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的經典著作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共存共生和相互促進的關系。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提供的觀點和方法,可以指導我們更深入地學習馬克思的經典著作,理解它的精神實質,區分規律性的論述和個別詞句,而且結合實踐通過反復學習閱讀經典,可以有新的體會,有助于創造性地發展馬克思主義;而認真學習經典著作,可以加深我們對馬克思締造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理解,理解馬克思為什么提出這個原理,它的理論依據和事實依據是什么,從馬克思著作對原理的論述中學會他們分析問題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從而加強實際運用的能力。
中國共產黨最重視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學習。在延安時期,毛澤東同志就為干部指定過經典著作必讀書目。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曾經多次指定必讀書目。這個傳統一直延續至今。習近平同志非常重視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學習。他在多次講話中強調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學習的重要性,強調要通過經典著作學習,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
我們重視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研究,重視中國馬克思學說的建立,重視對經典著作的歷史研究和正確詮釋,不是立足于尋找馬克思和恩格斯、青年馬克思和老年馬克思、馬克思主義與馬克思之間的對立,在所謂空隙處、矛盾處做文章。任何一個熟悉人類思想史的人都能理解,馬克思和恩格斯是兩個人,都是有個性的偉大思想家,他們之間不可能不存在語言、風格的各自特點,存在學術上的分工,甚至某個觀點的差異和探討,關鍵在于他們基本觀點上的一致性,才可能成為馬克思主義學說的共同創造者;一個思想家的青年時代和老年時代的思想也不可能不存在變化,思想之路并非筆直的而是一個探索過程,關鍵在于是否存在一以貫之的思想內核和基本觀點。一個真正偉大的思想家的思想發展歷程是日漸成熟,而不是越來越倒退。思想倒退不可能真正成為偉大的思想家。至于馬克思主義和馬克思思想的關系更不是固守經典亦步亦趨的關系。馬克思并不是馬克思主義科學體系的完成者而是奠基者。馬克思主義是一個開放的創造性體系,馬克思主義不是終極真理,而是永遠處于發展之中。馬克思的經典著作不可能包括他逝世以后所有馬克思主義的發展的內容,但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源頭是馬克思的思想。正如列寧說的:“沿著馬克思的理論的道路前進,我們將愈來愈接近客觀真理(但不會窮盡它);而沿著任何其他的道路前進,除了混亂和謬誤之外,我們什么也得不到。”這正是我們要隆重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的原因。
3.以問題為導向是馬克思理論思維方法的精髓
問題的重要性是馬克思在與莫澤斯關于國家集權問題的爭論中提出來的。在1842年馬克思關于中央集權問題的未完成稿中,他批評莫澤斯把“‘自己抽象的哲學概念’偷偷地塞進哲學”,從而提出了問題的重要性。馬克思強調,“世界史本身,除了通過提出新的問題來解答和處理老問題之外,沒有別的辦法”。強調“問題就是公開的、無畏的、左右一切個人的時代聲音。問題就是時代的口號,是它表現自己精神狀態的最實際的呼聲。”
馬克思創立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時,自始至終貫穿著問題意識,他致力于提出新問題并尋求科學的答案。到馬克思誕生前,社會主義思潮已經經歷了幾百年的發展,積累了許多有價值的思想,可是對人類向何處去,資本主義社會向何處去,人類如何才能獲得解放,哪個階級是人類解放的主導力量等重大問題,既沒有科學地提出這些問題,更沒有科學做出回答,因此社會主義長期停留在空想社會主義階段。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標志著社會主義由空想到科學的轉折,就是因為它始終圍繞這個主題,從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學說各個角度進行科學的研究,做出了立足現實的具有規律性的結論。不面對資本主義向何處去,人類如何獲得解放的問題,就沒有必要產生馬克思主義;不科學地找到資本主義向何處去,人類如何獲得解放的答案,就不可能產生馬克思主義。可以說,牢牢掌握問題導向,是理解什么是馬克思主義和如何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正確途徑。
我們只要回想一下馬克思的思想理論歷程和他的全部著作的內核就可以明白問題的重要性。被列寧確定為馬克思思想轉折的兩篇發表在《德法年鑒》的文章《論猶太人問題》和《〈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就是以問題為導向展開的。前文以爭論猶太人如何從宗教信仰下解放出來的問題,提出政治解放和人類解放的關系問題;而后者則提出了哪個階級是人類解放的領導力量的問題。馬克思明確得出結論,只有政治解放還不是真正的解放,政治解放并不能使人類擺脫物的異化和自我異化力量的統治,只有人類解放才能擺脫資本主義制度獲得解放。而這種可能性就在于“形成一個被徹底的鎖鏈束縛著的階級,即形成了一個非市民社會階級的市民社會階段”“一個若不從其他一切社會領域解放出來從而解放其他一切社會領域就不能解放自己的”階級,這個階級“就是無產階級”。馬克思完全突破了把人類解放寄希望于上層階級慈悲心、把無產階級視為社會的累贅的空想社會主義觀點。
可以說,馬克思的全部著作都是直接或間接地圍繞如何改變資本主義私有財產制度、人類如何獲得解放,如何建立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的社會為軸心展開的。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和恩格斯通過對人類歷史發展規律、資本主義產生和它的歷史地位、資本主義社會內在矛盾,以及無產階級和共產黨的使命的分析,以綱領和宣言的形式向全世界公布了共產黨人關于資本主義向何處去和人類歷史發展前景的觀點。
馬克思以四十年殫精竭慮、犧牲健康為代價創作《資本論》,就是通過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及與其相適應的生產關系和交換關系的分析,揭露資本主義經濟運動規律,反對資產階級經濟學家“不把資本主義秩序視為是歷史上過渡的發展階段,而把它視為社會生產的絕對的最后的形式”的觀點,對為什么資本主義必將為社會主義所取代,為什么作為剩余價值創造者的無產階級必將充當資本主義制度的掘墓人從經濟學角度提供了最有力的論證。
我們只要認真學習馬克思和恩格斯的經典,就可以發現馬克思的思想始終以資本主義社會向何處去、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建立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共產主義社會為軸心展開。始終堅持以資本主義時代的根本問題為導向,這是馬克思之所以成為馬克思主義奠基人的原因。我們閱讀馬克思的經典時可以把它還原為問題,從問題的角度可以更深的理解它的精髓。
以問題為導向的理論思維方法,為馬克思以后的馬克思主義創造性發展提供了無限的可能和空間。因為問題具有時代性、民族性和歷史階段性。馬克思之后的馬克思主義,必然會遇到馬克思當時沒有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正是以問題為導向,推動著馬克思主義創造性發展。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