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mp id="sgkyk"><pre id="sgkyk"></pre></samp>
    
    

    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郭萬超:在偉大飛躍、偉大跨越與偉大轉變中實現民族復興

    2019年09月03日09:29

    作者簡介:郭萬超,北京大學法學碩士,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博士后,新加坡國立大學訪問學者。北京市“高創計劃”哲學社會科學和文化藝術領軍人才,北京市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現任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傳媒研究所所長,北京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一場社會革命要取得最終勝利,往往需要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只有回看走過的路、比較別人的路、遠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們從哪兒來、往哪兒去,很多問題才能看得深、把得準”。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回望改革開放40多年的偉大實踐,追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的持續探索,總結近代以來170多年中華民族發展歷程,遙想中華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可以清楚的看到近代中國變遷的三條歷史脈絡: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從追趕時代、趕上時代到引領時代的偉大跨越,從走向世界、走近世界到影響世界的偉大轉變。這“三個偉大”分別從民族與國家發展、中國與時代的關系、中國與世界的關系展開,構成了近代中國歷史進步的宏偉圖卷,涌動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鐫刻著中國共產黨對美好社會的孜孜追求,彰顯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偉力。只有認真讀懂它,才能增強我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自覺,激勵我們推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最終勝利。

    一、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這“三個起來”集中概括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歷史貢獻,是透過“歷史規律的望遠鏡去細心觀望”而得出的重大判斷。它們之間是承前啟后、相互遞進的關系,“站起來”是富起來的基本前提,“富起來”為實現“強起來”打下堅實基礎,三者共同奠定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基石。

    (一)“站起來”是毛澤東同志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艱苦卓絕的人民大革命和新中國誕生歷史貢獻的精辟概括

    強是相對于弱而言的。1894年,孫中山先生在《興中會章程》一開篇就浩嘆“中國積弱至今極矣”。從弱到強的第一步,要讓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站起來,首先是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

    “站起來”這個歷史階段前后涵蓋了黨成立的28年和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個30年。在這個階段,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找到了一條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革命道路,進行了28年浴血奮戰,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1949年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緊接著,我們黨又團結帶領人民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推進社會主義建設,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實現了中華民族由近代不斷衰落到根本扭轉命運、持續走向繁榮富強的偉大飛躍。

    (二)“富起來”是人民群眾對中國改革開放發自內心的贊頌

    “富起來”階段是從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到2012年黨的十八大召開。這個時期,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破除阻礙國家和民族發展的一切思想和體制障礙,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使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我國的綜合國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開辟了廣闊的前景。

    1979年3月,鄧小平同志在黨的理論工作務虛會上指出當時中國的兩大特征,“一個是底子薄。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長時期的破壞,使中國成了貧窮落后的國家。……現在中國仍然是世界上很貧窮的國家之一。……第二條是人口多,耕地少。現在全國人口有九億多,其中百分之八十是農民。……吃飯、教育和就業就都成為嚴重的問題。”可以說,改革開放的第一個三十年,黨和國家的主要任務就是改變貧窮落后的面貌。隨后,中國經濟進入高速增長期,取得世人矚目的偉大成就。1978年,我國GDP總量為3645.2億元,人均381元;2012年,我國GDP為519322億元,人均GDP為38354元。在三十多年里,我國GDP年均增長近10%,重要工農業產品的產量躍居世界前列。1978年,中國還是貧困國家,溫飽還沒有解決,農村家庭的恩格爾系數約68%,城鎮家庭約59%,平均計算超過60%;到2012年,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37.1%,接近中等收入國家水平,農村居民家庭為40.8%。應該說,改革開放后的第一個三十年,中國從根本上改變了貧窮落后的舊面貌,中國人民真正富起來了。

    (三)“強起來”是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歷史轉折的新概括

    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使中華民族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標志著我們進入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這不僅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史上、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在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上、人類社會發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義。

