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對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需要處理好的若干重大關系作出深刻闡釋、提出明確要求,其中一個重大關系就是活力與秩序的關系。一個現代化的社會,應該既充滿活力又擁有良好秩序,呈現出活力和秩序的有機統一。扎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要科學把握活力與秩序的辯證法,讓我們的社會在現代化進程中既生機勃勃又安定有序。
綜觀世界現代化發展歷程,一個國家從傳統社會走向現代社會,往往伴隨著社會結構、社會關系、社會心理等多方面的深刻變化。處理好活力與秩序的關系,是一道世界性難題。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經過艱辛探索、付出巨大努力,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對于中國這樣一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的國家來說,用短短幾十年時間走完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并有效應對轉型陣痛、協調好各方面關系,保持社會長期穩定,是十分了不起的,為破解現代化進程中活力與秩序的難題貢獻了中國智慧。比如,我們堅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系,把改革力度、發展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程度統一起來;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把選舉民主和協商民主結合起來,廣泛凝聚社會共識,促進各方面關系和諧;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形成并發展“楓橋經驗”,將和諧穩定創建在基層;等等。這些實踐探索和寶貴經驗為我們在新征程上處理好活力與秩序的關系,續寫兩大奇跡新篇章奠定了基礎。
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深入推進改革開放,激發全社會創新創造活力,為現代化建設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要拿出更大的勇氣、更多的舉措深化各方面體制機制改革,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推進重點領域改革,增強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充分調動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充分激發各類經營主體活力,鼓勵科學家、企業家、藝術家等各方面人才特別是青年人才創新創造,形成勞動創造財富、實干創造業績、奮斗創造幸福的正確導向,使全社會形成改革創新活力競相迸發、充分涌流的生動局面。要采取切實有效措施解決一些黨員干部不愿擔當、不敢擔當、不善擔當等問題,發揮制度保障和激勵作用,充分調動廣大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以良好黨風政風帶動社風民風,以黨員干部干事創業、開拓進取的精神狀態和奮進姿態帶動全社會形成積極進取、向上向善的良好風尚。
站在新的起點上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既面臨難得機遇,也面對不少躲不開、繞不過的深層次矛盾,各種“黑天鵝”“灰犀牛”事件隨時可能發生。保持社會活而不亂、活躍有序的動態平衡,需要付出更大努力。要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健全國家安全體系,增強維護國家安全能力,堅定維護國家政權安全、制度安全、意識形態安全和重點領域安全。基層穩則國家安。要注重完善社會治理體系,在社會基層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完善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的基層治理平臺,健全城鄉社區治理體系,及時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使每個社會細胞都健康活躍。
寓活力于秩序、寓秩序于活力,在改革發展進程中科學處理活力與秩序的關系,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一個充滿生機而又穩定有序的中國,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應有模樣,也是東方大國向世界呈現的宏偉氣象。
《 人民日報 》( 2023年05月10日 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