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謝萬陸新近推出的長篇小說《大筆頭》(花城出版社2019年3月出版),與之前出版的《大匠人》《大腳婆》一起,構成他的“瑞金三部曲”。《大筆頭》以近50萬字的篇幅,記錄了三類不同知識分子的成長經歷,并通過人物的成長足跡展示了一代青年知識分子的家國情懷與個人命運,以文學的方式對革命老區瑞金進行了歷史還原。小說以大開大合的文學手法,以時間為主線,以歷史事件為經,以人物命運生活為緯,再現新中國成立以來真實的社會歷史,將人物的命運置于時空變換的大時代、大舞臺之下,從題材、人物、內容方面構建了文本的歷史性。小說人物謝萬順走過的道路,也是作者真實的人生道路,也是那個時代千萬知識分子的道路。《大筆頭》的人物眾多,事實繁復,涉及的眾多人物和事件都有生活原型。當熟悉的村莊、熟悉的人迎面走來時,帶給讀者的是全新的時空穿越閱讀體驗。作者用歷史敘述的手法,還原歷史、忠于歷史,展示一個真實、感性的歷史舞臺。
作者的筆下,歷史是鮮活的,有溫度的。通讀整部小說,沒有炫目的文學技巧,沒有過多的心理描寫,也沒有意識流的想象,作者通過文學的對話、場面的描寫和不乏細碎的細節來構建整部小說,猶如生活實錄,試圖用細細碎碎生活場景的還原,來呈現歷史的本真。這是一種介乎文學敘事與歷史敘事之間的敘事方式。它要符合歷史敘事的根本規則,即寫的是曾經發生過的事情而不是憑空虛構,又要符合文學敘事的情感體驗。它包含了足夠的虛構與想象的成分,來證明自己是文學而不是歷史,同時又對歷史史實抱有充分的尊重,以證明自己是歷史題材的文學而不是一般的文學。作者以歷史學的專業背景和文學教育工作者的雙重身份,以文學的方式還原歷史,讓歷史鮮活生動起來,歷史與文學巧妙融合在一起,歷史與普通人的生活發生了關聯,一下親近起來了。
作家是現實世界與想象空間的構建者,也是個人經驗的敘述者。小說的核心就是作家經驗的表達。作家創作需要藝術想象,更需要堅實的生活基礎與豐富敏感的生活體驗,這是作家筆下物質材料和情感精神的生長地,是創作的原動力。“瑞金三部曲”是謝萬陸對蘇區革命史的回顧與思考,是作者畢生經歷與經驗的回溯與敘說。小說故事發生的背景是作者的故鄉瑞金,小說中每一個人物都和作者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作品在題材內容和表達方法藝術風格上整體呈現的是“經驗敘述”,帶有明顯的自傳色彩。作者以80多歲的高齡,以小說的形式,以一個跨世紀老人回望故鄉的姿態,表達他對故鄉過往歷史、故鄉人、故鄉事的情感與體驗。故鄉是作者創作的原點,自我的生活經歷與體驗是他創作素材來源的根據地。作者半個多世紀跨越大江南北的生活閱歷,一直沉淀深藏在內心,創作訴說的欲望一直潛伏在深層的內心。當老人以耄耋之年離開故鄉遷居深圳,故鄉血與火的歷史,對故鄉精神的牽掛,晚年對自身生活的總結與回望,觸發老人拿起筆。他要訴說瑞金的歷史,要為家鄉幾十萬犧牲在紅軍轉戰途中的挑夫代言,要為瑞金、長汀一代又一代頑強而浪漫的“大匠人”和“大筆頭”代言。
作為瑞金的第三代傳人,今天來讀這部小說,回看故鄉人、故鄉事,感觸良多。我深深感動于瑞金人民對共產黨樸實的情感,跟著共產黨走的堅定信念,共產黨必定能決勝全局的信心。戰爭年代,蘇區瑞金的老一輩為中國革命勝利默默付出。男子做挑夫,為紅軍挑擔送物資幾經輾轉突圍,幾百萬的挑夫犧牲在挑擔送紅軍的路途上。女人在家打草鞋、做斗笠、紡紗織布,提供后勤保障。他們都是中國革命歷史上默默的無名英雄,也是革命成功的基石。在我眼里,純凈堅定、一往無前就是瑞金人的初心,重信守諾,為共產黨的事業奉獻,也是老區人民的初心。所謂初心,就是赤子之心,是不帶任何雜念的信念。初心純潔、熱烈、美好,是人生起點的希冀與夢想,事業開端的承諾與信念,迷途困挫中的責任與擔當,鉛華盡染時的恪守與堅持。讀《大筆頭》我發現,拋開一切世俗的附加,我們所堅守的信念和本心,是最為寶貴的,它存在于向真、向善、向美的追求中。
(作者:謝珊珊,系廣東五邑大學文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