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為國防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戰斗力是一支軍隊興衰成敗的最終決定力量,不僅影響武裝力量的作戰方式和實際效能,更維系著一個國家和一個民族的生存安全和長治久安。先進戰斗力,是習主席深刻論述“新質戰斗力”這個原創性概念標識性概念之后,我們黨提出的關于戰斗力建設的最新觀點。2019年1月,習主席在中央軍委軍事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加強新型作戰力量建設,增加新質戰斗力比重。”此后,習主席多次論述這一重要問題,強調“打造強大戰略威懾力量體系,增加新域新質作戰力量比重”“推動新質戰斗力加速提升”等。正是在新時代我軍新質戰斗力形成發展的實踐基礎上,“先進戰斗力”這個新思想新論斷應運而生。先進戰斗力是更高級形態的戰斗力,以新質戰斗力為引領和支撐,強調新質戰斗力的規模化、實戰化、體系化運用,注重理論創新、智能加持、體系升級、才智升維、武器裝備升級,同時還包括對傳統戰斗力的升級改造和創造性運用,是新質戰斗力的形態進化和容量擴展、質量升級。
先進戰斗力代表著軍事變革、軍事智能和軍隊作戰方式的發展趨勢,是戰斗力的新增長點、未來戰場的制高點。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立足中國式現代化戰略全局,對如期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高質量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作出部署,提出“加快先進戰斗力建設”,為在新起點上如期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進一步提升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質量效益指明了奮斗方向、提供了衡量標準。我們要深入學習領會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深刻領悟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建設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不斷開創新時代強軍事業新局面的堅定意志和深謀遠慮,深刻把握加快先進戰斗力建設的時代要求,積極搶占軍事斗爭制高點、謀取軍事競爭發展新優勢,聚焦先進戰斗力思變革、抓建設、做準備,推動新時代備戰打仗工作走深走實,不斷提高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戰略能力。
先進戰斗力是深刻洞察世界軍事發展趨勢、新質生產力躍升態勢和軍隊現代化發展規律提出的
習主席指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振興,就必須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先進戰斗力,是習近平強軍思想的原創性概念標識性概念,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敏銳把握世界軍事發展趨勢和戰爭形態演變規律,深刻洞察新質生產力與新質戰斗力高效融合、雙向拉動嶄新態勢,科學把握新時代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發展成就、歷史方位和使命任務作出的科學部署。
世界新軍事革命發展和戰爭形態演變強勁推動戰斗力形態變革。當今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突破,世界新軍事革命加速推進,人工智能、網絡信息、大數據、區塊鏈、量子科技、生物交叉、納米材料等戰略高新技術群體迸發,科學技術在軍事領域的廣泛運用引起了戰爭形態和作戰方式深刻變化,日益成為決定戰爭勝負的重要因素。戰爭形態演變呈現很多新趨勢,智能化特征更加突出,一些新的技術裝備對傳統裝備形成降維打擊態勢,以戰略預警、信息控制、算法攻防、無人智能等為代表的新質作戰力量愈發成為左右現代戰場的重要力量。憑借人工智能和軍用機器人等技術的飛速進步,武器裝備的自主戰場感知、自主作戰決策、自主規劃計劃、自主采取行動等“自主能力”越來越強,從“執行工具”升維成“智能節點”。無人機與人工智能識別技術深度融合,出現“千里追殺”震懾效果。火力打擊與網電攻擊有序配合,打造出軟硬一體、全域覆蓋的進攻體系。新質戰斗力在軍事智能牽引下,不斷孕育效能更高、質態更優的戰斗力類型,先進戰斗力愈益成為驅動世界新軍事革命的強勁力量。