    這也意味著我們今后一個階段的根本歷史任務,就是要“強起來”。之所以特別強調“強起來”,是因為“富”是“強”的基礎,但“富”還不等于“強”。在國際關系中,“窮”(不富)要被人欺,“弱”(不強)也要被人欺;“又窮又弱”要被人欺,“富而不強”同樣要被人欺。“站起來”的中國,只有又“富”又“強”,成為一個強大的中華民族,才能真正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強起來”的內涵突出體現在十九大報告表述的兩個變化,一是核心目標從“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上升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標志著中國進入建設強國時代。二是現代化目標內容更加全面,不僅包括經濟上的富強、政治上的民主、文化上的文明、社會上的和諧,還包括生態上的美麗,也充分體現了“五位一體”戰略布局與奮斗目標之間的聯系。

    從現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要按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各項要求,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堅定實施各項既定發展戰略,突出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特別是要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的攻堅戰,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

    從十九大到二十大,是“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我們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又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綜合分析國際國內形勢和我國發展條件,從2020年到本世紀中葉可以分兩個階段來安排。第一個階段,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這意味著,我們黨原來提出的“三步走”戰略的第三步即基本實現現代化,將提前15年實現。這是考慮到,改革開放近40年來,我國經濟持續較快發展,工業化城鎮化快速推進,各項事業全面進步,國家面貌發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變化。以目前的良好基礎和發展勢頭,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是有把握的。第二個階段,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到那時,我國作為具有5000多年文明歷史的古國,將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生機活力。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成為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領先的國家,將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更大貢獻。中華民族將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二、從追趕時代、趕上時代到引領時代的偉大跨越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春節團拜會上講到:“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以敢闖敢干的勇氣和自我革新的擔當,闖出了一條新路、好路,實現了從‘趕上時代’到‘引領時代’的偉大跨越。”從1840年起,中國開始了追趕時代的歷史進程。經過不懈奮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并經過40多年的改革開放,逐步趕上了時代,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開始引領時代。英國學者馬丁·雅克在研究當代中國發展后指出:“我們正在目睹一種歷史性的變化,盡管這種變化還相對處于初級階段,但是它最終必將改變整個世界。”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煥發出旺盛生命力,正成為21世紀科學社會主義發展的旗幟

    社會主義一路走來承載著人類探索消滅剝削、實現美好社會制度的理想和使命,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從一國實踐到多國發展,500年來,雖充滿曲折,卻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巨大成功向世界宣告,社會主義不僅沒有滅亡,還煥發出蓬勃生機活力。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蘇聯解體、東歐劇變,世界社會主義遭遇嚴重挫折。西方反社會主義勢力一時甚囂塵上,有人宣稱“歷史已經終結”于資本主義制度。然而,中國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非但沒有崩潰,反而發展勢頭蒸蒸日上。黨的面貌、國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軍隊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發生前所未有的變化。適合中國實際、符合時代特點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了巨大成功,這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正成為科學社會主義發展的旗幟,成為振興世界社會主義的中流砥柱。面對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大勢,我們黨有責任、有信心、有能力為科學社會主義新發展作出更大歷史貢獻。

    (二)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新路,給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提供了全新選擇

    如何實現現代化,是每個發展中國家面臨的共同課題。長期以來,西方學者都把向現代社會變革的過程等同于西方化或歐洲化,他們把人類各民族的發展預設為只有一條道路。然而,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用40多年時間就走完了發達國家二三百年走過的發展歷程,創造了世界歷史上的發展奇跡,初步探索出一條與西方國家完全不同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打破了發展中國家對西方國家現代化的“路徑依賴”,形成了“中國之治”和“西方之亂”的鮮明對照。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現代化,它的意義不僅是13億多中國人的現代化問題,還是一種新的價值理念、發展道路的成功。中國發展道路既融入國際社會,又不依附于西方;既借鑒人類優秀文明成果,又堅持獨立自主;既促進順勢的發展,又顯示逆勢的承受力。如今,許多渴望自立自強的發展中國家表示出對中國發展道路的濃厚興趣。

