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指出:“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前赴后繼、英勇奮斗的根本動力。”不忘初心,就是要聚焦為人民謀幸福這個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讓全黨深刻認識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就是要解決好“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這個根本問題。
一、不忘“為了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政治理念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為什么人的問題,是檢驗一個政黨、一個政權性質的試金石”。環顧世界政黨歷史,其興也勃也,其亡也忽焉。許多政黨執政之初朝氣蓬勃、奮發有為,受到人民擁護,但有些政黨卻最終走向衰亡。其中,重要原因就是這些政黨代表的是某些特定群體的利益,上臺執政后向贊助者投桃報李被認為理所當然。這種與生俱來的利益局限性,必然導致執政黨不能代表最廣大人民的利益,表達最廣大人民的心聲,自然得不到人民的長期擁護。始終同人民在一起,為人民利益而奮斗,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同其他政黨的根本區別。中國共產黨章程明確規定,“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的宗旨和最高價值取向。黨的宗旨是通過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來實現的,要實現好和維護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就必須使黨的方針、政策和措施充分代表和體現人民群眾的利益,體現人民群眾的要求、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這是最根本的衡量標準。在蘇區時期,毛澤東就強調共產黨人“對于廣大群眾的切身利益問題,群眾的生活問題,那就一點也不能疏忽,一點也不能看輕。”周恩來也曾告誡共產黨人“要誠誠懇懇、老老實實為人民服務”。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增強宗旨意識擺在突出位置,先后開展了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這些學習教育活動無一不包含著增強宗旨意識的要求。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對共產黨人宗旨意識“強不強”“牢不牢”提出了新的挑戰。常言道,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在黨面臨的“四大危險”中,脫離群眾是我們黨執政后的最大危險,也是新時代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必須著力解決的重大問題。初心是黨的宗旨的集中體現,要做到不忘初心,就要求廣大黨員干部自覺踐行黨的根本宗旨,必須堅守人民立場,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增進同人民群眾的感情,自覺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著力解決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以為民謀利、為民盡責的實際成效取信于民。
二、不忘“依靠誰”,筑牢黨的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根基
唯物史觀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我們黨從成立那天起就把唯物史觀作為“吾黨哲學的根據”,始終堅持群眾觀點,走群眾路線。革命時期,毛澤東曾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抗戰初期,面對中日兩國懸殊的國力和兵力,毛澤東一再強調“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眾之中”。1946年,在和美國記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談話時,毛澤東指出:“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從長遠的觀點看問題,真正強大的力量不是屬于反動派,而是屬于人民。” 誰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把誰放在心上。“最后一碗米送去做軍糧,最后一尺布送去做軍裝,最后一件老棉襖蓋在擔架上,最后一個親骨肉送去上戰場”。這首革命年代廣為傳唱的民謠,生動回答了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背后“依靠誰”的問題。
正是依靠人民力量的支持,我們黨才能夠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苦難走向輝煌,團結和帶領中國人民不斷奪取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勝利,作出“三個偉大歷史貢獻”,實現“三次偉大飛躍”。 正是依靠人民堅定的擁護,98年前嘉興湖南的一條小船,變成了今天滿載14億中國人民美好愿望駛向光輝彼岸的巨輪。我們黨98年的歷史表明,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永葆蓬勃朝氣,力量源泉和勝利之本正是依靠人民群眾。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所說:“人民是我們黨執政的最大底氣,是我們共和國的堅實根基,是我們強黨興國的根本所在。我們黨來自于人民,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必須始終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斗。”
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不忘初心,就是要牢記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不忘初心,就要時刻不忘我們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始終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相信人民、依靠人民。黨的十八大以后,習近平總書記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偉業形象地概括為“中國夢”。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絕不是靠哪一個人、哪一部分人就能實現的,必須始終站穩群眾立場,尊重人民的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依靠最廣大人民群眾擼起袖子苦干實干,積累土以為九層,積跬步以至千里,積寸功以達盈丈,方能創造歷史偉業。
三、不忘“我是誰”,永葆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政治本色
馬克思主義是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是迄今為止最為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中國共產黨是用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的政黨,從誕生之日起,我們黨就把馬克思主義鮮明地寫在自己的旗幟上。98年來,無論處于順境還是逆境,我們黨從未動搖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1938年,毛澤東同志指出:“如果我們黨有一百個至二百個系統地而不是零碎地、實際地而不是空洞地學會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同志,就會大大地提高我們黨的戰斗力量”。20世紀90年初期,鄧小平同志曾反復告誡全黨:“老祖宗不能丟”。丟了馬克思主義這個“老祖宗”,我們黨就會喪失根本,執政地位就會動搖。面對當前有些人以批評和嘲諷馬克思主義為“時尚”、為噱頭的現象,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干事業不能忘本忘祖,忘記初心。我們共產黨人的本,就是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對黨和人民的忠誠。” 不忘初心,要求廣大黨員干部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堅持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終忠誠于黨、忠誠于人民、忠誠于馬克思主義。
理想信念之火一經點燃,就難以熄滅。 在二萬五千里長征中,黨和紅軍就是依靠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堅強的革命意志,一次次絕地重生,愈挫愈勇,成功實現了戰略大轉移,創造了難以置信的人間奇跡。張聞天同志在談到長征時曾說,沒有理想,紅軍一千里都走不了。鄧小平同志曾指出:“為什么我們過去能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奮斗出來,戰勝千難萬險使革命勝利呢?就是因為我們有理想,有馬克思主義信念,有共產主義信念。” 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就強調:“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在我們黨98年的歷史中,一代代共產黨人為了實現人民的幸福和民族的復興,不懈奮斗、不畏犧牲,靠的就是理想信念。
不忘初心,燒旺理想信念之火。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我們要戰勝國內外的各種重大風險挑戰,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廣大黨員干部必須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錘煉忠誠干凈擔當的政治品格,筑牢信仰之基、補足信仰之鈣、把穩思想之舵。
(作者系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天津師范大學基地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