新質生產力的蓬勃發展聯動拉升戰斗力建設提質升級。任何戰斗力的生成、升級,都是一定社會形態下生產力在軍事領域的運用和延伸。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的先進生產力質態,是當今社會創新最活躍、技術最前沿、前景最廣闊、影響最廣泛的生產力構成。新質生產力的快速發展,既為新質戰斗力生成提供了先進科學技術和雄厚物質基礎,又為其提供了升級換代的牽引力、支撐力,成為重塑戰爭形態、重構作戰體系、重組指揮要素的關鍵變量。新質戰斗力源自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和顛覆性技術創新突破,依托新興科技手段和先進作戰理念,全要素植入信息化基因、融進網絡化體系,運用新技術、新裝備、新戰法,使軍事體系呈現出謀略導能、信息賦能、網絡聚能、技術強能、體系釋能等新優勢。隨著新質戰斗力的快速發展和廣泛運用,由其主導的先進戰斗力形態必然顯現出來,成為推動現代軍事體系變革發展的有力引擎。
新時代國防和軍隊現代化重大成就奠定先進戰斗力厚實基礎。新時代以來,習主席立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用強軍目標審視和牽引戰斗力建設,推動戰斗力各要素的活力競相迸發。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形成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新格局,先后組建調整軍事航天部隊、網絡空間部隊、信息支援部隊等新型作戰力量體系,實現了組織架構和力量體系整體性、革命性重塑。統籌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新型作戰力量發展,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加速武器裝備更新換代,以新型坦克、艦載機、殲擊機等為代表的新型四代裝備列裝部隊,以“東風—5C”液體洲際戰略核導彈等為代表的大國重器亮相閱兵場,首艘電磁彈射型航母福建艦正式入列。人才強軍戰略深入實施,高素質專業化新型軍事人才加速成長。新時代這些革命性進展和歷史性成就,使新質戰斗力由概念到規劃、到實踐,不斷累積成勢、優化升級,為先進戰斗力誕生提供了堅實的軍事實踐沃土。
先進戰斗力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創新性、辯證性
習主席指出:“軍隊是要準備打仗的,一切工作都必須堅持戰斗力標準,向能打仗、打勝仗聚焦。”回顧歷史,我軍從小到大、由弱到強,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一條重要經驗,就是始終注重戰斗力建設,推進作戰能力動態升級,用實戰標準衡量建設成效。隨著科技進步和時代發展,戰爭形態加速演變,戰斗力內涵、要素和特征不斷發生新的變化。只有積極適應軍事革命發展趨勢,敏銳把握戰斗力演變的時代脈動和強勁需求,才能明晰未來打什么仗、怎么打仗,錨定戰爭準備的邏輯基點,找準軍隊戰斗力發展方向。先進戰斗力,就是習主席在領導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的時代征程中,基于打造新型軍事力量體系、加快新質戰斗力建設、提高勝戰能力質效、高標準履行使命任務提出的重要概念,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創新性、辯證性等特征。
先進戰斗力體現著軍事智能化的發展方向。當前,堅持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發展,以機械化為基礎,以信息化為支撐,以智能化為引領,是我軍推進現代化的重要路徑。傳統戰斗力以機械能、化學能為基底,注重人員、武器、力量疊加,聚焦陸海空天等實體空間爭奪。新質戰斗力在傳統戰斗力基礎上,更依托數據、算法、算力等新型能量,注重數據要素、算法要素、跨域要素植入,聚焦網絡域、信息域、認知域等新興領域制敵謀勝。先進戰斗力順應未來戰爭將從“能量主導”向“信息主導”再向“智能主導”躍遷的新趨勢,不僅關注戰斗力的“新質”構成,強調新質戰斗力發揮主導地位,更關注新質戰斗力的應用效能之“優”,發揮其規模化、實戰化、體系化效應,注重運用軍事智能改造戰斗力生成結構,不斷提升戰斗力的智能化水平。
先進戰斗力意味著戰斗力全要素迭代升級。先進戰斗力本質上是高質量戰斗力,依靠創新驅動、科技賦能、智能加持,具有高智能、高科技、高質量、高度一體化等突出特征。一方面,先進戰斗力要求戰斗力構成諸要素全面迭代升級,使軍事理論這個靈魂、組織形態這個結構、軍事人員這個核心、武器裝備這個支撐全面貫徹質量第一、質效優先導向,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推動智能技術對人、武器及其結合方式廣泛滲透和深度賦能,以全要素優化生成先進戰斗力。另一方面,先進戰斗力更加依托于整個軍事體系一體聯動,使戰斗力釋放方式由“點”向“面”轉變,效能呈現由條塊化向聚合化轉變,人機關系從“主從配合”向“智能共生”變革,使整個軍事系統對戰斗力的產出最優、釋放效能最佳,以體系結構之“優”催生戰斗力之“強”。
