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mp id="sgkyk"><pre id="sgkyk"></pre></samp>
    
    

    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把準方向,該變的力促其變,不該變的執意堅守——

    鄉村社會的“變”與“不變”

    劉  奇2019年07月29日09:03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鄉村社會的“變”與“不變”

    亙古以來,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變”。方方面面紛紜復雜的急劇變化使人們眼花繚亂、手足無措。特別是信息滯后的億萬中國農民,讓突如其來的種種變化沖擊得暈頭轉向,常常為之惶惑不安,方向感缺失,不知如何應對。新的歷史條件下,鄉村社會哪些該“變”、哪些不能“變”,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梳理清楚、把握準確的一個重要課題。

    思想觀念要變,但“三農”是重中之重的價值取向不能變

    如今,越來越多的農民認識到不能靠“一畝三分地”實現致富和改善生活條件,他們渴望走出農村享受城市生活,他們的就業空間和就業觀念也隨之改變,這種改變匯聚起古今中外史無前例的人口大遷徙,助推中國經濟實現快速崛起。

    但在城鎮化進程中,也存在諸多認識上的誤區,甚至背離了城鎮化的本意。今天,我們必須回歸理性認識,摒棄“唯城鎮化”的城鎮化,拋棄從事農業就低人一等的傳統觀念,努力建設好美麗鄉村,真正打破城鄉二元制度,實現城鄉融合發展,讓農村成為令人向往的地方,讓農民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這才是我們追求的城鎮化。

    在這個過程中,不管農民的就業空間如何轉換,“三農”是重中之重的觀念都需要堅守,“三農”的巨大價值絕不是用產值、收入這些數字指標所能衡量的。一日三餐,人人需要,這是鐵律。農業的重要性是人類永恒的主題,對于中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農民大國、農業大國、農村大國而言,“三農”任何時候都是重中之重。14億張嘴,不端牢飯碗,隨時都會出大事。

    生產方式要變,但遵循生態規律的路徑不能變

    現代科技手段和生產要素在鄉村的普及程度越來越高,化肥、農藥等現代要素早已在農業生產中廣泛應用。近幾年,甚至連手機都成了農民的“新農具”,農民用手機可以做很多事情,甚至包括田間管理。但現代要素在深刻改變農業生產方式和農村生活方式的同時,也為“三農”發展帶來諸多發展隱憂,對“石油農業”的過度依賴,加劇了土壤退化、環境污染和農業資源的掠奪式開發,這種模式難以為繼。

    現在,中國農業到了必須加快轉變生產方式的階段,到了必須重新思考發展模式的時候,遵循自然生態規律,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思想,讓動物、植物、微生物“三物思維”的理念深入人心,中國的農業才有未來。從邏輯上看,植物是生產者,動物包括人是消費者,微生物是分解還原者,它把動植物的殘渣廢料包括人畜糞便分解還原再作為植物肥料進行下一輪生產。沒有微生物的參與,便沒有農業的生態循環。變“二物思維”為“三物思維”,是我們建設綠色農業、有機農業、生態農業、循環農業的關鍵,也是提高農產品質量,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

    生活環境要變,但小橋流水人家的大格局不能變

    文明不文明首先看環境,優美整潔的生活環境是現代文明的重要標志。鄉村生活環境要變,首要一條就是要治理“臟、亂、差”。室內室外,房前屋后,路塘溝渠,村戶環境保持整潔、干凈、衛生,尤其應大力推動“廁所革命”。習近平總書記對這一民生難題曾多次提出推進“廁所革命”,足見改變鄉村生活環境的重要性。

    但鄉村環境要變,不能一變就變成像城市一樣的高樓大廈,而應該突出“小橋流水人家、粉墻黛瓦籬笆”的獨特個性、獨特魅力。鄉村就是鄉村,生活環境再變,也不能丟掉鄉土特色,要適應生于斯長于斯的農民生產生活需要。鄉是城的基礎,沒了鄉也就沒了城。

    生活方式要變,但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不能變

    年輕一代農民都追求時尚、追求城市的生活方式,曾經的“殺馬特”,今天的“漂一代的輕生活”,大多是來自農村的打工青年。這本無可厚非,但對“油膩”“佛系”“漂一代的輕生活”等城市非主流亞健康生活方式的過度追崇,就需要深刻反思了,否則將會帶來一系列社會問題。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的傳統美德,尤其在今天,對于一個有著巨大資源約束的人口大國而言,勤儉節約是每個公民的社會公德,你花的是自己的錢,浪費掉的卻是全社會的資源。

    小農思維要變,但養老育小的責任義務不能變

    小農思維就是自給自足的思維。隨著社會分工越來越細,社會化服務也越來越發達多樣,自給自足的經濟自循環模式不符合市場經濟原則,必須打破。但不管服務業如何發達,人們應該擔負的教育子女、贍養老人的責任和義務不能全部推給社會,社會也無法代替家庭承擔責任。

    有些農村青年打著外出務工的旗號,長期脫離家庭,上不贍養年老的父母,下不撫育年幼的子女,逃避養育責任,只顧自己瀟灑,為社會為家庭為未來留下諸多隱患。無論社會如何發達,養老育小的家庭責任和義務都必須承擔,社會只能隨著時代的進步多一些分擔。家庭是社會最基礎的細胞,維持家庭關系穩定的根本就在于上能養老,下能育小,代代傳承。

