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在移動互聯網日益普及和第五代移動通信(5G)商用不斷擴大的時代背景下,以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即AI,Big Data,Cloud Computing,合稱為“ABC技術”)為底層技術推動的數字經濟正在全球蓬勃興起,對人類生產、生活和生態環境都帶來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2018年中國以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為代表的“三新”經濟增加值為14.5萬億元,占GDP的比重為16.1%,已成為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的發展新動能。為此,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加快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做大做強數字經濟”。在這種背景下,廣泛實施開源戰略,將會有助于促進數字經濟大發展。
開源戰略日益成為流行趨勢
在信息技術的發展擴散過程中,開源運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開源運動以其對計算機軟件的自由共享和開發模式,對世界信息產業發展格局產生了異乎尋常的影響。開源運動源于開源軟件,開源軟件是指開放源代碼的軟件,即代碼創作者在遵循相關開源協議的基礎上,將自己開發的軟件源代碼向全世界公開,允許其他開發者進行自主學習、測試、修改、二次開發和傳播等活動,以協同方式改善軟件產品的質量和優化軟件功能等。開源軟件在操作系統、數據庫、中間件等都有許多流行的軟件產品,如Linux電腦操作系統、安卓手機操作系統、MySQL和PostgreSQL開源數據庫等。
以操作系統為例,Linux電腦操作系統是一個著名的開源操作系統。著名計算機專家林納斯·托瓦茲于1991年率先構建了一個Linux系統基本框架,然后讓成千上萬的程序員自由使用、傳播、增補和修改Linux系統,經過不斷的改進和發展,Linux系統目前已可安裝在臺式計算機、大型機和超級計算機等各種計算機硬件設備中。與此同時,微軟也逐漸以開放的姿態走向開源,斥資收購了開源軟件項目托管平臺GitHub,同時讓長期被微軟稱為“癌癥”的Linux系統進入微軟的Azure云服務平臺的IT框架。在手機操作系統領域,開源與閉源之爭主要發生在蘋果公司與谷歌公司之間。蘋果公司的iPhone手機曾是一個從軟件到硬件全部由蘋果完成的閉環生態系統。谷歌公司為了對抗蘋果公司,選擇關鍵的手機操作系統進行開源,由此安卓手機操作系統誕生,并形成了谷歌公司與手機廠商的手機開放同盟。通過協同眾人之力,安卓手機操作系統成為全球市場占有率最高的手機操作系統。
隨著軟件世界不斷從封閉走向開放,ABC等前沿信息技術的不斷突破往往都是從開源開始的。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中國云計算開源發展調查報告(2018年)》資料顯示,迄今80%的使用云計算的企業都采用了開源技術的產品。例如,作為全球最大的出行平臺的滴滴出行,2017年開始已有23個項目對外開源。
開源戰略對發展數字經濟的重要性
在軟件世界中,開源軟件已成為數字企業的流行趨勢,也紛紛成為數字企業的戰略方向和商業模式,開源戰略對于數字企業具有以下重要作用。
開源戰略有利于數字企業降低產品開發成本,提高數字產品質量。數字產品開發具有典型的“高固定成本、低邊際成本”的特征,企業初始進入市場時往往需要較大的研發資本投入,一般企業難以承受,而通過開源戰略,數字企業可以有效分攤巨額開發成本。另外,數字企業的產品往往使用很多其他公司的專利,需要支付大量的專利費用,而開源戰略可以大幅減少數字企業使用專利的授權費用。開源戰略通過將開源產品向開發者、合作伙伴等開放,通過眾多參與者的力量對產品進行測試、改進和優化,以精益求精的精神完善產品,從而使開源產品的質量和用戶體驗越來越好。
開源戰略有利于數字企業基于核心開源產品快速建立企業生態圈。在數字經濟領域,生態圈與生態圈之間的競爭業已成為企業間競爭的最高形態,競合(Co-opetition)也成為企業目標追求的最高境界。數字企業通過核心開源產品,與上下游產業鏈協作,發揮各個環節不同企業的優勢,可以迅速形成自己的生態圈。數字企業通過開源產品,與上下游企業形成共享代碼、協同開發、成本分攤的戰略聯盟,能夠充分發揮各個企業的競爭優勢與核心能力,增強企業之間的資源互補,有效地擴大企業的業務范圍,提高企業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從而增強企業競爭力。特別是隨著Linux成為大型機主流系統以及安卓移動設備在全球的普及,越來越多的數字企業采用開源系統,亞馬遜、臉書、阿里巴巴、騰訊等世界級數字企業巨頭紛紛發布開源項目,積極擁抱開源戰略,就連傳統閉源軟件的典型代表微軟以及被認為是全球行事最隱秘的公司的蘋果公司,也開始逐步加入到開源之列。