先進戰斗力蘊含著唯物辯證的軍事思維方法。先進戰斗力不是固化的、靜止的、被動的。先進戰斗力具有相對性,是相對強敵對手的領先性,有著先敵一步、勝敵一籌、快敵一分的明顯優勢。先進戰斗力具有動態性,所有的“先進”都是發展著的,是先進引領傳統、新質改造舊質的過程,今天的先進不等于明天的先進,一時先進不等于永遠先進;“先進”從作戰的最終能效上講,必然是高效能戰勝低效能,高質量碾壓低質量,強軍事智能化勝過弱軍事智能化。先進戰斗力具有主體性,既有不受制于人的主動性,又有善于揚長避短、積極進取的主動性,以及適應軍事最新發展、戰爭環境變化的彈性、堅韌、活力等特征。先進戰斗力這個原創性概念標識性概念的提出,創造性揭示了軍事能力生成中先進與落后、質量與規模、主動與被動等辯證統一關系,深刻揭示了戰斗力生成、發展和躍升的一般規律,拓展了軍事理論新視域,深化了對軍事理論的新認識,實現了對戰斗力構成要素的創新變革和系統改造,開辟了解放和發展戰斗力的新路徑。
先進戰斗力概念在軍事理論發展史上實現多重突破
習主席站在時代前沿,深刻把握新時代軍事變革和現代戰爭形態演變規律,對戰斗力構建進行理論創新,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于戰斗力構建理論體系,推動了黨的戰斗力形態理論創新變革,超越了西方戰斗力生成理論的邏輯局限,在軍事思想史、軍事理論發展史中實現多重戰略價值突破。
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于戰斗力構建理論體系。馬克思、恩格斯深刻洞察軍事與政治、經濟等社會因素的內在聯系,科學把握軍事活動的本質和規律,強調“武裝力量的性質和類型以及它們的特點、裝備和戰術,部隊的編制和訓練方法,取決于生產力發展的水平,取決于社會制度和社會的階級結構”,并形成軍隊戰斗力構成要素及其生成發展規律的理論認識,為無產階級政黨建立自己的武裝力量、提高戰斗力提供了科學指引。習主席堅持馬克思主義軍事觀和方法論,立足新的時代特征和我軍發展的新實際,提出“科技是現代戰爭的核心戰斗力”“科學的軍事理論就是戰斗力”“新質戰斗力”等一系列概念和命題,科學揭示了信息化智能化時代條件下戰斗力生成模式及演變規律,引領我軍戰斗力質態實現新的躍升,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概念體系。
推動了黨的戰斗力形態理論創新變革。在人民軍隊建軍強軍的歷程中,我們黨始終十分注重提高軍隊戰斗力。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黨提出“提高主力軍的戰斗力”問題,并在實踐中以極為高明的戰略指導、機動靈活的戰略戰術、刻苦訓練和勇敢精神,保持了強大戰斗力。毛澤東同志在新中國成立前夕明確指出:“人民解放軍永遠是一個戰斗隊。”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鄧小平同志指出“軍隊要提高戰斗力”,領導我軍通過精簡、整頓、改革和強化訓練等不斷發展戰斗力。隨著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我們黨強調“科技興訓”“科技練兵”,推動戰斗力建設有了新的提高。進入新時代,習主席科學把握貫徹新發展理念、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時代大勢,著眼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在強調牢固樹立戰斗力這個唯一的根本的標準基礎上,提出“加強新型作戰力量建設”“充分解放和發展新質戰斗力”等科學論斷,為我軍戰斗力迭代升級提供重要引領。“先進戰斗力”是對黨的戰斗力建設歷史經驗的凝練升華和創新發展,豐富了新時代黨的軍隊戰斗力形態科學理論,成為習近平強軍思想中極具引領性和思想力的新概念新范疇,為新時代黨的軍事理論的體系化學理化奠定堅實基礎。
超越了西方戰斗力生成理論的邏輯局限。恩格斯深刻指出“軍隊的全部組織和作戰方式以及與之有關的勝負,取決于物質的即經濟的條件”,這為戰斗力研究奠定了歷史唯物主義方法論基礎。但在戰斗力構建問題上,很長一段時間,技術崇拜、“武器裝備決定論”等很有市場,出現了論戰斗力只見“物”不見“人”的誤區。比如,美軍曾以技術代差,完敗很多弱小對手,其“軍事轉型”卻頻繁陷入從舊武器到新武器的“作戰平臺替換”邏輯。先進戰斗力概念,堅持從新質戰斗力的基點出發,以“新”標識技術突變,以“質”表征戰斗力結構質變,以“作戰質效”衡量戰斗力建設運用效果,強化戰斗力生成的生態體系,將理論、數據、算法、人才、組織納入生產力、戰斗力融合拉動體系,把戰斗力重心從武器比拼轉向體系對抗,重塑了戰斗力生成底層邏輯,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戰斗力生成理論,有效擺脫那些過度依賴技術與物質、政治目標與軍事手段相脫離等戰斗力生成的誤區,為構建中國自主的軍事知識體系打下堅實基礎。
