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應對外部環境深刻變化和自身轉型壓力加大的雙重挑戰,上海將加快培育發展新動能,做好招商引資和優化營商環境工作,著力以改革破解發展瓶頸。
一方面,積極推進對外貿易和投資,服務國家發展戰略大局。要重點加大對“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工業園區建設的支持力度,將“中國制造”更好地對接全球生產,發揮好經濟中心、金融中心、貿易中心、航運中心和科創中心的引領作用,服務全面擴大開放新格局。
另一方面,對照世行營商環境的高標準,進一步發揮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龍頭功效,放大聚寶盆效應。重點是降低企業總稅收和繳費率、改善報稅后流程管理等,力爭吸引一大批新型內外資企業來滬投資,以期通過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來穩外貿、穩就業。
尤其是,要抓住舉辦進口博覽會的重大機遇,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將進博會打造成“一流企業、一流產品、一流環境、一流服務、一流成效”的國際交易平臺,促進與國際上游企業合作,強化對跨國企業的持續吸引力。
在此基礎上,要采取有力舉措進一步改善營商環境。
例如,重點謀劃好“一體、兩翼”發展戰略,即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為主體骨干,以物理空間上的自貿試驗區建設和虛擬空間上的金融中心、科創中心建設為兩翼,擴大服務業和制造業的對外開放,繼續放寬外商投資準入限制,鼓勵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入駐上海并拓展貿易、研發、結算等功能。
又如,將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與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具體布局融合起來,將自貿試驗區新片區擴容的制度創新與加大引進高品質內外資力度融合起來。
自貿試驗區新片區不僅是推廣老片區的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而且要圍繞貿易自由化、投資便利化的方向進行更大力度的制度創新。要進一步融合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戰略建設之中,將長三角區域打造成一個面向全球的系統產業鏈。
同時,積極借力科創板在上交所上市的機遇,引入一批科創型企業入駐新片區,推動金融中心和科創中心的協同建設,進而充分發揮上海的龍頭作用。
(作者為復旦大學世界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