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組建和發展兵團,是黨中央治國安邦的戰略布局,是強化國家邊疆治理的重要方略。黨的十八大以來,兵團黨委、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始終從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堅定堅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總書記關于兵團工作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上來,統一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決策部署上來,堅決抓好黨中央治疆方略和對兵團定位要求的貫徹落實。
一、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和親切關懷,是兵團事業發展的根本保證。65年來,兵團發展的每一步,都凝聚著黨中央的遠見卓識、執政智慧和親切關懷,凝聚著全國人民特別是新疆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凝聚著全體兵團人的團結奮斗。毛澤東同志親手締造組建了兵團,鄧小平同志親自決策恢復兵團,江澤民同志提出兵團要成為新疆生產建設的模范、安定團結的模范、民族團結的模范以及穩定新疆和鞏固祖國邊防的模范,胡錦濤同志要求兵團更好發揮建設大軍、中流砥柱、銅墻鐵壁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著眼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要求兵團真正成為安邊固疆的穩定器、凝聚各族群眾的大熔爐、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示范區,這都為兵團事業發展壯大指明了方向。65年彈指一揮間,兵團既當戰斗隊、生產隊,又當工作隊、宣傳隊,發揮了建設大軍、安邊固疆的戰略作用,兵團的面貌、新疆的面貌、各族群眾的生活水平和精神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65年來,兵團以屯墾戍邊為使命,遵循“不與民爭利”的原則,在天山南北的戈壁荒漠和人煙稀少、環境惡劣的邊境沿線,開荒造田,建成了一個個農牧團場,逐步建立起涵蓋食品加工、輕工紡織、鋼鐵、煤炭、建材、電力、化工、機械等門類的工業體系,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各項社會事業取得長足發展。2018年全年兵團生產總值2515.16億元,比上年增長6.0%。三次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分別為21.7%、41.7%、36.6%。2018年年末兵團總人口310.56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0.03萬人、增長3.3%。
二、服務服從黨和國家全局和新疆大局,是兵團事業的立身之本和使命擔當。新疆是我國西北的戰略屏障、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西部大開發的重點地區。新疆繁榮穩定和長治久安,事關祖國統一、民族團結、邊防鞏固、國家安全,事關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1954年10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駐疆部隊大部響應黨中央號召,就地集體轉業,組建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1962年“伊塔事件”后,兵團堅決執行中央指示,迅速穩定局勢,克服重重困難,在2000多公里的邊境地帶,組建了58個邊境團場,與邊防部隊和各族群眾共同保家衛國,成為永不移動的有生命的界碑,筑起了屯墾戍邊的堅強屏障。近年來,兵團堅持國家利益就是兵團利益、新疆大局就是兵團大局,把維穩戍邊作為立身之本,持續推進一流民兵隊伍建設。全力推動兵團向南發展,適應兵團發展的客觀需求,進一步強化人口意識,進一步挖掘農業潛力,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土地人口承載力。切實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摒棄以水土資源開發為主的老路,強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鎮化,構建以新型工業化為主導的南疆兵團城鎮體系。因地制宜完善城鎮規劃,實現產城融合、產城一體,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充分發揮城鎮聚集人口、聚集產業和帶動就業的功能,不斷激發兵團內生動力,確保兵團轄區穩定,積極參與地方維穩,持續發揮好兵團穩定器大熔爐示范區作用。
