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吳毅君、趙楊,均系湖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分別系湖南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講師
【學思踐悟】
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強調,“各級干部要深刻懂得用權為民、擔責成事、廉潔立身的道理,自覺把擔當和自律統一起來”。用權為民、擔責成事、廉潔立身,不僅是對干部在構建親清政商關系上的基本要求,更是干部贏得人民信任、推動事業進步、保持政治本色的關鍵所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這一重要論述,對于廣大干部踐行正確的權力觀、政績觀、事業觀,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一
用權為民是中國共產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具體體現。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的權力是黨和人民賦予的,是為黨和人民做事用的,姓公不姓私,只能用來為黨分憂、為國干事、為民謀利。”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來源于人民。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憲法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干部手中的權力是人民通過法定程序賦予的,這種制度化的委托機制決定了權力運行的根本目的在于為人民服務。
權力與責任的辯證統一,是馬克思主義權力觀的重要內容。權力越大,責任越重。干部行使權力時,必須牢記責任使命,明確權力邊界,正確履職,既不能失職瀆職不作為,更不能攬權越權亂作為。干部用權過程也是不斷接受人民監督、評價的過程。因此,只有始終將權力與責任結合,才能確保權力運行在正確軌道。
為民造福是用權為民的本質要求,這既是工作方法,更是政治立場和價值追求。在決策、執行和監督的全過程中,要充分考慮人民群眾的利益和需求。決策環節要建立民意征集機制,使決策成為集中民智、反映民意的過程。執行環節要強化目標導向和結果導向,以群眾滿意為標準。監督環節要構建全方位監督體系,以黨內監督為主導,促進各類監督貫通協調,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用權為民還要求干部正確處理公與私的關系。公權必須用于公共事務、實現公共利益。作為黨的干部,就是要講大公無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面對公與私的模糊地帶,干部要保持清醒政治頭腦,堅守黨性原則,只有始終把公共利益放在首位,才能贏得人民信任,鞏固黨的執政基礎。
二
擔責成事是干部工作態度與能力素質的核心標尺。“擔責”是態度和底線,“成事”是能力和結果,二者缺一不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干事擔事,是干部的職責所在,也是價值所在。黨把干部放在各個崗位上是要大家擔當干事,而不是做官享福。”新征程上,面臨諸多機遇和挑戰,干部必須強化擔當精神,愿擔當、敢擔當、善擔當,才能肩負時代使命,做到善作善成。
擔當精神體現為對黨和黨的事業的忠誠。作為黨的事業的中堅力量,干部要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從政治忠誠到行動自覺,是擔當精神的內在邏輯,要求干部既有正確政治立場,又有強烈執行意識,不折不扣地將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落實到實際工作中。
擔當精神蘊含鮮明的問題導向和面對困難與挑戰時的勇氣和決心。當前,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需要應對的風險挑戰、防范化解的矛盾問題比以往更加嚴峻復雜。新征程上,干部必須擔當作為,勇于正視問題、善于解決問題、敢于迎難而上。面對外部勢力的惡意圍堵、遏制與打壓,干部應堅定立場,理直氣壯地進行斗爭;面對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中的矛盾和問題,要保持戰略自信、攻堅克難;面對黨內存在的突出問題,要敢于“刀刃向內”、嚴管嚴治。問題解決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干部擔當作為、推動事業發展的過程。
擔責成事,干部要主動適應形勢變化發展新要求,著力提升能力素質。擔當需要勇氣更需要底氣,底氣來源于過硬素質。干部要加強學習,提高政治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成為工作行家里手。具體來說,一方面,要提高政治理論水平,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掌握其核心要義與實踐要求,增強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提升業務能力,根據崗位需求鉆研業務知識,熟悉工作規律,強化專業素養和履職能力。與此同時,干部要注重實踐鍛煉,這是提升能力的重要途徑。干部要主動到基層一線、艱苦復雜環境、改革發展前沿鍛煉,在實踐中積累經驗、增長才干,提高應對復雜局面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
廉潔立身是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必然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牢記清廉是福、貪欲是禍的道理,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任何時候都要穩得住心神、管得住行為、守得住清白。”廣大干部要廉潔自律,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在各種誘惑面前,必須保持清醒,筑牢拒腐防變思想防線,以廉潔立身贏得群眾尊重信賴。
廉潔立身首先要從思想上正本清源。只有在思想上正本清源,筑牢理想信念根基,才能在面對紛繁復雜的誘惑時,堅守內心的原則與底線。若思想被貪腐的邪念侵蝕,必然在利益誘惑的漩渦中迷失自我。要持續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深刻領悟廉潔奉公的內涵與價值,從思想深處樹立起對權力的敬畏之心、對人民的赤誠之心,從源頭上杜絕貪腐行為,做到一身正氣、兩袖清風,真正踐行好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成為黨和人民信得過、靠得住的好干部。
正確的利益觀是廉潔立身的重要基礎。干部要正確處理個人利益與黨和人民利益的關系,始終把黨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個人利益服從黨和人民利益,自覺抵制各種腐朽思想的侵蝕,做到不為名利所動,不為物欲所惑,不為私情所困;要深刻認識到,自身的價值不在于職位高低、權力大小,而在于為人民服務的成效和對事業的貢獻。只有堅定正確的利益觀,才能保持廉潔自覺。
恪守黨的紀律和規矩是廉潔立身的保障。嚴守政治紀律,干部方能在思想與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確保權力行使的正確政治方向;遵循組織紀律,才可規范言行,杜絕權力的濫用;而廉潔紀律更是直接為干部的履職行為劃定清晰界限,促使其公私分明、公正用權,在紀律的“安全防護欄”內,積極擔當作為,切實做到廉潔奉公,為黨和人民的事業貢獻力量。
用權為民、擔責成事、廉潔立身,三者緊密聯系、相輔相成。用權為民是根本方向,體現黨的宗旨和政治立場;擔責成事是核心要求,體現責任擔當和能力素質;廉潔立身是基本保障,體現黨性修養和紀律意識。三者有機統一、缺一不可,共同支撐起干部的良好形象和過硬作風。干部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這一重要論述,將其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工作中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勇于擔當作為,保持清正廉潔。只有這樣,才能贏得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和支持,才能在新時代偉大征程中書寫出無愧于黨和人民的壯麗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