科學構建先進戰斗力生成、建設和維護體系
習主席強調:“提升軍事系統運行效能,推動我軍高質量發展。”“十五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是推動高質量發展,這不僅是新征程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必然選擇,也是加強先進戰斗力建設的必然遵循。我們要深入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深刻領會《建議》部署要求,把準未來五年乃至更長時間階段性特征,突出推動高質量發展這個主題,一以貫之堅持和加強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推進政治建軍、改革強軍、科技強軍、人才強軍、依法治軍,守正創新搞好先進戰斗力建設統籌設計,構建中國特色現代軍事力量體系,不斷提高作戰能力,增強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戰略能力。
堅持推進戰斗力構成的全要素高質量發展。未來作戰,隨著新域新質力量不斷加強和無人智能等技術快速發展,戰斗力生成將出現全要素升級的態勢,呈現立體聚優、動中聚優、效能聚優等新特點。要著眼戰爭形態發展新趨勢,加快軍事理論現代化步伐,認真貫徹落實習主席關于戰斗力建設重要論述,研析信息化智能化戰爭制勝機理,推動軍事戰略、作戰思想、軍隊現代化建設等戰斗力主干理論繁榮發展。適應軍事系統運行整體性、協同性、復雜性顯著提升的實際,抓好改革任務落地,持續優化軍事力量體系,做好軍事治理現代化這篇大文章,提升戰斗力萃取和聚合效能。把投資于物與投資于人結合起來,堅持從政治上培養、考察、使用人才,打造適應智能化戰爭要求的軍事人才方陣,進一步加快先進武器裝備發展,提升武器裝備智能化程度,實施國防發展重大工程,加緊國防科技創新和先進技術轉化,研制建造更多制強勝強的“殺手锏”武器裝備。
用好軍事智能化這個戰斗力質態升級的強勁引擎。隨著人工智能領域技術的突破,人類社會由信息化向智能化的發展趨勢也反映在軍事領域,軍事智能化的“桅桿”已經出現在戰爭形態發展演進的“海平面”上,具有智能化特征的信息化戰爭顯露雛形。必須加快統籌網絡信息體系建設運用。網絡是信息和智能的載體和通道,在現代戰爭條件下,網絡信息體系成為核心支撐。要統籌網絡信息體系建設運用,加強數據資源開發利用,實現作戰單元、各類武器系統之間的互聯互通,構建分布式、可重構、強韌性的作戰網絡,加快把網絡信息體系建設和服務支撐備戰打仗能力搞上去。必須構建智能化軍事體系,加快人工智能領域前沿技術成果向軍事領域的轉化應用,加快無人智能作戰力量及反制能力建設,使軍事智能更好更快融入體系、驅動體系、賦能體系。
涵養一體融合這個戰斗力建設的源頭活水。當今世界,科技革命、產業變革、軍事革命加速發展,國家戰略競爭力、社會生產力、軍隊戰斗力三者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相互支撐越來越緊密。推動新質生產力同新質戰斗力高效融合、雙向拉動,是實現富國與強軍相統一的根本要求,是加快先進戰斗力建設的源頭活水。要創新戰斗力建設和運用模式,根據軍事斗爭需要積極牽引新質生產力、新質戰斗力前進方向,健全完善需求對接、規劃銜接、資源共享等制度機制,突出推進新興領域戰略能力建設這個重中之重,大力推動新型軍事人才、新型作戰裝備、新型組織形態、新型戰法建設發展和融合運用,持續打牢社會生產服務未來戰爭的物質基礎,加快新質戰斗力供給,確保戰時軍隊戰斗力和社會生產力在戰場上有效聚焦、精準釋能,以強大持續的國家整體力量打贏未來戰爭。
突出實戰化訓練這個戰斗力催化的重要抓手。實戰化訓練,是實現人與武器裝備、組織體系高效融合的橋梁和手段,對戰斗力生成的各種資源和要素具有很強的整合轉化功能,是生成、發展和強化先進戰斗力的重要途徑。習主席深刻洞察發展先進戰斗力的要害所在,要求“強化戰訓一致,堅持以戰領訓、以訓促戰,做到按實戰要求訓練,實現作戰和訓練一體化”“提高全周期、精細化訓練管理水平”,為先進戰斗力指明了“實戰化”生成路徑。要深化戰略和作戰籌劃,扎實推進實戰化軍事訓練,加強作戰能力體系集成,創新戰斗力建設和運用模式,結合斗爭塑勢、聯演聯訓和多樣化軍事力量運用大力開展現代化練兵,加強針對性對抗性訓練,推動部隊實戰能力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