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新中國也即將迎來70周年華誕。在新時代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特別需要發(fā)掘真正屬于中國的核心文化的引領價值。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這“三個文化”,正是我們努力追尋的、來自本民族的文化力量,更是我們在新時代砥礪前行的文化基礎,帶給我們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大力弘揚這“三個文化”,為加強大學生思想引領提供了堅實的文化自信。
大力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培育大學生兼濟天下的家國情懷。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全體中華兒女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而全力拼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大學生應當牢記時代使命,挺身而出,主動作為,擔當起歷史責任,肩負起國家和民族的希望。當今青年大學生中還存在著一些擔當精神不夠的問題,有些傾向做“佛系青年”,安于現狀;有些寧愿做“啃老族”,也不自食其力;以爆紅社交網絡的“葛優(yōu)躺”為代表的“喪文化”,反映了少數大學生中存在的某種精神頹廢現象。面對這些問題,我們要積極從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找尋力量。“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等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蘊含的兼濟天下的家國情懷,正是克服部分大學生擔當精神不夠的一劑良藥。
大力弘揚革命文化,培養(yǎng)大學生艱苦奮斗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中國改革開放40多年來,經濟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中國人民富起來了。但是在物質條件逐漸優(yōu)越之后,大學生艱苦奮斗的精神有所下降,講究吃穿、相互攀比、奢侈消費以及由此帶來的“校園貸”等問題,也出現在少數大學生身上。面對這些問題,我們要積極從革命文化中找尋解決之道。中國共產黨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經過艱苦卓絕的奮斗,終于領導中國人民革命成功并走向富強之路。在這個偉大革命實踐中形成和積淀的革命文化和革命精神,例如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始終貫穿著對馬克思主義的堅貞信仰、對民族事業(yè)的擔當情懷,以及克服一切困難艱苦奮斗的信心和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決心。“行百里者半九十”,在即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歷史節(jié)點,我們更要從革命文化中汲取艱苦奮斗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深刻體會“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本義,為大學生補上艱苦奮斗之“鈣”。
大力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樹立大學生同向同行的思想自覺。大學生處于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教育引導大學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立德樹人根本要求的應有之義。受限于年齡、閱歷等因素,大學生容易受到西方各種不良思潮的影響而導致偏離正軌。我們要在看不見的戰(zhàn)場上,抵御和防范西方敵對勢力對大學生的滲透與爭奪。面對這些問題,我們要積極從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找尋方向。只有用馬克思主義武裝頭腦,才能讓大學生保持統(tǒng)一的思想,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只有引導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才能讓大學生形成共同的價值追求,正確認識并主動擔當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要通過大力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引領大學生自覺認同偉大祖國、認同中華民族、認同中華文化、認同中國共產黨、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同向同行,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作者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新聞與文化傳播學院黨委副書記,項目編號 2722019SQZ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