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全球,個別國家基于保護主義而推動的逆全球化浪潮來勢洶洶,不同體系和制度之間或明或暗的較勁始終存在。凡此種種,都要求我們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進一步鞏固和擴大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研究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會議決定,十九屆四中全會于10月28日至31日在北京召開。
正確認識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意義、理解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背后的深刻含義,是新時代走好中國道路的題中應有之義。
承載理想和探索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植源遠流長的中華傳統文明,賡續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基因,凝結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經驗智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承載著幾代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和探索,寄托著無數仁人志士的夙愿和期盼,凝聚著億萬人民的奮斗和犧牲,是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是發展中國、穩定中國的必由之路。實踐證明,除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沒有任何別的什么主義能夠真正解決我們遇到的一切重大問題。
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我們勤勞,我們勇敢,獨立自由是我們的理想;我們戰勝了多少苦難,才得到今天的解放……《歌唱祖國》的歌詞,高度濃縮了自鴉片戰爭以來探求救國救民之道所進行的艱苦斗爭。但是,“封建復古”“全盤西化”“第三條道路”等救國方案逐一破產。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推動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緊密結合,才徹底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起人民當家作主的共和國。
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馬克思、恩格斯在創立科學社會主義理論之初,就拒絕對未來社會作詳細描述和預測。究其原因,正在于馬克思主義始終強調“理論聯系實際”,鼓勵在實踐中發展社會主義。新中國走過的70年,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各族人民探索怎樣建設和發展社會主義中國的70年;改革開放40多年的偉大實踐進一步表明,只有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能帶領中國人民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重視制度的作用,以制度建設促進制度的發展和完善,既是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發力點,也是提高治國理政能力水平的主要方面。
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基于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當代中國的最大國情、最大實際。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沒有改變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歷史階段的判斷,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初級階段不僅意味著生產力的相對落后,也意味著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依然任重道遠,不能有松懈和怠惰。
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基于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代形勢。越接近世界舞臺中央,越處于國際矛盾的風口浪尖,越要保持強大的戰略定力,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放眼全球,個別國家基于保護主義而推動的逆全球化浪潮來勢洶洶,不同體系和制度之間或明或暗的較勁始終存在。凡此種種,都要求我們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進一步鞏固和擴大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
歷史和實踐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解決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必須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要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推進全面深化改革,打造高質量、更全面的發展格局,切實保障發展成果惠及各個地區和全體人民;以追求高品質的社會性需要、豐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為實踐導向,以更加完善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制度,踐行“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目標,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境界。
全面增強執政本領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框架下,構建一套現代化的國家治理體系、提高執政本領和治理能力是新時代治國理政的必然要求。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國家制度和制度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二者相輔相成,單靠哪一個治理國家都不行。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就是要全面深化改革,不斷完善黨和政府的領導體制機制,保障人民群眾的權利和利益,并在這一過程中將“人民當家作主”制度化、法制化、規范化、程序化。這是保障社會繁榮穩定、人民安居樂業的必然要求。
推進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不僅是對治國理政優良傳統的繼承與發展,也體現了新時代黨帶領全國人民實現民族復興目標任務的必然要求。
中國共產黨歷來強調治國理政能力建設。早在延安時期,毛澤東同志就提醒全黨注意“本領恐慌”。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全面增強執政本領”,并提出新時代干部應提升八項能力以增強執政本領的具體要求。從增強執政本領到推進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中國共產黨人對治國理政的探索一以貫之、不斷深入。
當前,我們正處于愈進愈難、愈進愈險而又不進則退、非進不可的時候,如何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只有繼續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國家機構的履職能力、人民群眾管理社會事務的能力,通過各種創新手段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各方面的制度優勢彰顯出來,才能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破除艱難險阻,將所有圍追堵截統統拋在身后。
(作者單位:上海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