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系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區域與國別研究院副院長
在各國前途命運緊密相連的今天,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鑒,在推動人類社會現代化進程、繁榮世界文明百花園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023年3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系統闡述了中國共產黨關于探索現代化道路的認識,首次提出了全球文明倡議。“共同倡導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共同倡導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共同倡導重視文明傳承和創新”“共同倡導加強國際人文交流合作”,全球文明倡議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推動破解人類共同面臨的各種挑戰,彰顯了新時代中國對人類前途命運的深入思考與責任擔當。
順應時代之需
當前,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面對“世界怎么了、我們怎么辦”的時代之問,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倡議,有力引領百年變局發展方向。人類前進道路上面臨著一些問題,例如,發展攸關人類社會是走向繁榮還是衰退,安全攸關人類社會是走向和平還是戰爭,文明則攸關人類社會是走向進步還是倒退。其中,文明是關系發展和安全的一個重要問題。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有利于發展與安全的正向促進,為更好推進人類文明進步事業提供思想引領。
全球文明倡議是繼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后,新時代中國為國際社會提供的又一重要公共產品。全球文明倡議著眼于推動文明交流互鑒、促進人類文明進步,為推動人類社會現代化進程、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強大正能量。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三大倡議”順應時代演進的潮流、謀劃世界發展的出路、展望人類進步的未來,為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提供方案,為完善全球治理提供重要支撐,彰顯了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人類文明進步的促進者。
具有豐厚底蘊
全球文明倡議是人類文明發展進步的守正創新。全球文明倡議之所以能夠跨越時空、超越國界,在于其系統展現了當今時代應有的文明觀。在空間維度上,著眼于世界這一整體。人類共同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上,是休戚相關的命運共同體。全球文明倡議既尊重現實、尊重各國獨特燦爛的文明,又力圖推動世界合力應對全球性挑戰,實現人類和諧相處,合作發展,文明進步,命運與共。在內容層面上,著眼于人類文明發展進步。全球文明倡議以“四個共同倡導”為主要內容,旨在破解“文明沖突論”“文明優越論”“西方文明中心論”,推動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諧共處,強調各文明間應平等、多元、互鑒、包容、互動,推動建立全球文明對話合作網絡。
全球文明倡議是人類社會現代化進程中的價值引領。當今世界不同國家、不同地區各具特色的現代化道路,植根于豐富多樣、源遠流長的文明傳承。人類社會創造的各種文明,都閃爍著璀璨光芒,為各國現代化積蓄了厚重底蘊、賦予了鮮明特質,并跨越時空、超越國界,共同為人類社會現代化進程作出了重要貢獻。全球文明倡議倡導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努力凝聚全球共識,追求全人類共同價值。全人類共同價值代表了不同文明在價值上的最大公約數。人類社會現代化進程需要以全球文明倡議作為價值取向,使每個國家的現代化道路既根植于本國文明,又能正向促進人類社會的現代化進程。
全球文明倡議是中國提供的新的國際公共產品。當西方文明以霸權的形式推行其價值觀的時候,當傳統西方工業文明發展導致生態危機的時候,當西方文明過度強調物質、商業和市場利益的時候,國際社會需要各國和國際組織提供能夠解決這些問題的新的公共產品。中國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指引,提出全球文明倡議,積極為世界和平繁榮和人類進步出謀獻策,是對各國人民加強團結協作、攜手應對共同挑戰迫切訴求的及時回應。全球文明倡議所蘊含的平等、互鑒、對話、包容,有利于世界不同文化的國家、地區、群體摒棄文化偏見,在文化的多樣性基礎上實現全人類和諧共生、共同發展和持續繁榮。從全球發展倡議和全球安全倡議等公共產品的實踐來看,我國能夠將所提供公共產品的理念、規范和行動統一起來,做到知行合一,在國際上樹立了良好的示范。
匯聚文明力量
推進人類社會現代化和人類文明發展,是我們共同的責任。需要抓住機遇,采取持久行動,推動全球文明倡議落實落地、結出累累碩果。
一方面,要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基本原則,鼓勵將他國文明發展復興視為自身機遇,強調平等包容、相互尊重,共同反對將某個或某些文明視為對手,共同反對文明必然走向沖突的論點,鼓勵文明對話,增加情感共鳴,消除誤解和隔閡,為和平對話奠定基礎,合力營造平等包容的文明交流氛圍。另一方面,要堅持以促進文明互鑒和民心相通為目的,加強國際人文交流合作,構建全球文明對話合作網絡,豐富交流內容,拓展合作渠道,發揮研究機構和智庫作為全球文明主要傳播者的重要作用,拉緊國與國之間加深理解和信任的紐帶,共同建設一個開放包容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