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孫壽濤,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導,一直從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教學工作,從事馬克思主義發展史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天津市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工作室”(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主持教育部課題二項。在《馬克思主義研究》《教學與研究》《國外理論動態》《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學術交流》等期刊上發表論文三十余篇。
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統一,源于馬克思主義內在的解釋世界與改造世界的根本特質,也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根本要求,體現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思想政治理論課既要強調傳承真理,培養具有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的理論型人才,又要凸顯其行為指導意蘊的價值觀引領作用,培養具有創新發展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時強調,“要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用科學理論培養人,重視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性,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教育引導學生立鴻鵠志,做奮斗者”。習總書記這一重要論述,既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具體運用,也是對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規律的科學把握,為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為何要堅持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統一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高校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主渠道,是國家主流意識形態建設的主陣地。堅持理論性與實踐性的有機統一,是新中國成立70年來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光榮傳統,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根本要求。
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是新中國70年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光榮傳統與基本原則。新中國成立伊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關于文化教育政策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教育方法為理論與實際一致,明確要求高校開設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做到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不能空講理論而脫離實際。因此,新中國一成立就開設“新民主主義論”這門思想政治理論課。此后,又結合實際開設“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毛澤東思想概論”“鄧小平理論概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等課程。
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還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根本要求。馬克思主義本身就是理論與實踐相統一的學問,思想政治理論課不能只強調理論性而忽視實踐性。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強調,學習理論要做到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馬克思主義認識論認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要在實踐中去檢驗認識的真理性,去體驗真理的指導,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是認識發展的必然規律。實踐環節既是對理論認識的驗證,更含情感信念的強化,和理論教育環節相輔相成。思想政治理論課不能因為定位是理論課就為理論而理論,故作高深,脫離實際,一定要在大眾化上下功夫,在聯系實際上下功夫。
同時,我們也不能走向另一個極端,只強調實踐性而輕視理論性。我們不能用日常的思政教育活動代替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也不能用政治教育運動代替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程的教學。“沒有革命的理論,就沒有革命的運動”,沒有系統的理論學習作為基礎和前提,必然會使所謂實踐停留在膚淺的感受層面。理論源于實踐又高于實踐,是對實踐的高度概括和總結。理論是不能用簡單的體驗感受來代替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需要學理性,需要從不同角度和層面,給學生以全面的理論感受和認知。為此,要通過系統的課程體系和優秀的教師隊伍,給學生講授完整的馬克思主義理論。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堅持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統一的重要意義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關乎人的思想觀念和行為發展的核心課程,立足實踐基礎、結合時代特征,內化思想觀念、注重價值引領,涵養行為習慣。堅持理論性與實踐性的有機統一,是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實效的重要保障。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能縮減理論的距離感。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本質屬性,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內容中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都是在實踐中產生,并不斷進行理論升華的結果。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只是從理論層面進行講解,則會使學生對科學的真理存在距離感,難以讓真理入腦入心,從而影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改革創新,必須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將理論傳授建立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之上,豐富教學內容,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將理論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教學相結合,增強理論之于學生個體的親和性與真實感,切實縮減科學理論與學生間的距離,促進個體對理論的吸收與認同,推動學生將課堂理論內化于心,并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外化于行。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能提高學生的獲得感。思想政治理論課不是教師的“獨角戲”,而是師生情感共鳴的“雙邊對話”。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思想政治理論課,一要做到靶向講解,有針對性地為學生答疑解惑。青年大學生正處于人生的“拔節孕穗期”,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思想上存在諸多迷茫與困惑,要有針對性地“滴灌”,立足實踐開展理論教學,對學生個體存在的思想問題予以針對性的理論指導。二要做到關切現實,幫助學生解答實際問題。科學的理論來源于鮮活的社會實踐,只有將科學的理論應用于對現實問題的指導與解釋之中,才能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價值。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既重視對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又注重對學生實際問題的關切,圍繞學生、服務學生,以學生為本,聚焦其所思、所想、所盼、所求,使理論教育與學生需求合拍對路,滿足學生成長需求與期待,切實增強學生的獲得感。
