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mp id="sgkyk"><pre id="sgkyk"></pre></samp>
    
    

    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與“中國夢”的時代魅力

    馬克思主義與民族復興

    2013年10月22日17:11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意義重大

    中共中央黨校原副校長 李君如教授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堅持馬克思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一愿景可以從三個方面加以詮釋。

    “中國夢”的歷史由來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習近平總書記在提出和論述要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的時候,明確地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最偉大的夢想,這個夢想,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夙愿,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回顧歷史,從林則徐的抗英,到康有為、梁啟超的戊戌變法,再到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都在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一具有廣泛性的民族追求而奮斗。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中國夢”,以我國深厚的歷史經驗為基礎。為了民族救亡和發展,一批先進的知識分子在尋找救國治國方案時找到了馬克思主義,成立了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旗幟下,堅持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找到了獨特的革命道路,贏得了革命的勝利;以鄧小平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找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走向了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中國夢”的背景,就是這樣一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思想史與中華民族的復興史相統一的歷史進程。

    “中國夢”的內涵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中國共產黨人追求的理想,是馬克思主義所揭示的符合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進步的夢想”,是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中國夢”。首先,“中國夢”不是狹隘的民族主義的夢想,而是在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過程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中國人的共同理想是:“振興中華”、“民族復興”,即實現中國的工業化和現代化。其發展目標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實現工業化;到2050年基本實現現代化,把國家建設成為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其次,“中國夢”不是盲目地照搬西方現代化,而是在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過程中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其出發點是中國的基本國情、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鄧小平把馬克思主義的“進步的夢想”轉化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中國人民的共同理想,體現了這兩個出發點的有機統一。再次,“中國夢”是在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過程中,讓每一個中國人都能過上幸福生活的夢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既深深體現了今天中國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們先人們不懈奮斗追求進步的光榮傳統。”

    “中國夢”提出的意義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首先,“中國夢”在黨與群眾之間架起了一座直通的橋梁。將黨的十八大精神轉化為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追求和精神力量,是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須研究和解決的重大課題,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閉幕會上,以國家主席的身份全面闡述了“中國夢”的內涵和實現路徑等問題。其重大意義,就是用“中國夢”在黨與群眾之間構建溝通的橋梁。其次,“中國夢”的目標是凝聚人心、動員人民、組織隊伍,帶領人民群眾一步一個腳印地實現我們的理想,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重要經驗。可以說,“中國夢”的提出本身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經驗的實際應用。

    歷史研究是馬克思理論貢獻的科學基礎

    復旦大學中外現代化進程研究中心主任、終身特聘教授 姜義華

    1881—1882年,在生命最后的兩年,馬克思擱下了《資本論》最后的整編,給后人留下了未編入馬恩全集的180萬字的《歷史學筆記》。《歷史學筆記》中文版1992年9月由紅旗出版社出版,2005年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修訂再版。《歷史學筆記》以歐洲為中心,依據最權威的歷史學著作,對公元前1世紀到17世紀的歐洲發展歷史做了一個系統的梳理,包括對國家的興亡、西歐封建制度的形成、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美洲的發現,以及自然科學和哲學發展等進行分析、研判。

    馬克思重拾對以歐洲為中心、觸及世界其他地區的1800年歷史研究的深刻原因在于:他意識到,自己“關于西歐資本主義起源的歷史概述”有著很大的獨特性,不應該也不可能將它套用到世界其他所有地區和民族,若要適用于其他地區和民族還需對其歷史發展作獨立的、專門的研究。這就是推動馬克思晚年集中精力從事人類學和歷史學研究的直接動因。《歷史學筆記》用編年史形式,對1800年歷史作系統的、細致的、實證的研究,正是要通過對歐洲特別是對西歐這段歷史的全面梳理,將以往“關于西歐資本主義起源的歷史概述”的內容更具體化,即分析什么樣的政治、經濟、社會結構,什么樣的文化積淀和歷史進程,以及與歐洲以外世界的交往,促使歐洲特別是西歐走上了資本主義的發展道路,形成歐洲獨特的國家制度、國家政策和國家關系。這是馬克思對自身昔日撰寫的“關于西歐資本主義起源的歷史概述”進行的全面檢驗、補充乃至修正,也是對這一根本性的重大問題重新進行思考和論述的精心準備。這說明馬克思的研究成果不是空想的,是在了解真實的歷史和真實的現狀,把所有的研究建立在非常堅實的歷史研究基礎上得出的科學結論,這是馬克思一貫重視歷史研究的原因所在。

    馬克思的《歷史學筆記》表明,對歷史的研究必須要有非常宏大的和全球的眼光,還要有一個從古到今發展全過程的視野,更要重視同時代的歷史研究已經取得的成果。為此,馬克思主義不僅是對真實歷史研究成果的體現,而且還是在最新人類研究的基礎上的進一步發展,可以說,歷史研究是馬克思理論貢獻的科學基礎。如今,要以馬克思《歷史學筆記》中學術研究的嚴謹態度來告誡自己,只有對中國和世界的歷史有全面深刻準確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科學理論基礎和理論體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思維引領“中國夢”

