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世界科技革命正處于第三次和第四次技術革命交匯期。這一階段,信息技術革命的已有成果基本得到消化,傳統意義上的信息產業接近成熟,新的主導技術和產業尚未完全形成。與此同時,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各種前沿科技涌現,創新競爭日趨激烈。
技術革命交匯期往往是后發國家趕超的機遇期。在第一次工業革命后期,大部分英國企業沒有轉變原有生產方式,依舊固守紡織、冶鐵等傳統產業;美國、德國則充分利用電器和內燃機技術,掀起了第二次工業革命。
除了通過發展鋼鐵、電氣、化工等新興產業來加速技術升級之外,美國和德國還建立了研究型大學和職業教育制度,增加了新興產業的研發力量和高質量工程師供給。在企業層面,德國拜耳、美國通用電氣等率先建立內部研發部門,企業逐漸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這些重要的組織制度創新,有力地推動了美國、德國的跨越式發展。
20世紀70年代開始,日本在汽車、紡織、家電、造船和以半導體、集成電路為核心的電子產業領域呈現明顯的趕超勢頭。與技術趕超相配合,積極的產業政策起到了重要作用。日本的通產省掌握著強有力的政策工具,除了產業規劃、行業準入、行政指導之外,還控制外匯配給、外資準入、信貸等金融工具。這是產業政策能夠落實的關鍵。
世界經濟中心的幾度遷移,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科技創新這個主軸在旋轉、在發力,支撐經濟發展,引導社會走向。從這個意義上講,“唯創新者進,唯創新者強,唯創新者勝”。創新、創業、創造應當成為當代中國的鮮明特征、時代精神的強音。
在技術革命交匯期,中國這艘巨輪需要建立一套“技術—經濟—治理”的新規則。一方面,牢固樹立“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的理念。其中,重大科技創新成果是國之重器、國之利器,必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必須依靠自力更生、自主創新。另一方面,將“技術優勢+資本優勢”轉化為新產業和新動能培養優勢。要強化創新、創業、創造教育,加速各類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等建設。
要加大對創新的投入。特別是,積極引導民營企業對創新的投資需求,推動創業金融的制度化和常態化,解決好新興產業的聯動發展問題;大力發展天使投資、創業投資、私募股權投資、政府引導基金、創業擔;鸷陀绊懥ν顿Y等各類基金,努力栽好“梧桐樹”。
此外,有必要充分利用“一帶一路”機遇,解決好市場落地問題;加大職業教育投入,培養更多創新、創業、創造人才;進一步完善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的社會分配制度,等等。
。ㄗ髡邽樯虾X斀洿髮W商學院副院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