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mp id="sgkyk"><pre id="sgkyk"></pre></samp>
    
    

    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助力成長,我們該為鄉村教師做點什么

    鄔志輝2019年08月27日08:37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助力成長,我們該為鄉村教師做點什么

    【教育透視】

    編者按

    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而教育中的核心力量教師,是學生成長發展的引路人、見證者。讓每一個農村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是關鍵。東北師范大學自2016年開始的《鄉村教師支持計劃實施狀況調查》結果顯示,“十三五”以來,國家政策強力支持農村教育發展,鄉村教師隊“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局面初步形成。但與此同時,鄉村教師個體生存發展空間狹窄、職業倦怠問題不容忽視。本期,讓我們一起走近鄉村教育,關注鄉村教師的成長。

    政策扶持,農村教師隊伍建設成效顯著

    “十三五”以來,國家政策強力支持農村教育發展,農村教師隊伍建設成效顯現:農村教師師德師風和政治素養全面提升,教師隊伍結構趨于合理,教師教育教學質量持續提高,教師生活質量不斷改善,鄉村教師隊伍“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局面初步形成。

    師德師風加強,政治素養提升。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農村教師師德建設長效機制已經建立,師德建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顯。師德監督與查處機制不斷完善,違反師德行為的監督力度不斷加強。東北師大的《鄉村教師支持計劃實施狀況調查》(以下簡稱“調查”)顯示,2018年有98.9%的校長認為:農村教師能夠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自覺遵守教育法律法規,依法履行教師職責權利。

    補充渠道多元,結構漸趨合理。當前,“公開招聘+政府計劃”相結合的農村教師補充渠道基本形成。調查顯示,2017年通過“特崗計劃”“公費師范生計劃”“政府購買服務”“城鄉交流”等各類計劃到農村任教的教師占總數的26.7%。隨著補充渠道拓展,農村學校師生比與師班比不斷提高,農村教師短缺問題得到很大緩解。同時,農村教師的年齡結構與學科結構均得到優化。調查顯示,30歲及以下教師占24.7%,31歲到40歲占33.6%,41歲到50歲占27.8%,51歲及以上占13.9%

    學歷層次提高,職后培訓強化。農村教師招聘選拔嚴格堅守學歷底線,強調教育教學專業技能,農村教師學歷水平整體提高,師范專業比例達到較高水平。調查顯示,農村小學大專及以上學歷教師占93.4%,農村初中本科及以上學歷教師占84.5%。農村教師在職培訓力度加大,有效保障了農村教師“充電”。通過培訓,69.0%的教師認為自身教學工作及專業發展得到了較大促進。

    待遇持續改善,生活質量提升。近年來,國家持續關注農村和邊遠地區教師福利待遇問題,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實施范圍逐步擴大,工資水平與生活質量有較大提升。多數省份除了全面落實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外,還積極促進工資水平與生活質量提升。第一,結合當地實際與教師需求,推進落實包括鄉鎮補貼、邊遠艱苦地區津貼、民族地區補助等教師津補貼政策,共同促進教師工資水平提高。第二,通過全面落實教師住房公積金制度,推進周轉房建設,改善教師安居條件,促進教師住房舒適體驗。第三,建立健全社會保險、鄉村教師體檢和重大疾病救助(部分省份)等福利政策,提升教師職業的“認同感”。

    不容忽視,農村教師發展仍面臨重重困境

    農村教師隊伍建設取得顯著成效,但與國家對農村教師隊伍建設要求和農村教師隊伍實際需求相比,仍有較大差距。農村教師個體生存發展空間狹窄、福利配套不足、身心倦怠的問題不容忽視。

    多學科教學常態化,年輕化與老齡化共存。近年來,鄉村學生數減少但班級數并未同步減少,鄉村學校呈現小規模化和小班化特點,按師生比標準配置鄉村教師已難以滿足實際需求,加上地方編制供給與需求尚不能實現完全匹配,鄉村學校跨學科教學現象十分普遍。部分縣城學校因學生進城出現大班額,教師數量緊張。而鄉村年輕教師流動性高,致使鄉村學校出現年輕化與老齡化并存的局面。調查顯示,非縣城學校中30歲及以下教師占25.2%,高于縣城學校的18.1%;同時,非縣城學校中50歲以上教師占14.40%,鄉村學校則高達到18.2%,遠高于縣城學校的7.6%。

    畢業院校層次偏低,培訓供需匹配不高。盡管近年來新補充農村教師學歷層次不斷提高,但農村教師第一學歷與第一學歷畢業院校層次偏低的狀況仍然沒有得到顯著改觀。調查顯示,農村小學教師第一學歷為大專及以上的占45.3%,農村初中教師第一學歷為本科及以上的占28.8%;農村教師第一學歷畢業院校為省屬重點高校(包含省屬“211”)和部屬高校的比例僅為4.2%,省屬普通本科及以上層次的也僅占25.3%。部分地區縣級教師發展中心建設滯后、編制不足,縣級教師培訓管理團隊和專家團隊能力欠缺、培訓相對薄弱。培訓沒有完全關照到農村學校和農村教師的特殊需求,部分教師參培意愿不高。

