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創新驅動發展、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是完善國家創新體系的必由之路。目前,高校科研成果轉化績效已納入國家“雙一流”建設考核評價體系,高校作為科技研發的主陣地,其作用尤為獨特,既是科研成果轉化的重要來源,又是產學研深度融合的重要支撐。促進科研成果轉化、加速科研成果產業化將成為衡量世界各國科技競爭力的重要標志。
深化科技體制改革
從1985年開始,我國科技體制改革歷經了“科學的春天”“科教興國”“建設創新型國家”“創新驅動發展”等多次重大戰略調整和變革,取得了諸多進展和成就,但科技與經濟“兩張皮”問題依然存在,科技進步與經濟發展脫節導致科技競爭力與經濟實力仍然不相稱。因此,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把創新放到新發展理念之首,制定出臺了《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并印發《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國務院關于強化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進一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深入發展的意見》等一系列重大配套舉措。
就高校而言,從2019年起,教育部將大力發展新工科,加強工科一流專業建設,推進“十百萬”計劃,加快構建10個新興領域專業課程體系,建設100門新課程,培訓1萬名新工科專業教師。深入推進612個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推廣有代表性的新工科模式。以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為平臺,匯聚600個企業支持2萬個項目,推動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持續完善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的長效機制,按照更全面、更國際、更中國、更教育、更創新的工作思路,持續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大力開展創新創業創造實踐活動,打造“創新中國”。教育部還要求深入推進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全力打造創新創業教育升級版,完善創新創業教育質量評價體系,試點開展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質量評價。這一系列措施必將對推進高校科研成果轉化起到深遠的影響。
創新是社會進步的靈魂,創業是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途徑,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蓬勃興起,科技創新已經在全社會蔚然成風,觀念的更新、制度的創新和生產經營管理方式的深刻變革,有效提高了創新效率、縮短了創新路徑,已成為高校科研成果轉化的重要力量,正在成為中國經濟行穩致遠的活力之源。
提升成果轉化能力
高校是創新成果的主要來源,為產學研深度融合提供有力支撐,是科研成果轉化的中堅力量。自201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研成果轉化法》修訂以來,提升中國高校科研成果轉化能力和水平,增強高校服務國家地方經濟發展能力,也已成為新時代背景下中國高校“雙一流”建設的重要內容。2018年,教育部科技司、中關村管委會聯合發布《關于促進在京高校科研成果轉化實施方案》中提出將高校科研成果轉化績效納入“雙一流”建設考核評價體系,完善科研人員和成果轉化人才考核評價機制,以促進高校科研成果轉化。
科研成果轉化是實現從科學到技術、從技術到經濟“并駕齊驅”支撐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科研成果轉化能力也是衡量高校學術水平和科研競爭力的重要指標,既要看重轉讓科研成果的經濟效益,又要看重其社會效益。近日,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發布了2015—2018年中國大學技術轉讓收入排名,首次將“技術轉讓收入”納入中國大學排名,從而引導高校提升科研成果轉化能力。高校必須徹底打通關卡,在實現技術突破、產品制造、市場模式、產業發展相貫通的基礎上突破產學研深度融合瓶頸,加速科研成果轉化。
正如斯坦福在斯坦福大學首次開學典禮上所言:“生活歸根到底是實用的,你們到此的目的是為了能學到為自己謀生的知識。這包含著創新、進取的愿望、良好的設計和最終使之實現的努力。”正是斯坦福大學的辦學方針使它的教學和科研站到了世界的前沿,其與企業的合作成就了硅谷,也使自己成了硅谷的心臟和大腦。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斯坦福大學的科研成果轉化造就了硅谷的昨天和今天。
深度融合乃大勢所趨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促進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的深度融合,從“緊密結合”到“深度融合”,說明了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在緊密結合方面雖取得了很多成果,仍需要進一步融合發展。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要聚焦產業上下游的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的能力,通過共商共建共享的辦法,群策群力。
行之有效的產學研深度融合新機制是推進高校科研成果轉化的基礎。首先,要完善產學研深度融合的運行機制,按照“政府引導、市場主導、專業運作”模式,加強統籌協調,在政府、企業、科研院所、高校、行業組織之間協同互動,形成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政策合力和相應的資金支持。其次,要建立產學研深度融合的評價激勵機制。將科研成果轉化體系建設納入高校相關建設考核目標,把科研成果應用作為建設“雙一流”大學的重要舉措和關鍵環節。再次,要鼓勵科研人員與企業建立深層次的長期合作關系,聚焦地方經濟建設與產業發展的方向,緊盯企業產品開發與技術升級需求,實現科研成果轉化。
實施科技創新,產學研深度融合,推進高校科研成果轉化戰略是一項系統工程,我們必須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的部署,制度引領,協同發力,不斷探索新形勢下產學研合作的現狀和途徑,緊緊圍繞企業的技術需求和產業方向,激發高校科研成果轉化新動能,打造創新發展新引擎,凝心聚力、砥礪奮進,確保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作者系揚州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