史學史研究旨在通過對史學著作和史學家思想的研究,揭示歷史學的發展脈絡和規律,并由此為史學發展提供借鑒。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回顧40年來我國史學界對西方史學的研究,總結西方史學研究取得的成績與不足,尤其是對當前西方史學研究做出反思,可以說是正逢其時。
西方史學研究40年來取得的成績與不足
歷經改革開放40年來的發展,西方史學史研究作為史學理論與史學史下的分支學科已經建立起來,并且取得了許多進展和成績。這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是建立了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許多高校設立了以西方史學史為專業方向的碩士點和博士點,培養了一批西方史學史研究的人才,他們成為目前西方史學史研究的中堅力量。
二是形成了一些研究中心或“重鎮”,像復旦大學歷史學系、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等成為西方史學史研究學者比較集中的單位,在國內的西方史學史研究中發揮著重要的引領作用。
三是出版了一批重要的西方史學史著作,通史類的著作有張廣智主撰的《西方史學史》,以及最近出版的由張廣智主編的六卷本《西方史學通史》;專題類的著作有龐卓恒主編的《西方新史學述評》、徐浩和侯建新撰寫的《當代西方史學流派》等。此外,西方史學史研究的論文更是不勝枚舉。
四是已經形成了有關西方史學史研究的一定方法,例如,在通史編撰中根據時間順序,梳理出各種史學流派的演進和發展,同時每個流派的記述大都會按社會和學術背景、主要代表人物的史學思想以及對該流派或史學家史學思想的成就和不足進行評價的邏輯順序展開。
五是對西方史學前沿發展的了解越來越全面、時滯性越來越短。隨著留學和訪學人員不斷增多,西方史學的諸種前沿進展都能在國內得到及時反映,甚至能夠同步向國內介紹。
但客觀地講,我們的西方史學研究基本上還處于介紹階段,尚未真正發展到以“我”為主,以拿來主義的方法對其做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剖析,從而為具體史學研究提供借鑒的階段。尤其就目前的研究狀況看,西方史學研究正在淪為一種同具體歷史研究相類似的專題研究,更多地是在關注一個流派的發展沿革、某位歷史學者的史學思想或某本歷史著作的內容。這種狀況造成的后果是西方史學研究同具體史學研究的聯系被割斷,愈來愈缺乏同實際史學研究的交流與互動,同時也就失去了其應有的影響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