    待遇吸引仍然欠缺,身心健康不容樂觀。首先,農村教師發展空間狹窄,生活待遇較低、吸引力明顯不足。調查顯示,云南、四川、甘肅等地由于財政保障能力薄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多、范圍廣,解決鄉村教師生活待遇存在一定困難,貴州、新疆等地落實鄉村教師生活補助困難,陜西農村教師生活補助分檔不明顯,重慶、廣西、吉林、河南教師收入較低問題突出,部分縣市還存在著歷史性拖欠教師工資的情況。其次,農村教師生存空間狹窄,教師配套福利待遇不完善、職業倦怠明顯。再次,農村教師體檢制度落實不到位,身體健康狀況不佳。

    開齊良方,強化農村教師隊伍建設

    農村教師是發展農村教育的關鍵力量,必須強化教師隊伍建設,才能提升農村教育質量、緩解城市教育壓力,阻斷貧困代際傳遞,推動社會實現公平正義。

    補充與留任同步推動,保障農村教師穩定性。受城鎮化、全面二孩等因素影響,鄉村出現大量小規模學校,在教師編制配置上要關照“鄉村小規模”特征,考慮鄉村學校對教師編制的真實需求,兼顧班師比、科師比、教師工作量等標準,科學配置鄉村學校教師編制。縣城學校編制配備要考慮城鎮化、“大班額”等新情況,加強區域內編制統籌和動態調整力度。嚴厲禁止地方政府及其行政部門占用教師編制。非教學崗位用人,鼓勵采取政府購買社會服務方式,為專任教師“騰編”。積極開拓新的教師補充渠道,落實優秀退休教師到農村講學制度,鼓勵更多地方實行農村定向培養政策。全面提升農村學校吸引力,強化青年教師穩定性,優化教師年齡結構,實現農村學校常態化、高效化運轉;打造農村教師隊伍的中堅力量,提高農村學校尤其鄉村學校發展的可持續性。

    入口與培訓雙重把關,實現農村教師高質化。在嚴把“學歷關”的同時,加大對高層次院校優秀畢業生到農村學校任教的政策支持力度,適度提高農村教師準入門檻;改革招聘選拔方式,如面試前置,強化教育教學能力考核,讓農村學校招到真正適合教育教學崗位的教師。推動培訓供給側改革,加強縣級教師專業發展平臺建設,整合縣級教師培訓資源,建設一支適應本地區教育教學需要的專業化培訓團隊;分層、分類、分崗按需施訓,創新培訓模式,優化培訓內容,探索教師自主選學“菜單式”培訓,推動“量身定制”個性化研修;研制農村教師培訓質量評價體系,加大培訓質量監管,使培訓真正促進教育教學質量提高和教師專業發展。

    待遇與福利系統保障,提升農村教師幸福感。農村教師生活待遇提升是穩固農村教師隊伍、激發農村教師活力的穩定器和助推器。農村教師生活待遇提升有賴于良好的政策制定、實施和評估。一方面,落實農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要明確各級政府在決策、實施、評估等方面的權責。中央要不斷完善“獎補”機制,省級政府應加強統籌,縣(區)政府應建立必要的專項資金,通過三級政府之間的流暢互動,提高政策效力。另一方面,科學把握農村教師的實際需求,努力實現農村教師生活質量提高。農村教師生活補助要“提標擴面”,要改善農村教師住房與辦公條件,積極推進農村教師交通補貼、健康體檢、大病救助等制度,為農村教師生活質量提升“開齊良方”。應精細化設計農村教師生活福利保障制度,因地制宜地滿足農村教師需求。

    (作者:鄔志輝,系中國教育學會農村教育分會理事長,中國農村教育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常務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責編:孫爽、艾雯)
    凹凸精品视频分类国产品免费| 久久久久久精品成人免费图片| 国产在线精品二区韩国演艺界| 日韩精品在线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久| 91精品久久久久| 曰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无码av天天爽| 99re最新这里只有精品|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尤物|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三级网| 国内成人精品亚洲日本语音 | 国产亚洲精品影视在线| 青青青国产精品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四虎永久精品免费观看| 中文无码亚洲精品字幕| 91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老人| 国产精品.XX视频.XXTV|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熟女影院| 亚洲永久精品ww47| 国产精品偷窥熟女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三级av及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加勒比☆|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性色av| 亚洲精品~无码抽插| 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MV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免费播放| 国产va免费精品观看精品|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77777|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精品国产成人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xo在线观看| 午夜精品福利视频| 一区二区精品在线| 久久久999久久久精品| 久久99精品福利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