開源戰略有利于降低數字經濟的技術風險水平。作為數字經濟的技術基礎,ABC等信息技術的風險對數字經濟的風險水平有重要的影響。相比于閉源軟件等產品,開源產品在技術上更具有自主可控的優勢。閉源軟件是一個黑箱,用戶難以清楚認識內部情況,因此閉源軟件等產品存在較大的被監控、被劫持、被攻擊、被禁售、密鑰和證書失控、無法打補丁等安全風險,而開源產品由于源代碼開放,具有較高的透明度,并且可以修改和優化代碼,因此技術風險水平較低。
開源戰略有助于促進傳統企業的數字化轉型。世界經濟論壇與埃森哲公司2016年聯合發表的白皮書《產業界的數字轉型:數字企業》認為,信息技術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已經從提升效率和勞動生產率的輔助角色轉變為基礎創新和創造的賦能者角色,成為支持數字經濟發展的主要角色。建立開源工業互聯網平臺可以成為我國制造業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選擇,企業可以通過開源戰略以相對較低的投入、較小的風險和較高的質量完成面向物聯網、柔性生產、個性化定制等形式的數字化轉型,獲得“數字化生存”的動態技術能力。
開源戰略還可以促進企業形成開放式創新的格局。企業開放式創新,是指企業的產品研發和商業化活動充分整合全社會的智力資源,基于一定的風險分擔和利益分配機制,與外部創新主體協同創新,實現互利共贏。開放式創新的理念和模式已經成為企業創新的主要形態之一。例如海爾集團的開放式創新平臺HOPE,旨在打造智慧家庭領域全球最大的技術創新入口和交互平臺,通過內部1000多名接口人,緊密對接10萬多家一流資源、120多萬名科學家和工程師,組成一流資源的創新生態圈,形成了一個遍布全球的創新網絡,進而實現了“世界就是我的研發部”的開放創新局面。自主創新是開放環境下的創新,決不能關起門來搞,而是要聚四海之氣、借八方之力。可以說,開源戰略以其強調開放、協作、共享和創新的理念,非常契合企業開放式創新的思路和機制。
以開源戰略推動數字經濟大發展的建議
中國的企業在開源戰略方面已經取得一定的進展,許多企業已經參與其中,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開源產品和開源文化還存在較大差距,需要政府和企業兩個層面大力推進開源戰略,支持開源產品。除了企業應該積極推動開源戰略,參與開源產品開發,建立開源產業聯盟等,政府亦應出臺相應的支持政策。
第一,加強制度建設,建立良好的開源戰略環境。一方面在政策層面要鼓勵使用開源產品、鼓勵企業采用開源戰略。例如行業主管部門應積極引導企業實施開源戰略,制定相應的開源產品采購政策。歐盟等經濟體已經制定了相關的強制性或鼓勵性政策,要求在政府采購中選擇開源產品。另一方面,在立法層面為開源戰略保駕護航,主要措施是對開源產品許可證的法律認可與支持。許多開源產品許可證都對開源產品的使用、開發、傳播和商業化制定了相應規范,在立法上可以綜合這些開源許可證的內容形成統一的標準,懲罰違反開源許可證的行為,從而建立開源產品持續開源的法律環境,保護開源產品持續更新。
第二,加大政府采購,為開源戰略提供市場基礎。開源戰略的長期發展要從供給和需求兩側共同發力。從供給側來講,政府可以通過財政或建立開源項目等手段,鼓勵政府部門、事業單位、行業協會和企業等開發開源產品,建立開源產品平臺,使開源產品更加豐富,從而涌現出更多更優質的開源產品。從需求側來講,鼓勵在政府采購目錄中增加開源產品等,既能增加開源產品的需求又可以起到良好的示范效應。
第三,建立開源標準,確保開源戰略的可實施性。由于開發者之間的聯系非常松散,開發版本眾多,各種軟件接口或軟硬件接口之間存在差異,開源產品的不兼容性、難以互操作等問題不利于開源戰略的執行。因此應該以政府牽頭、行業協會組織、企業全面參與的形式積極建立開源產品標準,提高開源戰略的規范化和可執行化。開源標準化可以從程序接口、技術要求、界面設計等方面推進,重點關注各種開源產品之間的互操作性。
第四,完善社區體系,助力開源戰略的可持續發展。開源社區是開源產品發布、技術交流與支持、產品推廣與傳播的主要平臺,是推動開源模式和開源戰略的重要因素。良好的開源社區離不開人才、技術、服務、開源項目和開源基金的良性互動。政府需要大力支持開源社區建設,為開源社區的合法運營提供保障,積極引導開源社區的開放與共享,鼓勵政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等參與社區建設與治理,保障開源社區的共建共享文化,從而為開源戰略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相應的保障。
(作者:戚聿東、紀長青,分別系北京師范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院長、教授,首都經貿大學經管實驗中心高級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