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當前,在陸域資源不斷耗竭、陸地發展空間相對飽和的背景下,海洋成為人類的重要生存空間,成為國際政治、經濟、軍事斗爭以及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其戰略地位愈加突出。我國是海洋大國,國家發展所倚仗的資源、貿易、投資、安全等都離不開海洋,壯大海洋經濟、加強海洋資源環境保護、維護海洋權益事關國家安全和長遠發展。基于此,黨的十八大提出建設海洋強國,并將其上升為國家重大戰略。建設海洋強國戰略的提出,有力地推動了我國海洋智庫的發展,各類海洋智庫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為我國海洋事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然而,我國現有的海洋智庫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單一性智庫多,綜合性智庫少;政府性智庫多,社會性智庫少;為行業部門發展服務的智庫多,為國家大政方針服務的智庫少;有基本研究能力的智庫多,有國際話語權和影響力的智庫少。總體來看,我國現有的海洋智庫建設還不完善,不能有效滿足國家海洋經濟日益增長的智力與決策需求,亟須建設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新型海洋智庫體系,形成各類新型海洋智庫定位清晰、布局合理、百花齊放的良好局面。構建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新型海洋智庫體系需要做到“四個并重”。
綜合性智庫與專業性智庫并重
海洋是一個綜合性概念,專業領域內容涉獵廣泛,產業經濟包括海洋交通運輸、海洋漁業、海工裝備、海洋化工、濱海旅游等系列海洋產業。相關學科門類涵蓋海洋經濟管理學、海洋生物學、物理海洋學、海洋化學、海洋環境科學、海洋地質學等涉海學科。智庫需求涉及國家海洋權益維護、政府海洋公共事務處理、現代海洋科技研發等諸多內容。每一項內容又有很多具體需求,如現代海洋科技研發需求就包含海洋監測與調查技術、海洋遙感技術、海洋生物技術、海洋資源開發技術等海洋科技。隨著經濟與科技的快速發展,對海洋某一問題的研究越來越需要多種知識集成解決,海洋研究的綜合性也越來越明顯,成為不同于其他學科領域的鮮明屬性。為了科學、全面、有效地解決現代海洋問題,新型海洋智庫需要適應海洋的綜合性屬性,集聚不同學科、不同領域、不同團隊的智力資源,為我國海洋強國建設提供綜合性智力支持。可以預見,以多學科交叉、多知識集成、多團隊合作為特征的綜合性海洋智庫將成為我國新型海洋智庫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與此同時,在海洋治理理論快速發展、海洋前沿科技深入推進的背景下,全球范圍內對海洋話語權的爭奪日趨激烈,世界主要海洋國家都在海洋高精尖領域不斷鉆研,以尋求海洋科技的新優勢。因此,國家間海洋的競爭不僅體現在綜合競爭力領域,而且更集中于先進海洋理論和高精尖海洋科技領域。如果能在這些領域取得理論與技術突破,對我國海洋經濟發展、海洋事務管理、海洋主權維護都具有重要意義,對我國的海洋強國建設大局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這迫切要求我國建設若干專業性的新型海洋智庫,在某些海洋具體領域凝聚智慧、深入鉆研、集中發力,以突破新思想、新理論、新技術為抓手,為綜合性海洋智庫提供重要補充,掌握國際海洋話語權,引領全球海洋科技發展。
政府性智庫與社會性智庫并重
與陸地相比,海洋在自然環境屬性、人類認知能力、資源開發程度、國家外部環境等方面都具有特殊性,導致海洋智庫的研究工作難度較大。一方面,海洋面積廣闊,地質情況復雜,水體流動多變,惡劣氣象多發,異常復雜的海洋自然環境使很長一段時期的人類活動主要集中在近岸海域,導致我們對海洋的認知能力較低。海洋研究工作基礎資料少、調查收集難、未知數多。因此,想要對海洋進行深入開發研究,前期需要大量且持續的資金、人員和科技力量投入,而且后期的收效慢、不確定性強、風險高,絕大多數社會智庫很難有如此雄厚的實力。另一方面,我國海洋權益受到周邊國家以及區域外大國的挑戰,圍繞海島、海域主權的沖突時有發生,海洋發展的和平環境遭到破壞。海洋智庫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提供決策支撐,最基礎的是迅速獲取海島、海域主權沖突的一手資料,能夠基于充分、真實的信息展開有效分析,而海洋、海島信息多屬于國家機密,社會智庫難以獲取。這些特殊性決定了海洋研究面臨較大的難度和挑戰,社會智庫很難有充足的人才流、資金流和信息流開展充分全面的研究,這也決定了政府性智庫是我國新型海洋智庫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事實上,全球絕大多數海洋智庫均是以政府性智庫為主或以政府資金支持的智庫為主。