三、堅定推進兵團深化改革,是兵團事業不斷發展的必然要求。回顧兵團65年光輝歷程,正是兵團不斷向改革創新要動力要活力要紅利,才使兵團綜合實力不斷壯大,履行職責使命有了根基。從“一主兩翼”政策拉開團場改革序幕,到黨政軍企合一體制在市場經濟大潮中的不斷探索完善,再到今天的全面深化改革,兵團人秉承與時俱進、開拓進取的改革創新精神,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群眾,不斷把維穩戍邊事業推向新的階段。深化兵團改革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黨中央治疆方略的重要內容,是做好新時代新疆工作的關鍵舉措。兩年來深化改革給兵團帶來一系列可喜變化:黨的領導全面加強,基層黨組織組織力戰斗力明顯增強。團場綜合配套改革全面推開。建立了團場職能行政化、人員編制實名化、企業市場化、公共服務均等化、社會事業一體化、連隊管理民主化的“六化”新運行機制,農業生產力得到切實解放。全面加強民兵隊伍建設,建立了土地、職工、民兵“三位一體”管理新體制,“兵”的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國資國企改革全面推進。實施以關閉破產、轉讓退出、重組整合、培育發展為主要內容的“四個一批”改革,做好“加減乘除”,優化國有資本布局,調整產業結構,激發國有企業活力,“企”的市場主體地位進一步確立。財政管理體制正式實施。建立完善財政預算管理體系,規范財政預算和政府債務管理;完成兵師團三級國庫設立,全面實行國庫集中收付制度。健全和轉變“政”的職能改革取得突破。全面承接行使自治區授予的2190項行政職能和行政執法權,向各師分兩批授予行政職能和行政執法權1954項,“政”的意識正在養成。
四、造福新疆各族群眾,是兵團事業的初心和核心價值追求。新疆是多民族地區,民族團結是國家統一和新疆社會穩定的最長遠的根本問題。兵團主動融入和服務新疆大局,堅持不懈為新疆各族人民辦好事辦實事,推動形成兵地經濟融合發展、文化交融共建、維穩責任共擔、民族團結共創的良好局面。20世紀50年代,為支持新疆工業發展,兵團把已經建設起來的規模較大的一批工交建商企業無償移交給地方。新時代,兵團牢固樹立“兵地一盤棋”思想,積極探索加強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建設,深入推進“五共同一促進”,持續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和民族團結聯誼活動,積極推進兵地在經濟、文化、社會、干部人才和維穩等方面的交流協作。兵團以集中就近為原則,為各師團安排“結對”幫扶貧困村,通過轉移就業、培訓、以工代賑等方式,助力地方農民脫貧增收。兵團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向地方縣鄉村開放,中小學校等有序接收地方學生。推動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建設覆蓋兵團、輻射地方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兵地相互支援、融合發展,促進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五、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是兵團圍繞總目標發揮特殊作用的堅強政治保證。兵團事業發展,關鍵在黨,關鍵在人,關鍵在干部。兵團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的總體要求,切實落實管黨治黨的政治責任,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旗幟鮮明地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提高政治站位,嚴明政治紀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堅定貫徹落實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疆方略和對兵團的定位要求,不斷強化黨在維穩戍邊事業中的核心領導作用。加強思想政治建設,扎實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深入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全面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全面落實黨內監督責任,健全完善兵團黨委常委會議事規則和決策程序,落實“三重一大”決策制度,嚴格執行重大問題請示報告制度,增強黨內政治生活政治性、時代性、原則性、戰斗性。嚴肅反分裂斗爭紀律,堅持不懈加強基層基礎工作。不斷改進作風和深化黨風廉政建設,保持反腐敗高壓態勢,集中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以釘釘子精神推動作風建設,促進黨風政風社會風氣持續好轉。以徹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把黨建設好,把干部隊伍建設好,切實做到信念過硬、政治過硬、責任過硬、能力過硬、作風過硬,鍛造出一支適應新時代要求、能打硬仗打勝仗的鐵軍,團結帶領兵團干部群眾答好新時代的考卷。
以“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創業,開拓進取”為主要內涵的兵團精神,是兵團65年來實踐的生動寫照和精神財富。推進兵團深化改革、向南發展、服務新疆工作總目標,是新時代兵團人的新使命,也是新時代兵團展現新擔當新作為的具體體現。兵團將大力弘揚兵團精神和老兵精神、胡楊精神,不斷在深化改革和向南發展的生動實踐中賦予兵團精神新的內涵,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實現功成必定有我的作為,以千難萬難也要向南、千方百計堅決向南的使命擔當和信心決心,激發新的活力、匯聚強大動能,以新理念研究新情況,以新思路落實新任務,以新舉措解決新問題,以新風貌形成新氣象。
(作者:中共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委員會理論學習中心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