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北偉、孫婉君,分別系吉林大學東北與東北亞研究院副院長、吉林大學商管學院博士研究生
習近平總書記在東北三省考察時強調,東北振興要“科學統籌精準施策,構建協調發展新格局。要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加強重點區域和重點領域合作,形成東北地區協同開放合力”。東北地區是我國的重要工業和農業基地,維護國家國防安全、糧食安全、生態安全、能源安全、產業安全的戰略地位十分重要,關乎國家發展大局。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共處東北亞中心區位,國土功能區相近,產業基礎雄厚,交通主干線、中心城市帶與產業帶重合,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建設具有良好基礎條件。推動東北全面振興,需要不斷提升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水平。
一體化推進東北深化改革和開發開放
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是黨的二十大提出的重要內容,也是當前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當前,我國已形成一批發揮區域優勢、合理分工協作、優化資源配置的城市群,如京津冀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等,這些城市群以改革為引領,打破原有行政區域分割,協同打造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新格局,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戰略支點。與東部發達地區相比,在區域市場一體化建設方面,東北的發展相對滯后,區域協調發展的重大改革舉措還不到位,迫切需要抓住當前國家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機遇,加快區域經濟一體化建設,建立健全區域一體化合作機制,打破條塊分割,從三省實際出發,加強彼此間的內外通道聯通與經濟互動,促進商品和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建立區域協調發展的新機制,協同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實現產業升級和區域功能的合理配置,形成功能完善、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新格局。
從區位看,東北地處東北亞區域中心位置,是我國“一帶一路”向北開放的重要窗口,具有邊疆地區對外開放的獨特優勢。新近哈爾濱、沈陽、大連獲批國際樞紐城市,東北成為我國連接歐亞大陸的重要通道。形成東北地區協同開放合力,應以國際樞紐城市為節點,推動東北經濟一體化發展,進一步提升東北對外開放水平,不斷增強國際競爭合作的新優勢。把東北三省的口岸、港口、運輸通道緊密連接起來,形成順暢的國際大物流通道。把黑龍江的自由貿易試驗區、吉林的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遼寧的自由貿易試驗區以及三省綜合保稅區等整合起來,積極融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區域合作框架,形成東北對外開放的大平臺。促進哈長城市群、遼中南城市群一體化整合發展,集成東北制造業、農業和開發開放大通道的優勢,形成哈長沈大城市帶,成為整個遠東區域的產業樞紐地區。
一體化增強東北創新發展的動力
東北振興戰略提出近20年來,東北的經濟實力有了長足發展,但與沿海等先進省區相比,內生動力仍顯不足,需要從根本上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建立有利于創新資源高效配置和創新潛能充分釋放的體制環境,實現創新發展。通過不斷激發市場主體發展活力,持續增強創新驅動發展的新動能,協同構建現代產業發展的新體系,大力培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優勢。
大力培育市場主體。增強市場主體信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形成國企民企外企競相發展的新局面。突出發展民營經濟,營造更好發展環境,助力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充分發揮在地央企對地方經濟的拉動作用,帶動地方國企及民營經濟快速發展。
充分釋放創新驅動發展的新動能。東北科教力量較為雄厚,專業人才較多,特別是在機械制造、人工智能等領域創新力量較強。應進一步搭建東北產學研協同創新平臺,形成區域創新發展合力,大力推進協同科技創新,加大基礎研究投入,著力培育創新型企業,發揮科技創新對促進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作用,加快塑造創新驅動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協同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核心的現代產業體系。東北曾是我國現代工業體系的領先者和重要的老工業基地,在傳統制造業領域有著顯著優勢。在數字經濟發展的新背景下,東北需要構建先進制造業的數字化新基礎,實現產業經濟的新突破。當前的重點是構建三省一體化的以5G為基礎、面向人工智能的工業物聯網,在新基建和數字化的基礎上加快推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為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提供強大支撐。以行走機械、能源動力、石油化工、智能制造、船舶工業、航空航天等為代表的東北制造業,主要集中在東北中線哈長沈大城市帶上,如能一體化聯動構造出分工合理、優勢互補的先進制造業產業鏈,不論在規模和水平上都有望形成世界級的制造業綜合體。
全面塑造東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優勢。統籌規劃,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東北區域經濟系統布局。加大改革力度,打破阻礙區域一體化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優化。著力構建區域動力系統,走出一條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優勢充分釋放的發展新路,形成東北全面振興的新優勢。
一體化提升東北安全發展能力
維護國家國防安全、糧食安全、生態安全、能源安全、產業安全,是習近平總書記賦予東北的戰略使命。“五大安全”以國家安全為中心,對東北有著系統性、全局性和戰略性的發展要求。區域市場一體化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必要條件和重要基礎,需要三省方向一致、協同攻堅、優勢互補,形成支撐國家安全的發展合力。
在當前東北亞地緣關系變化的新形勢下,東北保障國防安全任重道遠,只有固邊興邊富邊,才能實現邊境區域的長治久安。加強三省協同、軍民共建,在邊境區域發展產業、穩定人口。可以依托生態、景觀、特產等資源,興辦旅游、加工、貿易等產業,富裕邊民。統籌三省對俄、對朝等邊境地區的興邊政策,促進邊境區域經濟穩步發展。
東北黑土區是我國重要糧食生產基地,糧食產量約占全國的四分之一,糧食商品率高,是保障我國糧食市場供應的重要來源,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應繼續發揮東北土地連片、黑土地集中、尚存一定后備可開發利用的土地資源等優勢,共同建設東北商品糧大市場,成為國家增產千億斤糧食的重要支撐。
東北應推動以跨省域的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全面加強自然生態系統保護、大力推進重點區域生態保護和修復、逐步夯實生態保護和修復支撐體系。加快發展東北低碳經濟,構建區域一體化的碳匯市場,充分發揮東北林草等碳匯資源的優勢。
東北是我國重要能源基地和進口能源通道,東北電網是我國最早的跨省電網,也是新能源占比高的區域電網,東北一體化能源市場建設對國家能源安全關系重大。必須從國家宏觀能源安全的視角統籌東北能源市場,在煤炭、石油、天然氣及電力保供、新能源發展與消納等方面進行系統化、市場化的組織與調度。
東北需在構建國家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全面布局中找準產業發展定位,圍繞先進制造業高端化、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等,建立區域內部的分工協作體系,升級優化產業鏈,在哈爾濱-長春-沈陽-大連城市帶上打造一體化的先進制造業工業走廊,鞏固優勢產業領先地位,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構建優質高效的市場體系,形成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北方增長極,保障國家產業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