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mp id="sgkyk"><pre id="sgkyk"></pre></samp>
    
    

    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劉思文:地域學派 把握不同文化單元學術變遷的重要樣本

    2021年01月05日14:36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國家社科基金專刊

    作者系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地域學派視野下方成珪考據學研究”負責人、貴州師范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地域學術文化是國家文化在時空上的具體體現,同時也是地區(qū)社會發(fā)展的催化劑,是提升地區(qū)人文建設水平的重要著力點。重視并厘清地域學術文化遺產,將豐富我們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整體性認識,促進文化多樣性的傳承與保護。

    中國文化的地緣特性

    地域學術的產生與其所處地區(qū)的自然人文環(huán)境有著密切的聯系。“任何時代都不存在一種全國共同的文化”,“中國文化有地區(qū)性,不能不問地區(qū)籠統地談中國文化”。歷史上,兼有地域學術文化意義的學派,大多與所在地域社會文化環(huán)境有著重要關系。從戰(zhàn)國稷下學派到三國荊州學派、南北朝山東學派;從宋代濂、洛、關、閩與湖湘、浙東學派到明清桐城、常州、揚州學派等,每一地域學術均反映出其獨特的地緣文化。如宋室南遷后,中國文化中心伴隨社會經濟發(fā)展而轉移。明清之學術,朝廷雖宗理學,學者卻重樸學。地處東南的浙江,作為重要的造船中心和貿易出口,頻繁的商業(yè)活動與文化交流造就了明清中國文化重鎮(zhèn)。自明代起,逐漸形成以實事求是、經世致用為特色的地域文化,孕育并涌現了金華學派、永嘉學派、瑞安學派等一批重事功的地域學派。

    受地域學術文化的影響,明清浙江的地域學派,治學理路呈現出嚴謹審慎、求實求真之樸學共性,同時又有通經致用、中西結合之特色,保持了道德與事功的和諧統一。其中,求實求真是他們的治學核心,主要表現在以黃宗羲、仇兆鰲、全祖望、方成珪、孫衣言、孫詒讓等為代表的學者以事實本源為依據,從文字訓詁入手考經,打破畛畦之見,唯是而從;主張摒棄空談,用實證說話;提倡有價值的學術批評,反對不切實際的妄斷等,這些或多或少都具有調和時代學風之意識。面對救亡圖存的時代主題,學派后期代表陳黻宸、陳虬、宋恕等學者沖破乾嘉考據之藩籬,主動接受并學習西方理論與文化,是學派治學中較有價值的一面。在各類學派林立的當時,浙江地域學派能穩(wěn)健發(fā)展,且不過分偏執(zhí)并能為其他學派所接受,其原因也在于此。

    地域學術乃文化遺產

    學術史家在考察地域學派現象時,常強調地域自然人文環(huán)境的影響,并將學風與地域文化關聯起來。如明清之際史學家黃宗羲的《明儒學案》按地域將明儒劃分為河東學派、三原學派、泰州學派等。近代學者章太炎、梁啟超、劉師培等則直接將地域因素引入學術史論述,并認為“環(huán)境對當時此地之支配力,其偉大乃不可思議”。誠然,地域學派不完全等同以地理空間為限,還需考慮學說主旨、治學方法、成就影響等共性特征。如宋明浙東學派和清代瑞安學派代表并不全是籍貫為浙東或瑞安的學者,而是活躍于該地域的學者。如瑞安學派從方成珪開創(chuàng)瑞安考據學到孫詒讓、黃紹箕將考據學發(fā)揚光大,從陳黻宸通經致用到陳虬、宋恕融通中西,他們均以瑞安為學術活動中心,形成了有相近治學旨趣、學術思想與方法的地區(qū)學術文化共同體。

    在有形的地域范圍內,地域學者又因家學淵源、姻親關系、師友交流等與同代學者交織成一張無形的地域學術網。溯源史上諸多地域學派,都可從中找到學者間無形的學術關系。“孔、墨之后,儒分為八,墨分為三,取舍相反不同,而皆自謂真孔、墨。”(《韓非子·顯學》)如明末以來的浙江地域學派擅于考據,但并非溺古而不通今。他們繼承了南宋永嘉學派薛季宣、陳傅良、葉適和清初黃宗羲、黃百家、全祖望等重事功之傳統,提倡通經致用。學派代表孫希旦集畢生精力考據“三禮”之學,完成了百萬字的《禮記集解》。孫希旦對《禮記》的重視,并非純粹的究古興趣,而是通經致用之現實需要。還有孫衣言亦推崇永嘉事功之學。孫詒讓承父志,發(fā)揚永嘉經世致用之傳統,代表作《周禮正義》《墨子間詁》中均有濃厚的治世濟民之意。這些成果是重要的地域文化遺產。

