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mp id="sgkyk"><pre id="sgkyk"></pre></samp>
    
    

    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提升地方高校特色學科資源獲取能力

    王小兵 胡青青2019年09月19日12:06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原標題:提升地方高校特色學科資源獲取能力

    大學是一個資源外部依賴性很強的組織,需要從外部獲取大量資源。作為大學教學科研的一個功能單位,學科與大學如影相隨,特色學科更是一所大學辦學水平的典型代表和重要體現。為探究地方高校特色學科的“造血”功能及其制約因素,必須加快學科資源獲取能力的研究和建設。

    學科組織是一個生態系統

    不少學者認為學科具有組織形態,并且它是一個生態系統。伯頓·R.克拉克認為學科是聯結相同、相近學科知識領域內學者的專門化組織;學科組織就是一種“資源共同體”。所謂組織形態的學科是圍繞知識創造、傳遞、融合與應用所形成的組織系統。學科是一個生態系統,它與外界有信息和能量的交換;一個學科為另一個學科提供動力和營養,即學科鏈,形成有低地、平原、高地和高峰的學科立體結構。目前,在學術界,生態學的生態位理論已延伸出產業生態位、城市生態位、教育生態位、大學生態位等,并開始運用到學科建設領域。依據生態位理論,大學生態位是大學對資源和環境的選擇范圍所構成的集合,或對大學有利的生存空間和競爭優勢;學科生態位則是學科占據的空間及其功能,它們都強調了生態學的基本精神:綜合、聯系、平衡。

    依據生態位的態勢理論,任何生態位都是由生物單元的“態”(生物單元自身生理狀態、構成要素的完整性及其功能的完好性)和“勢”(生物單元對環境的影響力和支配力)兩方面屬性所決定的地位和作用。與生物物種類似,學科也處在由自然、經濟、社會、文化等要素構成的生態環境里,也存在“學科生態位”,并決定了特色學科的生存空間、競爭優勢和資源取向。學科生態位可以從學科內部生態、學科間生態和學科外部生態三個維度加以考察,但學術界對“學科生態位”的界定尚無定論,特色學科生態位測度指標體系比較簡單,還缺乏一個充分體現學科生態系統要求的相對成熟的分析框架。尤其是地方高校特色學科建設面臨嚴峻的資源約束,其生態位亟待識別自身之強弱,激活資源獲取意識和內生資源獲取能力,著力從市場中補償、充實學科資源。

    資源獲取能力是學科生態位的基本功能和本質屬性

    “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從“學科組織”的生態屬性出發,特色學科組織的主要任務就是要找尋理想的、較高層次的生態位,提升各類資源獲取能力。從學科屬性來看,知識體系是其核心,組織體系是其基礎。學科組織的根本任務是進行知識生產和知識傳播,如果特色學科組織在知識生產前、生產中以及生產后的全過程中,通過注入或激活學科組織內核中缺乏的多元、異質、首創、遷移、實用、追求卓越等具有自我造血功能的生態因子,排除資源獲取意識淡薄、學科孤立、社會銜接度差等諸多內外部生態因素的干擾,彰顯學科優勢特色,使學科生態豐盈、學科制度完善、學科文化浸潤,從而使特色學科組織內核中的造血因子被充分激活,呈現出一種交流頻繁、活躍的有序狀態,在內外部生態要素有序、同向的推動下,使特色學科組織對應的“全知識生產鏈”(“發現—保存—傳播—應用—發現”)處于一種螺旋式上升進化的理想狀態,從而在不斷提升、擴充生態位過程中獲取充足的學科資源。

    一般而言,特色學科生態位的層次越高,寬度越寬,其從內部整合和外界獲取的各類資源就越多;反之,一個特色學科內部資源整合、外部資源獲取能力越強,說明其生態位越好、越準。由此可見,資源獲取能力是學科生態位的基本功能和本質屬性。地方高校特色學科要擺脫資源匱乏之窘境,就要追求較高層次的生態位。因此,構建基于生態位的特色學科資源獲取能力體系,通過對特色學科生態位的定量分析,知曉其自身能力的強弱和發展地位,有利于推進特色學科建設。

    生態位視域下地方高校特色學科資源獲取能力剖析

    生態位視域下地方高校特色學科資源獲取能力需要從學科內外部生態系統中挖掘其構成要素來識別其強弱或加以強化。具體而言,就是要從學科內部生態的完整性、學科間生態的協調性、學科外部生態的適應性三個維度,剖析特色學科生態位的資源占有能力、資源協調能力和資源適應能力提升的必然性、可能性和可行性。