    其實,發展中國家真正需要的是來自像中國這樣的經過實踐檢驗的發展中國家的成功經驗,而不是西方發展理論提供的某種精致的模型。喬舒亞·庫玻·雷默在《北京共識》一文中提出,“中國正在指引世界上其他一些國家在有一個強大重心的世界上保護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政治選擇”。“軟實力”概念的提出者約瑟夫·奈認為:“中國的經濟增長不僅讓發展中國家獲益巨大,中國特殊的發展模式和道路也被一些國家視為可效仿的榜樣……更重要的是將來,中國倡導的政治價值觀、社會發展模式和對外政策做法,會進一步在世界公眾中產生共鳴和影響力”。

    (三)預示人類文明發展走向,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它不僅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方向,更是同人類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肩負著引領人類文明走向的崇高使命。中國取得的歷史性進步和非凡成就,讓世界人民意識到中國的探索與經驗具有很大的普適性。美國漢學家本杰明·史華茲指出:“中國問題研究是人類可選擇的探討自身問題的智庫和博大實驗室,有助于深化和豐富對人類發展經驗的認識。”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全新的視野深化了對“三大規律”的認識,不僅指導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而且深刻回答了人類社會面臨的矛盾和問題,指明了建設美好世界的方向和路徑,為當代世界現代化理論作出了原創性貢獻。

    中國道路雖然一時還難以讓西方世界完全接受和理解,但其中的一些有效做法卻無法讓西方漠視。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美國前總統克林頓的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斯蒂格利茨指出,中國經濟發展形成的“中國模式”,堪稱很好的經濟學教材。中國道路的興起代表著一種新的文明取向。著名歷史學家阿諾爾德·約瑟·湯因比預言到:“西方觀察者不應低估這樣一種可能性:中國有可能自覺地把西方更靈活、也更激烈的火力與自身保守的、穩定的傳統文化融為一爐”,“如果中國能夠在社會和經濟的戰略選擇方面開辟出一條新路,那么它也會證明自己有能力給全世界提供中國和世界都需要的禮物。這個禮物應該是現代西方的活力和傳統中國的穩定二者恰當的結合體。”可以預見,中國道路的興起將改變的不僅僅是世界格局,還將改變人們的思維和生活方式,世界將由西方中心走向多元。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科斯在中國經濟制度變革三十周年國際研討會上說:“我是一個出生于1910年的老人,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和許多事情,深知中國前途遠大,深知中國的奮斗就是全人類的奮斗!中國的經驗對全人類非常重要!”

    三、從走向世界、走近世界到影響世界偉大轉變

    新中國成立使中國開始走向世界。近代以來,中國長期處于國際體系的邊緣地帶,不僅在國際上毫無影響力、發言權,而且頻遭侵略、備受欺辱。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中華民族開始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為中國在世界上贏得應有的地位奠定了重要基礎。但是,新生的社會主義中國面對著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的仇視,國際環境十分惡劣,中國與世界的交往與交流只是初步的。

    改革開放使中國大踏步走近世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對外開放成為中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中國開始從封閉半封閉的社會向全面開放的社會轉變,這個偉大轉折使中國與世界的關系發生了深刻變化。改革開放使中國經濟發展突飛猛進,經濟總量躍升世界第二位。尤其是經受了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嚴峻考驗之后,相對于資本主義國家制度弊端頻現,中國的社會制度和管理模式顯示了自身巨大的優越性。在過去30多年,尤其是21世紀以來,中國的國際地位得到顯著提高。在世界事務中,中國越來越成為一個舉足輕重的角色,中國國際影響力與日俱增。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開始影響世界。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形勢、加速演變的世界格局,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大手筆布局,全方位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一個承前啟后的外交新格局全面展開——中國的全球伙伴關系網絡日益成形,中國加快走向世界舞臺中心,對世界產生日益廣泛的影響。黨的十九大報告進一步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也是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經過40多年的改革發展,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努力,我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國際地位實現前所未有的提升,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進一步提高。對此,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與世界的關系在發生深刻變化,我國同國際社會的互聯互動也已變得空前緊密,我國對世界的依靠、對國際事務的參與在不斷加深,世界對我國的依靠、對我國的影響也在不斷加深。”