    地域研究須重視地域學派

    地域學派為地區(qū)文化的較高層次,預示著該地區(qū)文化精神生活積淀的高度。在家學傳代、婚姻門族、師徒傳承的社會認同里,地域學派的形成、發(fā)展、高峰和消失過程,呈現了一定時期地區(qū)文化發(fā)展概況,是地區(qū)學術文化發(fā)展的活化石。抽繹稷下、荊州、山東與濂、洛、關、閩及湖湘、浙東、桐城、揚州、常州等學派衍生、傳承與發(fā)展,可清晰了解地域文化發(fā)展之軌跡。

    從地域學派視角觀照中國學術文化史,或能更準確地把握不同文化單元學術變遷的獨特性與文化創(chuàng)造的多元性,進而深層次地理解“中國學術每一單獨存在的學術家派與學問宗尚之特質”。如偏安浙東的瑞安縣,自宋以來,學人蔚起。北宋皇佑年間,瑞安林介夫創(chuàng)辦塘岙書塾,專研《春秋》,教授生徒,開創(chuàng)了南宋永嘉學派,被尊稱為“世宗師”,與王開祖、丁昌期合稱“溫州皇佑三先生”。南宋后,永嘉鄭伯熊、鄭伯謙、薛季宣、薛叔似、王楠、戴溪,平陽王自中,樂清錢文子和瑞安陳傅良、葉適、蔡幼學、曹叔遠、曹豳等十多位學者繼續(xù)將永嘉事功之學發(fā)揚光大。入清,瑞安學術取得蓬勃發(fā)展,涌現出以孫希旦、方成珪、孫衣言、孫鏘鳴、孫詒讓、陳黻宸、黃紹箕、陳懷、宋恕等為代表的瑞安學派,他們繼承并發(fā)揚了以葉適為代表的永嘉之學和以陳亮、呂祖謙、章學誠為代表的浙東之學。這些地域學者的出現與地域專門學術的產生,清晰地呈現了自宋以來浙東學術文化發(fā)展之脈絡。

    地域發(fā)展須發(fā)揮學人優(yōu)勢

    地區(qū)經濟社會發(fā)展,影響地域學派的發(fā)展與壯大。張舜徽先生《清代揚州學記》認為,清代揚州地理位置優(yōu)越,交通發(fā)達,商業(yè)繁榮,這些都反映到了思想界。汪中、焦循、阮元等地域學者通過討論切磋,學術研究風氣展開了,“揚州學派所以能極一時之盛,不是偶然的”。如三國荊州地區(qū)形成的經學流派,宋明寧紹、臺溫、金麗衢地區(qū)形成的經史學派,他們的發(fā)展與壯大,同樣得益于地區(qū)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同時,地域學派文化又反作用于地區(qū)發(fā)展。如“溫州模式”的形成和發(fā)展,與其地域學派文化有十分緊密的聯系。同樣也因地域的關系,在此成長起來的學者大多重視地區(qū)政治經濟文化的建設。如明清以來的仇兆鰲、孫希旦、孫鏘鳴、孫衣言、黃體芳、黃紹箕、黃紹第和陳黻宸等地域學者,他們先后中進士,積極參與政事,為興國安邦出謀劃策。

    地域學術文化是中國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具有中華文化的一般特征,同時也有獨特的地緣內涵。當一代學術發(fā)展成熟時,有必要對學術發(fā)展趨勢、學者群體關系、姻親家族門戶和治學思想、方法及成就等加以梳理與總結。從地緣視角考察地域學術文化,是可行且有效的。不同地域學術文化共同構筑中國學術話語高地,進而影響一個時代的學術文化走向。

    不同時代的同一地域或同一時代的不同地域,受地域自然人文環(huán)境之影響,產生了擁有共同學說主旨、鮮明治學觀點和方法的地域學派。梳理、考證、分析與總結地域學派發(fā)展脈絡,有助于挖掘地域文化價值與內涵,深化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基因重要性的認識,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激發(fā)中華傳統文化的生機與活力。

    (責編:孫爽、徐玉涵)
    亚洲精品免费在线视频| 成人亚洲国产精品久久| 国产精品夜色视频一级区| 2020国产精品永久在线观看|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二区|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 亚洲高清专区日韩精品| 少妇亚洲免费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18久久久久久| 日韩精品极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午夜成人版 | 中日精品无码一本二本三本| 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边打电话| 99热这里只有精品66|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亜洲毛片|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久久久| 精品人妻大屁股白浆无码|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小说| 国产亚洲午夜精品| 国内精品自在自线视频 | 精品国产乱码一二三四区五区|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动漫 |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青草| 国产精品无码日韩欧| 精品国精品国产自在久国产应用男 | 精品国产中文字幕| 99精品热这里只有精品| 88aa四虎影成人精品|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亚洲精品不卡在线| 伊人 久久 精品| 国产精品成人四虎免费视频| 精品日产a一卡2卡三卡4卡乱| 精品国产一二三区在线影院| 78成人精品电影在线播放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 | 无码囯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不卡| 北条麻妃久久99精品| 国产精品无码v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九九| 老司机福利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