然而,政府性智庫不是萬能的,其職能定位更多地以服務國家海洋發展的宏觀戰略為主,服務的對象主要是政府部門,在服務企業、第三方社會組織等社會主體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當前,我國海洋資源的開發程度仍偏低,海洋經濟的發展潛能未獲得有效挖掘,未來的發展潛力巨大。以民營企業為代表的社會資本對海洋經濟發展的前景十分看好,紛紛投入海洋經濟建設浪潮,這就需要更多的海洋智庫為其發展提供指導。企業智庫、第三方社會組織建立的智庫等社會智庫具有機制靈活、市場敏感度高、創新能力強等優勢,能夠有效彌補政府智庫的不足,成為服務海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全國性智庫與區域性智庫并重
海洋作為地理名詞,是一個區域范圍的概稱,因此,海洋智庫的研究要以一定的海洋區域為基礎。海洋強國建設的涉及面極廣,包括海洋資源開發、海洋經濟發展、海洋科技創新、海洋生態建設、海洋權益維護等方面,是開發海洋、利用海洋、保護海洋、管控海洋的系統工程。在這一系統工程建設中容易出現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情況,需要以全局性眼光通盤考慮。因此,基于區域發展視角,從國家層面看,需要建立幾個針對國家海洋整體宏觀層面、重大海洋政策問題和海洋前沿科技領域的思想型、戰略型、政策型、科技型國家海洋智庫,能夠為國家海洋強國建設提供全方位、高質量的決策咨詢與技術支撐服務,避免我國在處理海洋事務時出現“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局面。
從省區層面看,各沿海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海洋發展情況千差萬別,需要根據自身情況因地制宜推進海洋強國戰略在本地區的實施。因此,需要建立服務省區、立足本地的省區層級海洋智庫,研究的重點應側重于發展地方海洋經濟與科技、保護區域內海洋生態環境,適當涉及維護我國領海主權、提高海洋軍事的內容。沿海省區還可以在重點海洋城市建設地市級新型海洋智庫,作為省區級海洋智庫的重要補充。除此之外,在我國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的背景下,國家還可以統籌已有的海洋智庫資源,在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等重點區域設立區域性海洋智庫。為協調省區之間的海洋發展提供決策服務,最終形成國家級—區域級—省區級—地市級等多層級新型海洋智庫共同發展的格局。
國際性智庫與本土性智庫并重
海洋是地球上最廣闊水體的總稱,是緊密聯系的統一水體,在建設海洋強國,尤其是建設海洋生態文明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與其他國家進行溝通、協作,共同維護好海洋生態環境。總體來看,隨著全球化的推進,國家之間的聯系越來越緊密,在海洋領域加強國際合作已經成為海洋強國建設的重要內容。這就需要具有全球視野、熟悉國際海洋規則、具備一定國際話語權的海洋智庫,為加強我國與其他國家在建設海洋生態文明、發展海洋經濟、創新海洋科技等方面的合作提供智力支持。同時能夠在維護國家主權、保障海洋權益等方面發出中國海洋智庫的鏗鏘聲音,為我國海洋強國建設創造良好的國際輿論環境。海洋智庫支持海洋強國建設,僅僅具有國際屬性還遠遠不夠。
我國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全球重要的海洋國家,我國的海洋強國建設有其獨特性、復雜性和階段性,必須基于我國自身國情,走中國特色發展道路。這就要求我國建設的新型海洋智庫體系要適應新時代的發展要求,扎根中國海洋、了解中國海洋、讀懂中國海洋,體現本土特質與中國特色,不僅為我國的海洋強國建設提供有針對性、可操作性的建議,同時為世界海洋開發與保護貢獻更多的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作者單位:浙江大學舟山海洋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