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希臘為歐洲創造了非凡的古典文化,并且在希臘化時代吸收了其他古代文明豐富的養分,生長成為世界文化園中一朵美麗的花朵。然而,羅馬帝國的轟然坍塌、日耳曼人向歐洲西部的大遷徙,為這個古典文化畫上了休止符,哲學、文學、音樂、建筑甚至希臘文字都隨著帝國的覆滅而戛然中斷,14世紀的人文主義者們把羅馬帝國覆滅之后的年代稱之為“黑暗的年代”。不過,這一時期的希臘古典文化并沒有完全地被毀滅,而是保留在修道院的圖書館中。
中世紀的西歐社會,既沒有印刷技術又沒有印刷設備,手抄本是唯一的書籍種類,而從事手抄書籍工作的是會讀寫拉丁文的修道士,所以此時的圖書館幾乎都分布在修道院中。最先在修道院中建立圖書館的是安條克的卡西奧多魯斯。他出生于羅馬帝國一個聲名顯赫的貴族家庭,受過良好的教育,曾經是東哥特國王的輔佐大臣,但其更熱衷于古典哲學、修辭學,熱心于收集古籍經典,最終辭去官職返回意大利南部,在家族領地上建立了維瓦里烏姆修道院并擔任院長。卡西奧多魯斯在修道院開辟了專門的“抄寫間”,組織修道士抄寫《圣經》、教父學的著作,并在其中放置一個存放手抄本的“柜子”,是為中世紀最初的“圖書館”。
8世紀下半葉,查理大帝執政時把基督教的教會作為其統治的重要支柱,注重基督教文化和教育的建設。他建立了宮廷學校和宮廷圖書館,在整個歐洲招賢納士。他們中間有意大利比薩的文學家佩特魯斯和阿奎勒斯的保羅伊努斯、倫巴德的歷史編撰學家保羅努斯和迪雅克努斯,以及撰寫《查理大帝傳》的艾因哈特等。出于恢復“自由七藝”教育的需要,查理大帝還組織收集了散失的古代文獻,并保存在宮廷圖書館里,其中不僅有《圣經》、教父學的著作,而且還有柏拉圖《蒂邁歐篇》的片段,波埃修翻譯的亞里士多德的邏輯學著作、約翰·司各特翻譯的偽狄奧尼修斯的著作,等等。同一時期,西歐各地修道院的圖書館也收藏了許多古代基督教和世俗書籍。大量的抄寫工作,使得宮廷學校的學者們對古典時期比較雜亂的拉丁文進行了規范和統一,創立了一種新的字體優美的“加洛林小寫字體”。新統一的拉丁文為西歐中世紀各個地區間的文字交流創造了便利條件,也為此后各地區民族語言的規范性創造了條件,直到今日在現代英語、法語、德語和西班牙語中都還有中世紀拉丁文的印記。后世歷史學家們把這種文化現象稱之為“加洛林文藝復興”。
“加洛林文藝復興”與歐洲此后的文藝復興運動不同,它不是一個再創新的文化運動,而是保存和學習古典基督教文化的過程,修道士的抄寫工作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內容。這種抄寫工作并不是單純地抄錄文字,還要為文字配上色彩鮮明的插圖繪畫。完成一部手抄本耗時很長,如抄寫一部《圣經》至少需要半年以上,有的甚至需要一年多的時間,而掌握抄寫和繪畫技能的修道士有限,所以每個修道院圖書館的館藏有限,一般在200冊左右,少的僅有十幾冊或幾十冊,類似富爾達、羅爾士這類大型修道院圖書館的藏書也不過500冊。這種精美的手抄本非常昂貴,一本教堂唱詩班用的手抄本的祈禱書甚至可以換取一個葡萄園。9世紀中葉,加洛林的宮廷學校和宮廷圖書館隨著法蘭克王國的解體而不復存在,但是修道院并沒有隨之消失,其圖書館也成為各地文化的中心。
10世紀初,羅馬教皇與世俗君王之間爭奪基督教世界最高權力的爭斗,雙方為此引經據典,再次激發了人們對古代典籍的熱情,對收藏在圖書館里的拉丁古典文獻給予極大的關注,并且努力尋找未被發現的古典文獻,同時還大量翻譯了希臘古典哲學著作和猶太教、伊斯蘭教文化中的經典文本。11世紀末期,在意大利阿瑪爾非城的一所圖書館里,發現了6世紀上半葉東羅馬帝國法律文獻的手抄本。在德意志皇帝的授意下,博洛尼亞的四位修道士對發現的羅馬法的文本進行注釋和評注,形成了最初的“注釋法學派”,這是西歐中世紀法律科學的源頭。圍繞著對羅馬法的研究,博洛尼亞還產生了中世紀西歐的第一所大學。歷史學家們把這場翻譯運動以及對羅馬法的研究和伴隨產生的大學,稱之為12世紀文藝復興運動。
12世紀的西歐社會因為大拓荒運動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首要的就是人口的流動,而記錄社會流動的登記冊如婚姻登記冊、死亡登記冊、財產登記冊之類的檔案,以及各種類型的編年史、地方志和教科書等,也都存放在當地的修道院里,圖書館的藏書內容也因此更加豐富。為了方便保管和查詢,修道士在抄寫這些檔案時分別采用不同顏色加以區分,并稱之為“黑皮書”“白皮書”或者“紅皮書”。文字資料的增加,擴大了對書寫人才的需求,為此開辦書寫學校,更進一步推動了手抄本彩色裝飾藝術的發展,出現新的書寫方式,各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書寫流派。那些精心制作的手抄本的裝幀圖案和插圖,成為留給后世的繪畫藝術珍品。
在12世紀文藝復興時期興起的中世紀大學打破了基督教教會對教育的壟斷,為了教學和研習的需要,大學的圖書館異軍突起;經院哲學唯名論和唯實論之間關于神學問題的爭論,在西歐掀起了一場翻譯運動,經院哲學家們翻譯了大量古典時期各個學科的著作,其中還包括阿拉伯學者和猶太教學者的著作,極大地豐富了圖書館館藏。盡管此時的圖書依然是手抄本,但是圖書的數量大大增加了,書本的種類也增多了,這是12世紀文藝復興最為明顯的成果之一,在此之后有上千冊手抄本的圖書館不在少數。15世紀三四十年代,約翰內斯·古滕貝格在德國美因茨發明了活字印刷技術,并且改進了印刷的墨水,大大降低了出版圖書的成本,印刷圖書的數量激增,這使得修道院的圖書館不再是一枝獨秀,讀寫也不再是修道士的專利。經歷了兩次文藝復興運動的西歐大眾文化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宗教改革運動推動了各國民族語言的統一,初級教育得到大力推廣,各種類型的公共圖書館、家族圖書館以及個人的圖書館,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西歐圖書館伴隨著近代社會的進程有了新的發展。
(作者:王亞平,系天津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