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一些黨員干部在理論學習上同黨中央要求相比,還有不小差距,沒有做到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實里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作為一個重要輔助讀物,在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相關問題的闡釋中做到了“四個更加清晰”,有助于更好地實現主題教育“理論學習有收獲”的目標。
第一,清晰說明中國馬克思主義的與時俱進和一脈相承。
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之間到底有著怎樣的邏輯關系?《綱要》中的兩處清晰表述,及時厘清了這一問題。
一個是在前言部分,重申黨的十九大報告的判斷,明確指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另一個是在第二章闡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時,明確指出這一理論體系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樣的表述,有助于廣大干部群眾澄清模糊認識。
第二,清晰呈現中國道路探索的定力。
《綱要》不避問題、直面挑戰,運用合不合腳的“鞋子”論、并聯串聯的“電路”論、模仿創新的“模版”論,從歷史邏輯、理論邏輯、現實邏輯和方法邏輯的梳理演繹中得出結論,幫助廣大干部群眾堅定主義定力、道路定力、戰略定力和政治定力。
《綱要》指出,一個國家實行什么樣的主義,關鍵要看這個主義能否解決這個國家面臨的歷史性課題。中國近代史上,諸如資本主義、改良主義、自由主義、社會達爾文主義、無政府主義、實用主義、民粹主義、工團主義“你方唱罷我登場”地進行過嘗試,但都以失敗告終。唯有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解決了中國的前途和命運問題。這樣的主義是合腳的、管用的、高效的。
長期堅持,不代表沒有創新。為了實現不同歷史階段的發展目標,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圍繞走什么樣的“主義”、走什么樣的“社會主義”、走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展開了探索。一次次探索,一步步深化,實現了對時代問題的精確回答、對發展道路的精準選擇。這樣的道路必須高度自信、長期堅持、不斷發展。
第三,清晰梳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體系。
從演進邏輯上看,《綱要》緊緊圍繞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主題、主軸、主線,順著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什么”)、怎樣堅持和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做”)的邏輯,層層鋪陳、順次展開,形成了完整的邏輯鏈。這是一條“顯線”。
從具體內容上看,以黨的十九大提出的“8個明確”和“14個堅持”為基干,將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貫穿其中,以推動改革發展的外部條件、重要保障布列其后,最后以堅持和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始終堅持的科學方法論作為收口,形成了一條“隱線”。
第四,清晰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地位。
《綱要》開宗明義地指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思想旗幟,是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的根本指針,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
其中,“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思想旗幟”相較于原來“我們黨理論創新的最新成果”表述,顯得更為凝練、更為精準,更具向心力、凝聚力和引領力。
值得關注的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的表述在黨的十九大后經歷了三次調整,充分顯示出理論創新的漸進過程與成熟自信。
第一次是2017年11月1日,中央領導同志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中央宣講團動員會上指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具有原創性、時代性的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
第二次是在2017年12月26日的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會上,調整為“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21世紀的馬克思主義”。前半句強調其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后半句強調這一理論的世界性影響。
第三次調整就是這次“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的表述。一個“的”字之別,與當年“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變化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代表它已成為一個有著確定內涵的特有概念,體現了理論創新成果趨于成熟。
(作者為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共上海市委黨校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