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單位:北京林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構建從山頂到海洋的保護治理大格局”。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讓美麗中國呈現多元之美,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重要舉措,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
馬克思主義認為,事物是普遍聯系的,整個世界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整體。只有用普遍聯系的、全面系統的、發展變化的觀點看待事物,才能科學把握事物發展規律。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明確生態環境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體的系統思想。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必須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運用系統思維更加協同、更加高效地推進美麗中國建設,通過優化頂層設計、拓展實踐路徑、強化科技支撐等,以規劃一張圖、實施一盤棋、監管一張網實現生態系統整體保護和系統修復,切實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
以頂層設計強化整體統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統籌謀劃,抓住關鍵性、決定性因素,把握好節奏和進度,注重鞏固拓展優勢、突破瓶頸堵點、補強短板弱項、提高質量效益,與整體目標保持取向一致性。”生態是統一的自然系統,是相互依存、緊密聯系的有機鏈條。在生態系統中,各生態要素相互依存、相互影響,構成一個有機整體。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要統籌兼顧、系統施治。強化頂層設計,才能提高統籌兼顧的能力。要完善全域覆蓋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突出生態環境精細化、差異化管控,將保護大氣、水、土壤、生物多樣性與降低環境風險、提高資源利用等統籌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一張圖”,更好發揮生態文明建設的導向作用。完善森林、草原、河湖、濕地、海洋、水資源、水土保持、荒漠化、石漠化等相關領域的調查監測系統,形成生態保護和修復的支撐體系,推動更好統籌山上山下、地上地下、陸地海洋各生態要素,以生態環境改善提升區域發展潛力。探索跨部門協作機制,打通制度壁壘,建立信息共享、責任共擔的協同工作平臺,為提高統籌兼顧能力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
以重大工程帶動工作全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著力做好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各項工作。”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離不開全局性、戰略性、基礎性的重大生態工程支撐。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們筑牢“三區四帶”生態安全屏障,實施52個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全面推進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實施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工程、天然林保護工程等,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穩步提升。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要精準發力,聚焦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科學設計重大生態工程,認真組織開展重點項目的前期謀劃、可行性研究和用地、用能、環評、資金等關鍵要素保障預案編制工作。從生態系統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以及內在規律出發,著眼于增強生態系統循環能力,找出問題根源,深入系統實施重大生態工程,推行“謀、建、管、運”全生命周期全過程管理,更好帶動整體保護、系統修復和綜合治理,不斷提升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助力民生持續改善。
以科技賦能提升監管質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必須始終堅持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保持常態化外部壓力。”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要嚴格按照《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條例》規定的程序和要求開展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堅持問題導向,敢于動真碰硬,聚焦重點領域、重點區域和突出問題,壓實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的主體責任,推動嚴肅查處各類生態環境違法違規行為,不斷釋放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的效能,讓生態環境執法更加聚焦、更加精準、更加有力。集成衛星遙感、無人機、地面傳感器等前沿技術,建立覆蓋山水林田湖草沙全要素的立體化、智能化監測網絡,實現動態監測、精準感知。加強對人工智能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將科技基因深植于生態環境監測的“神經末梢”,加強生態環境大數據管理、開發和利用,促進數據互聯互通、共享共用,推動構建基于大數據的人工智能輔助決策系統,助力建設覆蓋全要素、體現系統性的生態環境評價系統,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模擬預測、智能預警,支撐科學決策、精準施策。以只爭朝夕的干勁、久久為功的韌勁、勇立潮頭的拼勁,通過更加有效的生態環境執法監管加大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的力度,讓山更青、水更綠、林更茂、田更肥、湖更凈、草更豐、沙更固,努力建設一個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