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強調,要堅持守正和創新相統一,落實新時代思政課改革創新要求,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其中,針對性是提高思政課教學質量的重點,也是難點。
針對性,指對確定的對象采取具體措施。有針對性,事半功倍;反之,則事倍功半,甚至毫無成效。思政課教學效果不盡如意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教師所講與學生所需“兩張皮”,學生的思想“問題”沒有被觸及,思想“疙瘩”沒有被解開。醫生要做到對癥下藥,首先要搞清楚患者病灶之所在,才能藥到病除。思政課教師必須了解學生思想實際,對著學生思想困惑、思想問題講,開展富有針對性的教學,方能履行好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圩印钡穆氊,完成培養社會主義建設接班人的任務。
提高教學的針對性是思政課教師的共識。然而這一共識的實施情況并不好。其原因有二。從客觀方面說,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面深化改革正在啃硬骨頭,社會復雜多變;西方一些國家把民主自由人權打扮成所謂“終極真理”“普世價值”,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思潮時時沉渣泛起……這些都會在大學生思想上有所體現。再加上大學生思維活躍,知識面廣,敏感且不成熟,愿意思考問題,因此產生了許多思想困惑。教師難以很好地回答這些困惑,久而久之便產生了畏難情緒。從主觀上講,部分教師視野不夠廣,思維不夠新,回答學生問題的本領不夠強。有的教師教學理念落伍,更愿意自己“一言堂”“獨角戲”;有的教師擔心直面學生問題授課,耗時耗力,得不償失;有的教師受評價體系重科研、輕教學的傾向影響,在教學方面投入的精力較少。
解決學生思想問題,提高思政課教學的針對性,需要在黨的領導下,全黨全社會綜合施策、齊心協力。
提升思政課教師的意識和本領是關鍵。思政課教師應該自覺按照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的要求,不斷提升思想認識,樹立學生的思想問題就是教師努力方向的意識,練就不怕問、問不怕、怕不問、見問則喜的高超本領。要在課前課后、課上課上經常搜集整理學生思想問題,把解決學生思想困惑作為思政課教師努力的重點,作為科研的重點內容,服務好以問題為導向的思政課教學。
明確大中小不同學段思政課教學的差異性是基礎。從目標上講,大學階段重在增強使命擔當,高中階段重在提升政治素養,初中階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礎,小學階段重在啟蒙道德情感;從內容建設上看,研究生階段重在開展探究性學習,本專科階段重在開展理論性學習,高中階段重在開展常識性學習,初中階段重在開展體驗性學習,小學階段重在開展啟蒙性學習。要增強思政課教學針對性,就必須遵循學生成長規律、教學教學規律,根據不同學段有差異的目標和內容,精準施策,采用符合學生接受方式、思想實際的教學方法。
加大思政課教研工作力度是有力支撐。建立健全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師一體化備課機制,普遍實行思政課教師集體備課制度,建立思政課教師“手拉手”備課機制,發揮思政課建設強校和高水平思政課專家示范帶動作用,推動建立思政課教師與其他學科專業教師交流機制。在集體備課交流中,更精準把握學生思想問題、思想困惑,普遍提升思政課教師增強教學針對性的意識和能力。
在改革中完善對思政課教師的評價體系是重要抓手。要把回答學生思想問題情況作為評價思政課教學質量的重要尺度,把教學效果作為評價教師的核心指標,把研究學生思想問題的成果作為對教師科研評價的關鍵因素。同時,設立更多研究學生思想問題的課題,引導激勵思政課教師把科研與教學有機結合。
在黨的領導下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是根本保障。建立有效機制,思政課教師、輔導員教師、專業課教師三支隊伍,共同瞄準學生思想問題,從思政課教學、日常思想政治工作、課程思政三個方向,一起發力、精準施策。社會要為教師和學生提供更多參與實踐的機會,教師借此覓得更多更好的解決學生問題的良方,學生在社會實踐中找到打開“心鎖”的鑰匙。
提高思政課教學針對性,需要發揮釘釘子精神。全黨全社會堅持不懈,大中小各學段所有學校、教師久久為功,在增強思政課教學針對性上,教師的能力更強了,機制更健全了,手段更有效了,氛圍更和諧了,全面提高思政課質量和水平就有了更大保證。
。ㄗ髡呦堤旖蚴兄袊厣鐣髁x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天津師范大學基地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