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社會科學是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動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與國際競爭力的重要表征,是一個民族思維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質的重要標志。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領域也日趨活躍,出現了諸多理論熱點,其中當下特別值得關注的有以下幾個方面: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哲學基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們面臨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面臨新的挑戰,中國共產黨人要跨越各種新的挑戰,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必須不斷接受馬克思主義哲學智慧的滋養,更加自覺地堅持和運用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方法論,強化理論思維、戰略思維、創新思維,來認識現象與本質、內因與外因、形式與內容,增強對客觀對象的把握能力;同時,要掌握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與方法論,更好地認識國情,認識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大勢,更好地認識歷史規律和我國社會發展中的問題,推進各項工作有序開展。
新中國70年成就的回顧與理論前瞻。在實踐維度上,全面系統總結70年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設歷程,70年來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科技、教育各大領域所取得的偉大成就,理性反思我們在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科學總結我們在建設現代化國家實踐中的經驗;在理論維度上,系統檢視哲學社會科學各個領域所取得的突出成績,深入研究各學科領域的最新進展,梳理各學科從無到有、由淺入深的理論探究歷史,進一步增強理論自信與文化自信。
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的建構。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成功和現代化建設巨大成就的呈現,中國道路、中國經驗為世界矚目,如何總結中國經驗、概括中國問題、闡釋中國道路、解讀中國價值就成為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這就需要理論界做出回答。因此,建構中國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就顯得尤為重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構建要體現繼承性與民族性、原創性與時代性、系統性與專業性的統一。經過一百多年的譯介實踐和四十多年趕超邏輯下的引進與模仿,中國進入了熱切呼喚原創學術的時代,原創學術需要原創話語,建構原創的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迫在眉睫。中國的知識界,在各大學科領域都進行了學術話語建構的努力,試圖用中國立場、中國風格、中國方式來把握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領域的重大問題,做出中國回答,形成中國方案,成就中國氣派。
人工智能與人文社科。隨著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人工智能的應用場景日趨多樣化,人工智能與人類生活漸漸深度融合,為人類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同時,也使人類命運面臨巨大挑戰。因此,全面研究與深度反思人工智能的本質、特點、功能及其危險性,理性審視其利弊得失,對于匡正人類的智能理念、引領正確的人工智能觀極為重要。哲學社會科學界要從不同視角對人工智能進行全方位的審視,如人工智能的本質、表現形式、功能及其影響,人工智能與人類智能的比較,人工智能的法律主體問題,人工智能生成物的版權問題等,一系列重要問題都需要做出深層回答。
《資本論》研究熱。近年來,隨著《資本論》第一卷出版150周年紀念活動的開展,《資本論》研究迅速升溫,尤其是西方金融危機之后各種經濟問題和矛盾的日趨尖銳,使得《資本論》研究的當代價值重新受到重視。馬克思對資本邏輯的深度解析,成為當今人們分析資本主義矛盾的重要工具。馬克思對商品本質的解讀,廓清了人們對市場經濟本質的認識。馬克思對財富的認識糾正了西方經濟學的效用價值論對財富的片面理解。馬克思對資本逐利行為的理性審視,為我們理解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并在生產力高度發展的基礎上,使廣大人民群眾享受自己勞動成果,全面消除異化,獲得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提供了理論依據。
除此之外,如何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通過系統化、集成化的改革來解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大問題,也是哲學社會科學需要持續關注的時代命題。其中,經濟高質量發展、“一帶一路”倡議、逆全球化與中美貿易、精準扶貧與民生問題、環境保護與生態哲學、治國理政與政治哲學、中國故事的國際傳播、空間生產與空間哲學等,都是2019年上半年的討論熱點。
(作者為江海學刊雜志社社長、總編輯,教授,博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