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能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堂的時代感。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不僅要追求提高抬頭率、聽課率,更要追求增強吸引力、感召力。時代性是增強課堂吸引力的重要因素。若思想政治理論課與時代脫節,教學內容滯后僵化、教學方法陳舊,不但難以達到預設的教學效果,還會給思想政治課打上負面標簽。思想政治教育只有不斷與時俱進,才能真正發揮其立德樹人的育人作用,體現自身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思想政治理論課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有助于推動教學內容與社會現實具體的、歷史的統一,賦予課堂教學以鮮明的時代性,促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與時俱進。在教學內容上,既能夠向學生揭示事物的規律及社會發展的歷史趨勢,深入學習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又具有明確的實踐指向,幫助學生正確了解當前形勢下的國情世情黨情,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教學方法上,新媒體新技術走進思政教學課堂,以更靈活、更生動的方式展開思想政治教育。只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才能做到以實踐立論,才能實現傳統教學方式與現代網絡技術的深度融合,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時代感。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如何做到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統一
新時代的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就要做到緊密結合社會實踐,深入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就要做到直面現實,直面問題;就要發揮學生主體和教師主導的協同;應用新技術,建設新平臺,切實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
(一)堅持在結合社會實踐中深化理論。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宣傳和教育研究的主陣地,深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是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首要保證。理論源于實踐,并在新的實踐中,研究新問題、總結新經驗,從而實現理論的新發展。要通過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進一步結合,切實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不斷發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切實承擔起深入研究、系統闡釋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任務,結合時代特點,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注入活力。
(二)堅持在直面現實中深化問題研究。思想政治理論課不是書齋中的思辨哲學,也不是宣傳口號。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主要內容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具有突出的現實性,其理論內容源自豐富偉大的社會實踐,因此,理論講授要以直面現實為根本要求。思想政治理論課一要深化對社會問題研究。立足社會,直面問題,做到“加強對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經驗的系統總結,加強對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和諧社會、生態文明以及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等領域的分析研究,加強對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研究闡釋,提煉出有學理性的新理論,概括出有規律性的新實踐”。二要深化對學生實際問題的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有效的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從學生困惑的問題講起。這就需要深入學生的思想實際進行研究,及時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準確引導學生的思想發展。面對學生的問題困惑、理解偏差、錯誤傾向,教師應及時有效地解答、引領、糾偏,引導其正確看待外界各種社會問題和思潮,幫助其在人生關鍵的“拔節孕穗期”用馬克思主義武裝頭腦,立鴻鵠志,做奮斗者。
(三)堅持在教學中發揮學生主體和教師主導的協同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時指出,要堅持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一,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離不開教師的主導,同時要加大對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接受特點的研究,發揮學生主體性作用。思想政治理論課是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統一體,教不是簡單的給予,學也不是簡單的接收,教學過程要成為一個思想雙向流動的過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一方面要增強教學的內在說服力,要增強對理論的研究闡釋,以理服人,讓思想政治理論能夠真正彰顯出其自身魅力,深入學生內心;另一方面,要增強教學的外在感染力,用鮮活、生動的實踐教學推動學生參與課堂、實踐課堂,做到思想政治教育講方法、有溫度。面對思維更加活躍的新時代青年,要貼近學生的學習、生活和思想實際,聚焦并及時回答學生普遍關心關注的理論和現實問題,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創新教學載體。既重視以理服人,也注重以情感人,把“大道理”轉化為“小故事”,以小見大,借事說理,以理說事,讓有意義的內容有意思,讓有深度的理論有溫度。只有這樣,才能打造“一方有所呼,另一方必有所應”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堂。
(四)堅持借力融媒體打造實踐育人平臺。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是新時代增強思想政治理論工作有效性、時代感、吸引力的必要手段。在“互聯網+”時代,要推動互聯網與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合,創新理念思路、方法手段,建構思政工作新模式。一方面,要樹立新媒體思維,加強傳播思想政治理論的新媒體建設。利用“三微一端”等新媒體平臺全方位多角度深入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形成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傳播合力,引導學生廣泛參與,進而確立其時代責任,承擔其歷史使命。另一方面,要構建完善的思政教育信息網絡,利用網絡新技術和新傳播手段,做好課堂教學,打造第二課堂,比如積極打造“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資源平臺”“思政云課堂”,運營相關微信公眾號平臺,錄制思想政治理論課精品課程視頻,構建名家名師全參與、課內課外全覆蓋、線上線下全互動的立體式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體系,不斷提升教學效果。
總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要堅持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統一。重視理論性,才能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講清講深講透,幫助學生深刻認識和把握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使學生樂于學、學得進、學得好。重視實踐性,理論聯系實際,才能讓科學的理論在實踐中綻放智慧的光芒,實現思想政治理論課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引導學生立鴻鵠之志,把“小我”融入“大我”,勇于擔當時代使命,做新時代的奮斗者!
【專家推薦意見】論文觀點正確,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分析思政課的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結合的必然性,既有理論高度,也有現實針對性,對新時代增強思政課改革重要意義的學理性分析較為透徹;論文也從社會、學校、學生等多主體談了具體思路,對新時代辦好思政課具有現實啟發意義。
(來源:黨建網微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