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記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是做好教育工作的一大出發點和落腳點。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教育工作,在理論和實踐上科學回答“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一系列根本性問題,對新時代教育工作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指導性。
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加強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把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教育的重要使命,加快建設教育強國。
加強黨的全面領導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在日趨激烈的綜合國力競爭中,教育處于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的地位,是黨和國家優先發展的重要工作,迫切需要加強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教育事業沿著正確的方向和道路前進,才能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優勢。
加強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需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確保各級各類學校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這里的關鍵是牢牢把握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把強化思想引領與價值塑造作為掌握高校工作領導權的核心抓好,防止各種錯誤思潮搶占校園陣地,有針對性地回答學生感到困惑的深層次問題。
要深入講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思政課作為關鍵的課程、不可替代的課程,幫助青少年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紐扣。青少年的價值取向決定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在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尚未形成,理想信念還不是很牢固的時候,尤為需要加以正確引導,引導他們把自身的夢想融入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之中。
要從制度上確保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特別是,要完善黨對教育工作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把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落到實處。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正確的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性因素。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教育戰線人才隊伍建設,先后提出“四有”好老師、“四個引路人”和“四個相統一”等一系列要求,為加快建設教育強國指明了方向。
建設教育強國,需要把管理人才建設視為決定性因素,把師資隊伍建設作為根本性因素。要讓充滿激情、富于創造、勇于擔當成為新時代教育領域人才隊伍的共同特質。
加強教育領域的人才隊伍建設,需要建設一支忠誠、干凈、擔當的高素質管理人才隊伍。這就需要堅持德才標準,把是否忠于黨和人民、是否具有堅定理想信念以及是否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是否全面貫徹執行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作為衡量管理人才的第一標準。
要樹立鮮明導向,對標“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的好干部標準,注意用當其時、用人所長,人崗相適、人盡其才。同時,建立健全容錯糾錯機制,注重培養選拔優秀年輕教育管理人才,使他們在建設教育強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是建設教育強國的重要保障。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要對標“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知識、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標準,締造一支素質優良、甘于奉獻的教師隊伍,逐步提高教師政治地位、社會地位、職業地位,讓廣大教師享有應有的社會聲望,推動全社會用實際行動尊師重教。
要進一步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政績觀和教育評價觀。有什么樣的政績觀和評價觀,就有什么樣的政策導向和努力方向。建設教育強國,就要把教育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作為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把立德樹人成效作為檢驗學校工作的根本標準,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
加強教育智庫建設
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做好這個基礎工程,離不開科學決策。其中,教育智庫是科學決策的重要一環,也是建設教育強國的重要一環。
特別是,教育改革發展的核心理念和總體方向要“落地生根”,需要教育智庫發揮好“智囊團”和“思想庫”的作用,為建設教育強國積極出謀劃策。
加強教育智庫建設,首要的是把教育使命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緊密結合起來,在“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性問題,在“辦什么樣的教育、怎樣辦教育、為誰辦教育”這一方向性問題,在“培養什么樣的教師、怎樣培養教師”這一關鍵性問題上,基于調查研究提出既接地氣、又具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議。
要緊緊圍繞教育工作的中心,為人民服務,為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教育添磚加瓦,為培養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獻計獻策。
同時,在推進教育強國建設中要勇于攻堅克難,對教育強國中的重大問題和風險予以科學規劃與預判,以釘釘子精神做實、做細、做好各項工作。通過健全各方面風險防控機制,妥善處理各種復雜矛盾,為建設教育強國掃除障礙。
(作者為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