    文化傳承要變,但傳統文明的弘揚不能變

    人類有史以來的文化傳承方式主要靠先輩的經驗積累,一代一代向后人傳遞,在科技飛速發展、信息大爆炸、技術化社會全覆蓋的當下,文化的傳承方式已發生逆轉,年輕人頭腦敏銳,善于接受新事物,首先掌握現代科技知識,然后再傳遞給老年人。回家問問兒子、問問孫子的事越來越多。

    雖然文化傳承方式被顛覆,但幾千年積淀的傳統優秀文化依然閃光,不能丟失,必須繼承好、發揚好。比如鄉村熟人社會世代累積的“家園紅利”,是我國鄉村最有價值的優質文化資源。所謂“家園紅利”,即熟人社會長期共同生活積淀的一種社會共濟互助福利。它對于資源配置、矛盾調處、鄰里互助、應急事務等方面的處置,起到無可替代的作用。隨著鄉村人口流動的加劇,“家園紅利”正在弱化,提倡、保護、支持“家園紅利”的鞏固,應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

    抱殘守缺要變,但閃光的人生信條不能變

    “父母在,不遠游”“三綱五常”等諸多古代人生信條,是在特定歷史條件下生成的,只能代表那個時代的文明。在交通通訊不發達的古代,出遠門要花很長時間,也沒辦法與家人聯系,贍養父母就成了問題,今天“千里江陵一日還”已是家常便飯,盡可以遠游。

    諸如此類的古訓,放到今天就成了殘缺的文明,不可循規蹈矩死守,食古不化。但有些人生信條是必須世代堅守的,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

    耕讀傳家是中國鄉村最具代表性的教子方略,世代傳承不曾中斷的中華民族農業文明,靠的就是耕讀并舉。云南怒江沿線的鄉村前些年到處都有“上了初中,再去打工”的標語,而現在新的讀書無用論有所抬頭。“知識改變命運”的信條任何時候都應堅守。

    小富即安要變,但量力而行的方略不能變

    吃飽了、穿暖了、口袋里也裝滿了,于是就整天從酒場到牌場,吃喝玩樂、花天酒地。或安于現狀,無所事事;或四方云游,不思進取。幸福是奮斗出來的,不奮斗就不可能有幸福。物質生活富足了并不代表就幸福。奮進開拓,永不停步應是人生的追求。一些從鄉村走出來的青年,往往找不準標桿,總想著學那些云端里的人物,結果會很慘。

    生命不息,奮斗不止,但一定要切合實際、量力而行。好高騖遠,盲目求大,心有余而力不足,會一事無成。故鄉容得下肉身,容不下理想,只好遠走他鄉;城市容得下理想,容不下肉身,落得無處棲身,這種“靈”與“肉”的撕裂,是當下大多數農村青年的苦痛。在理想與現實中找準自己的人生定位,能干什么,該干什么,適于干什么,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可渾渾噩噩。

    陳規陋習要變,但公序良俗的遵守不能變

    物質豐裕了,鄉村里的婚喪嫁娶、“人情禮”越滾越大,攀比之風,到處彌漫。有的人就變著法子辦酒宴掏別人的口袋,如小孩出生、滿月、百日、周歲、入學等都要辦宴請客。有的家庭一年應付這些五花八門的“人情禮”要花幾萬元。又如蓋樓房互相比闊,多少年的積蓄都花在房子上。鄉村臟亂差的環境見怪不怪,你亂扔垃圾他亂放柴草,公共衛生不知維護。這些都需要重構鄉規民約,引導改變。

    但對于國家和社會,在存在與發展過程中所必需的一般秩序不能改變。所謂一般秩序即善良風俗和公共道德。如跳廣場舞,應在不影響附近居民生活的前提下進行,強身健體也需要尊重他人。中國鄉村長期生成一個人情社會,處理事情的一般規則是“情理法”,為人情做假證的事多有發生。今天是一個法治社會,必須堅守“法理情”的原則才是現代社會公民維護公序良俗的應盡責任和義務。

    人類花了一百萬年才進入青銅時代,只用了幾十年就進入了信息時代、人工智能時代,世界還在加速飛旋。理清“變”與“不變”,把準方向,該變的力促其變,不該變的執意堅守,讓億萬農民和廣大農村基層干部在大變革的時代洪流中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是鄉村振興的必修課。

    (作者為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中國農經學會副會長)

    (責編:孫爽、艾雯)
    国产精品免费视频一区| 精品一久久香蕉国产二月| 日韩AV无码精品一二三区| 久久九九精品国产av片国产| 青草午夜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久一本精品99久久精品88|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AV|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福利专区|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 精品久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偷拍无码不卡av| 国产亚洲色婷婷久久99精品91| 精品视频国产狼友视频|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精品区| 国产精品无码av在线播放| 国产91精品不卡在线|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盗摄| 97视频热人人精品免费| 91大神精品在线观看| 久久九九亚洲精品|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宅男|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久福利| 99精品人妻无码专区在线视频区| 无码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7777久久久国产精品消防器材|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影院|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网站|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国产女精品视频在ktv| 国产愉拍精品手机| 国产精品一国产AV麻豆| 久久精品国产乱子伦| 人妻少妇偷人精品无码| 亚洲国产精品乱码一区二区| 成人午夜亚洲精品无码网站|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人人| 国产精品成人69XXX免费视频| 人妻无码精品久久亚瑟影视| 国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