    特色學科生態位的資源占有能力。從學科內部來看,特色學科生態位的完整性外化為資源占有能力,它具有要素齊備、功能完好的特點。這是決定特色學科資源獲取能力的首要因素。從學科內部生態系統的完整性來看,就是根據特色學科本身所具有的潛在優勢和特色,找出學科生態位資源占有能力的構成要素,主要體現為學科組織對人力、物力、財力、信息等資源的占有能力。首先,人才是創新的第一資源,一個學科系統的完整性則首先取決于是否具有一個學術能力強、學術品德好、團隊意識濃、學術敏感度高,能把握學術前沿的學科帶頭人,以及具有一個結構合理、人均經費充足、學術方向相對穩定而特色鮮明、具有團隊精神和凝聚力的學科團隊;其次,學科組織所擁有的平臺數量、人均設備套數或價值、生均藏書、電子圖書量、生均公用經費等物質資源是學科生態完整性的必要條件;最后,學科生態完整性還取決于學科組織的成熟度、制度的完善程度、學術自由度和活躍度,以及其對團隊成員是否有足夠的激勵效果、生活服務和學術支撐。

    特色學科生態位的資源協調能力。從學科與學科關系來看,特色學科生態位的協調性外化為資源協調能力,它具有多元協同、異質融合的特點。從學科間生態系統的協調性來看,就是要充分考慮學科間的共生互動、協同進化情況,分析學科生態位資源協調能力的構成要素,主要體現為一個學科與其他學科、學科的科研功能與教學功能的協調能力。一個特色學科的發展可能會對其他學科形成掠奪或擠壓,因此學科間需要加強協調。實踐證明,一個特色學科的發展往往是以一個學科群的形態出現,離不開基礎學科、相近學科的支撐。為實現對復雜問題的整合性研究,交叉學科研究已成為科學研究的一種常態,目前國際上比較有前景的新興學科大多具有跨學科性質。因此,特色學科在獲得其他學科支撐的同時,也需要反哺和引領其他學科的發展,以實現共生互動與協同進化,通過學科融合、交叉獲得新的學術生長點。學科的科研職能和教學職能也需要協調,這就需要團隊成員處理好教學與科研的關系,堅持一崗雙責,既要做好科研,取得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又要搞好教學,培養出優秀的學生。要堅持科教融合,通過科學研究獲取最新的學科知識,更新和補充教學內容,完善教學方式,或通過師生共同完成科學研究,以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特色學科生態位的資源適應能力。從學科與外部的關系來看,特色學科生態位的適應性外化為資源適應能力,它具有主動適應、注重實用的特點。從學科外部生態系統的適應性來看,就是要充分考慮學科與社會經濟環境之間的物質、能量、信息交換情況,深挖學科生態位資源適應能力構成要素,主要表現在特色學科要適應學術生態、社會生態和產業生態等方面的能力,要通過強化與政府、學術界、企業的聯系,尤其要精準研判、精準對接、精準響應各類社會需求,提高科研成果轉化率、智庫成果貢獻度,在特色中求發展,在服務中取資源,持續提高產學研融合度、社會美譽度和成果輻射面。特色學科也要加強與外界的學術交流、學習培訓、科研合作和資源共享,持續提高自身的學術聲譽、學術地位、社會影響和社會貢獻,并且善于把地域特色和地域優勢、產業特色和產業優勢轉化為學科特色和學科優勢,培育標志性科研成果,并及時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總之,生態位視域下地方高校特色學科資源獲取能力大致分解為特色學科生態位的資源占有能力、資源協調能力、資源適應能力三個維度加以測度和強化,這有利于地方高校特色學科建設擺脫資源約束的瓶頸、加快特色發展步伐。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教育學一般項目“生態位視域下地方高校特色學科資源獲取能力研究”(BIA180197)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湖南工學院)

    (責編:孫爽、艾雯)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成人| 四虎8848精品永久在线观看| 精品精品国产国产| 2020国产精品| 久久这里只精品国产免费10|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在线看| 久久久久女人精品毛片| 9久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永久www忘忧草| 国产午夜无码精品免费看动漫| 国产精品亚洲专一区二区三区|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精品中文| 国产精品视频免费一区二区| 精品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少妇| 国模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在线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极品美女免费观看| 91精品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影库免费看 | 亚洲av纯肉无码精品动漫| 久久久亚洲精品国产| 99re这里只有精品国产精品| 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 日韩精品一区在线|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图片 | 亚洲国产主播精品极品网红| 99精品全国免费观看视频| 最新在线精品国自产拍网站| 亚洲精品私拍国产福利在线| 日韩精品无码视频一区二区蜜桃| 免费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成在线观看| 欧亚精品一区三区免费| 亚洲国产精品免费观看| 国产高清国产精品国产专区| 亚洲制服丝袜精品久久| 99久久99久久精品| 精品无码AV无码免费专区| 久久国产精品成人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