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如何學好、用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怎樣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向深入?重點應發揮好四個方面的“金鑰匙”作用。
第一,發揮“思想金鑰匙”作用,把握科學體系、精髓要義。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具有高度的人民性。堅守歷史唯物主義,把人民視為真正的英雄和推動歷史發展的根本力量;提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根本立場,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上,把人民作為閱卷人;堅持惠民、安民、富民,把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作為奮斗目標,推動朝著共同富裕穩步邁進。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具有高度的使命性。特別是,提出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對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進行戰略安排,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展現出無比燦爛的前景。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具有高度的道義性。具體表現為,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維護人類共同利益和共同價值作出重要貢獻。
第二,發揮“學習金鑰匙”作用,把握整體性、貫通性、學理性。
把握整體性,就是要把握理論來源上、實踐基礎上、理論主題上、思想方法上、理論形態上、主體內容上和指導意義上的整體性,聯系地而不是孤立地、系統地而不是零散地、全面地而不是局部地進行學習。
把握貫通性,就是要把精神原點、邏輯起點、價值支點貫通起來,進一步把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貫通起來,進一步把認識論、實踐論、方法論貫通起來,進一步把歷史、現實、未來貫通起來。
把握學理性,就是要把握這一重要思想涵蓋經濟、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宗教、社會、生態文明、國家安全、國防和軍隊、統一戰線、外交、黨的建設等各領域,囊括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歷史學、軍事學、管理學等諸多學科內容,實現政治話語和學術話語相統一、政治性和學術性相統一、價值性和知識性相統一。
就學習方法來說,要深化、轉化、常態化。深化,就是要深刻認識這一重要思想的時代意義、理論意義、實踐意義、世界意義,深刻領悟這一重要思想彰顯的堅定理想信念、深切價值追求、高度自覺自信、無畏擔當精神。轉化,就是要轉化為政治上的認同、思想上的認同、行動上的認同。常態化,就是要強基固本、凝魂聚氣,真正內化于心;就是要自覺學習、主動學習,真正外化于形;就是要學以致用、用以促學,真正實化于行。
第三,發揮“導視金鑰匙”作用,在大局布局中謀劃推進工作。
要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既看國內,也看國外,還要看國內外如何相互激蕩、相互作用;既看現象,也抓要害,還要看到深層次本質;既看歷史,也看現實,還要預見和洞察未來;既看存量問題,也看增量優勢,還要看到變量的“危”和“機”;既從最壞處著眼,也朝好的方向努力,還持續正向發力。
要提高政治能力,通過黨性鍛煉、政治歷練、復雜斗爭錘煉、政治能力訓練,進一步增強從政治上觀察、分析、解決風險矛盾的能力,把握方向、大勢、全局的能力,保持定力、駕馭局勢、防范風險的能力以及底線思維能力、敢于善于勇于斗爭的能力,等等。
在風險萌芽階段,應加強對各種風險源的調查、排查、檢查,推進風險防控工作精細化、精準化,對各種可能的風險靶向施策、綜合施策。在風險演進階段,應提高動態監測、實時預警能力,對于單個風險要“出現一個解決一個,發現一個消除一個”,對多個風險相互交織要抽絲剝繭、逐個擊破,不讓風險二次轉化甚至惡化。在風險爆發階段,應增強臨機處置能力,做到臨危不懼、臨危不亂。在風險消解階段,應做好梳理、消除影響,深刻總結經驗,認真汲取教訓,在“常”和“長”上下功夫,不斷提升風險防控工作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水平。
第四,發揮“方法金鑰匙”作用,堅定立場、掌握觀點、運用方法。
要通過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這個“顯微鏡”來檢視在“守初心”上是不是到位、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堅不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堅不堅定,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堅不堅定,進而永葆對黨的忠誠之心、對人民的赤子之心以及對事業的奉獻之心。
要通過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這個“顯微鏡”來檢視在“擔使命”上是不是到位,做到在真學真信中堅定理想信念、在學思踐悟中牢記初心使命、在細照篤行中不斷修煉自我、在知行合一中主動擔當作為。
要通過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這個“顯微鏡”來檢視在“找差距”上是不是到位、在學思想用思想方面存在哪些不足、在立足本職崗位做貢獻方面存在哪些不足、在自身建設方面存在哪些不足,即知即改,立行立改。
要通過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這個“顯微鏡”來檢視在“抓落實”上是不是到位,做到把自己擺進去、把職責擺進去、把工作擺進去,抓責任、抓督辦、抓落實。(作者單位:復旦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