    中共上海市委黨校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王建國教授

    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角度來理解和闡釋“中國夢”的思維方法,可以在六個方面得到啟發。第一,共性思維與殊性思維。“中國夢”是民族的復興之夢,是中國現代化之夢,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之夢,包含了從共性到殊性的深入認識的思想思維過程。第二,科學思維和價值思維。堅持從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出發體現了一種科學思維和價值思維的辯證結合。第三,理論思維和實踐思維。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經驗的應用體現了在理論思維和實踐思維方面的結合。第四,整體思維和個體思維。“中國夢”是將整個國家的富強之夢與中國人的住房夢、就業夢、生活保障夢結合的思維模式。第五,頂層思維與操作思維。鄧小平的改革開放頂層設計與具體操作結合,引導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第六,批判思維與詮釋思維。運用馬克思主義理性的批判的和科學的分析,讓“中國夢”在實踐中做得好,才能實現得更完善。

    實現“中國夢”應具備的國際條件

    上海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黃仁偉研究員

    “中國夢”,是中國人民集體的精神支柱,集體的奮斗目標,集體的歷史記憶。這樣的“夢”有進步的動力,是崇高的理想。從時間范疇考量,人們對“中國夢”向往已久,但其如今更接近于實現;從空間范疇審視,“中國夢”或將成為世界共同的期盼。為此,其具有現實意義、世界意義、戰略意義和理論意義。

    從全球視野分析,“中國夢”的戰略意義如下。第一,和平崛起。在全球化的進程中,中國的經濟實力增強,影響力增加,但中國仍堅守著和平崛起的底線,維護實現“中國夢”應有的和平環境。第二,經濟強國。如果中國2020年人均GDP達1萬美元,總量就是13萬億美元,如果2030年人均GDP達2萬美元,總量就是25萬億到28萬億美元,中國經濟總量或將超過美國,成為改變世界經濟格局的重要力量。目前,人民幣已經成為世界十大貨幣之一,在未來五年內將是五大貨幣之一,而十年內將是前三位貨幣之一,將成為世界上主要的流動性貨幣。第三,國家統一。爭取在10年內或20年內,實現兩岸在方向和規則等方面的基本統一。第四,新型或新興大國。成為大國、強國,不是去爭霸或挑戰霸權,而是建立新型的大國關系,化解霸權要素,這是一個基本方略。第五,實現亞洲一體化。同亞洲國家建立共同利益的市場和地區機制,是“中國夢”應有的氛圍。第六,參與全球治理。發達與不發達國家共同致力建立一套新的全球治理體系,其中中國的話語權很重要。第七,文化復興。靠中華文化特有的軟實力、親和力和傳播力,獲得世界的認同,使文化的軟實力和經濟硬實力達到平衡。第八,制度優勢。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的制度優勢越來越得到各國的認可,所以制度優勢是“中國夢”的主要條件。“中國夢”是分階段實現的夢。到2050年,中國制度優勢和經濟發展將達到高峰,這是“中國夢”實現的標志。

    探討構建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共生型國際體系

    復旦大學國務學院副院長 蘇長和教授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有一個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國際環境。馬克思主義國際關系理論對資本主義寄生型國際體系進行過深刻的批判,中國特色國際關系理論重要內涵之一,就是致力于構建一個共生型的國際體系,這個體系為人類探討和諧共生的新型國際關系提供了新的可能。其實,古代東亞的國際體系曾經就是共生的體系,大國不欺負小國,小國跟大國有序共生。當前,中國正在致力于與各類國家構建新型國際關系,例如在經濟和安全領域,中國致力于發展各種伙伴關系,而不是結盟關系;在亞洲,有一個以美國為主導的結盟體系,還有一個以中國為中心的結伴體系,后者正在對前者形成塑造、滲透和吸納。結盟體系本質上是與國際關系和平發展潮流相背的,它會將世界帶回沖突和對抗的狀態。未來十年,與中國結盟的伙伴關系國家完全可能覆蓋全世界三分之一以上的國家,由此形成的和平發展的結伴體系,是中國為國際關系和平發展的貢獻之一。

    (責編:秦華)
    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2021|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国产精品视频无圣光一区| 精品无码AV无码免费专区|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涩爱| 欧美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老人| 国产精品日韩深夜福利久久| 久久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久久综合精品国产二区无码| 国内精品国语自产拍在线观看 | 另类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 精品无码三级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无片在线观看3D|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人人爱|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小说 |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专区| 黄床大片免费30分钟国产精品 | 免费精品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 亚洲精品成人a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自在线拍国产手青青机版|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 国产乱码精品一品二品|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金莲| 国产精品模特hd在线|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一区|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99热精品国产三级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品| 精品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美女bbbb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三区| 99精品全国免费观看视频| 久久这里的只有是精品23| 久久久久久精品免费看SSS| 1卡二卡三卡四卡精品| 精品熟女少妇av免费久久| 99热这里只有精品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