    中國貢獻繁榮全世界。中國的發展對世界產生廣泛而深刻的影響。2017年中國經濟總量達到82.7萬億元,超過12萬億美元,幾乎相當于全世界GDP排名第五至第十,也就是英國、印度、法國、意大利、巴西、加拿大等六國的總和。中國對全球經濟貢獻超過1/3,為世界之最,在全球經濟版圖中占比約為15%。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貿易國、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外匯儲備國、第二大對外投資國。

    中國智慧啟示全世界。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不斷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習近平總書記以大國領袖的高度責任和擔當指出:“世界那么大,問題那么多,國際社會期待聽到中國聲音、看到中國方案,中國不能缺席。”在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等關乎人類前途命運的重大課題上,中國將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

    中國方案推動全世界。國之長富,必在共榮。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呼吁各國人民同心協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構想,努力推動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這一構想順應了歷史潮流,回應了時代要求,凝聚了各國共識,為人類社會實現共同發展、持續繁榮、長治久安繪制了藍圖,開辟了廣闊前景。第71屆聯合國大會主席彼得湯姆森評價稱,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指明了“人類在這個星球的唯一未來”。此外,中國還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這一偉大構想是對古絲綢之路的傳承和提升,順應了時代要求和各國加快發展的愿望,提供了一個包容性巨大的發展平臺,強調的是共商、共建、共享的平等互利方式,有利于實現多元、自主、平衡和可持續發展,有助于加強不同文明交流互鑒,促進世界和平發展,是一項造福世界各國人民的偉大事業。

    “明鏡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習近平總書記教導我們:今天,我們回顧歷史,是為了總結歷史經驗、把握歷史規律,增強開拓前進的勇氣和力量。近代以來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實現的一個個歷史跨越,向我們昭示,歷史從不等待一切猶豫者、觀望者、懈怠者、軟弱者,只有與歷史同步伐、與時代共命運的人,才能贏得光明的未來。為了推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偉大勝利,我們必須順應歷史發展潮流,以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和擔當精神,做推進中華民族強起來的奮勇拼搏者,做引領時代前進方向的堅定探路者,做建設美好世界的貢獻者。

    【專家推薦意見】從中國發展自身變化、時代地位、世界影響三個視角對近代中國歷史進步的宏偉圖卷的描述,有理論、有數據、突出了中國共產黨的偉大貢獻,展現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氣勢宏偉、分析深刻,彰顯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偉力。

    (來源:黨建網微平臺)

    (責編:孫爽、艾雯)
    国产精品国产亚洲精品看不卡|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91九色|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不卡| 久久老子午夜精品无码怎么打| 国产99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八戒|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网AV|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91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久久| 真实国产精品视频国产网|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2020| 亚洲国产精品午夜电影| 久久国产成人亚洲精品影院 |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线路| 田中瞳中文字幕久久精品| 精品久久综合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99久久免费观看| 老子午夜精品我不卡影院 | 国产精品白丝AV嫩草影院| 欧洲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久久|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l| 99精品视频99| 一本久久A久久免费精品不卡|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91久久久|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小说| 亚洲精品福利网站| 精品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一国产精品| 四虎国产精品免费永久在线| 日韩精品无码Av一区二区| 久视频精品免费观看99| 国产精品美女一区二区视频| 精品日韩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自在在线午夜出白浆| 久久久99精品免费观看|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剧情精品在线| 精品永久久福利一区二区|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二三区| 国产在线国偷精品产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