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漢字與中華文明的連續性”學術研討會暨中國文字學會第十二屆學術年會在濟南開幕。山東大學黨委副書記張帥、教育部語信司二級巡視員王丹卉、中國文字學會會長黃德寬出席活動并致辭。

張帥在致辭中表示,漢字研究是解讀中華文明基因的基礎性工程,也是增強文化自信、構建中國話語體系的關鍵路徑。站在科技革命與文化變革交匯的歷史新起點上,山東大學將繼續立足高遠、拓寬視野,堅守正道、勇于創新,持續優化學科布局,整合跨領域資源,完善人才培養機制,充分發揮文字學學科的獨特優勢,積極探索如何在現代科技手段下深化漢字研究、在全球語境中彰顯漢字文化價值、在信息時代煥發漢字新生機,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服務國家文化戰略貢獻更大力量。
王丹卉介紹了《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有關語言文字事業發展的專門部署,以及近期在河南召開的中華優秀語言文化傳承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她對中國文字學會的工作給予充分肯定,同時,從更好擔負起新時代的文化使命,服務教育強國建設、文化強國建設出發,提出希望學會進一步提高工作站位,深化理論研究,加強創新轉化,做好推廣傳播,開展高層次國際學術對話,促進文明交流互鑒。
黃德寬回顧了文字學現代化的發展歷程,并強調文字學學科應找準學科定位、夯實理論之基,努力推動中國文字學自主知識體系的建構與發展。中國文字學會副會長李守奎代表理事會作工作報告。中國文字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陳雙新宣讀了第六屆理事會候選人組成人員名單。在中國文字學會副會長吳振武的主持下,會員選舉并產生第六屆理事會領導。
吉林大學考古學院、古籍研究所教授吳振武,湖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蔣冀騁,山東大學文學院教授杜澤遜,西南民族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院教授王啟濤,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教授陳劍分別以“文字問題”“論校勘的立體考證法”“《毛詩注疏》校勘札記”“唐朝的‘校書郎’和‘正字’”“‘互’自‘巨’字分化說補證”為題作專題匯報。中國文字學會副會長張涌泉主持會議主題報告。
會議由中國文字學會主辦,山東大學文學院、《歷史文獻研究》編輯部承辦。開幕式由山東大學文學院院長黃發有主持。來自全國百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及出版單位的210余位專家學者,圍繞“甲骨金文”“春秋戰國文字”“秦漢文字與漢字發展史”“中古漢字與隸楷文字”“傳統字書與少數民族文字”“漢字理論和古籍新詮”的主題展開分組討論,匯報研究成果、交流治學經驗。
來源:光明日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