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認識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初心”思想的科學內涵以及需要把握的幾個問題,對于扎實抓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確保主題教育根本任務、目標要求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
正確把握無產階級政黨的初心與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初心的關系。講中國共產黨的初心,首先要回答無產階級政黨的初心。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政黨初心的根本源頭。由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起草的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黨《共產主義者同盟章程》第一章第一條明確寫道:“同盟的目的是: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統治,消滅舊的以階級對抗為基礎的資產階級社會和建立沒有階級、沒有私有制的新社會。”這里說的新社會就是共產主義社會,共產主義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的。自從第一個無產階級政黨使用了這樣的表述以后,其他無產階級政黨都以類似的表述來表達自己的理想和初心。雖然無產階級政黨對黨的綱領表述的語境各有不同,但基本意思都是一樣的,即最終實現共產主義,解放全人類。具體實現步驟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運用暴力革命手段,先取得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再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再實現民族復興,然后再經過社會主義的長期努力,實現共產主義。但是,列寧指出:“一切民族都將走到社會主義,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卻不完全一樣,在民主的這種或那種形式上,在無產階級專政的這種或那種形態上,在社會生活各方面的社會主義改造的速度上,每個民族都會有自己的特點。”這就是說,無產階級政黨在制定黨的綱領時,既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理想,又要從本國實際出發。中國共產黨也是這樣做的。在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初心”,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產物,一方面堅持共產主義遠大理想不動搖,一方面結合當今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際,提出新的時代任務。這是對無產階級政黨初心的堅持和發展。
正確把握初心的總目標與階段性目標的關系。共產主義作為人類社會發展的最高社會形態、共產黨人的最終奮斗目標,必須經過一代又一代人長期努力奮斗,才能最終實現。所以,無產階級政黨的理想和初心包括總目標與階段性目標兩部分,它是總目標和階段性目標的統一。總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為了實現共產主義,必須制定一個又一個階段性目標,通過階段性目標的實現逐漸向共產主義靠近。從中國共產黨來看,黨的二大就提出了民主革命綱領,經過28年的浴血奮戰,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完成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使命。按照馬克思列寧主義原理,落后國家在完成民主革命之后將建設社會主義,這樣中國共產黨成為執政黨后,帶領全國人民經過三年國民經濟恢復、提出過渡時期總路線,到1956年中國進入社會主義社會。又經過20多年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實現了中華民族站起來的偉大飛躍。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改革開放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團結帶領人民進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偉大實踐,實現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飛躍。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人民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全方位、開放性歷史成就,發生深層次、根本性歷史變革,中華民族迎來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總之,進行民主革命、建立社會主義制度、提出現代化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等都屬于初心的階段性目標。因此,正確理解和把握“初心”的科學內涵,必須把總目標與階段性目標結合起來,既要堅定實現共產主義遠大目標的崇高理想,又要看到若干階段性目標是通向共產主義路上必不可少的過程,是共產主義總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講的就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為人民謀幸福”,最終目的是建立共產主義社會,沒有剝削,沒有壓迫,全體人民各盡所能,各取所需,實現人類自我解放。“為民族謀復興”,是實現共產主義的必經階段。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是最高目標與最低目標、遠大理想與當前任務相結合的體現,沒有最低目標的實現,談不上最高目標的實現;沒有腳踏實地地完成當前的任務,共產主義就是空中樓閣。總目標與階段性目標共同構成中國共產黨的偉大初心。
正確把握初心與奮斗的關系。“初心”和“奮斗”是一致的,“初心”回答的是“是什么”,“奮斗”回答的是“怎么辦”。所以,講初心必須講奮斗,習近平總書記第一次講“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然后講“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再然后講“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都是既強調了如何堅守“初心”,更強調如何通過“奮斗”實現初心。回望我們黨90多年的歷史,每一個成功都是艱苦奮斗的結果。黨創立初期,一大、二大代表中很多同志很早就犧牲了。一大、二大代表王盡美、二大中央執行委員高君宇積勞成疾,1925年就去世了,那一年王盡美才27歲。一大、二大代表鄧恩銘1931年犧牲時才30歲。一大代表中的最年長者何叔衡1935年2月突圍時,為了不連累同志們跳崖壯烈犧牲。陳潭秋1943年被新疆軍閥盛世才殺害時,黨中央還不知道,1945年在黨的七大上,還選舉他為中共中央委員。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艱苦奮斗的環境比建黨時期有很大不同,雖然面對生死的考驗少了,但金錢、美色、權力、和平演變的考驗比當年形勢更加復雜。十八大以來,被查處的高級領導干部絕大多數都是在艱苦奮斗上吃了敗仗。所以,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2018年兩次重提1945年毛澤東在黨的七大作總結報告時一口氣講的17條困難,要求全黨面對困難,要保持清醒頭腦,積極應對挑戰,發揚艱苦奮斗精神。這就告訴我們,在處理“初心”與“奮斗”的關系上,必須把功夫下在“奮斗”上。只有不懈奮斗,才能實現“初心”。
正確把握對初心的堅守與創新的關系。“初心”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最高理想,是全黨共同奮斗的精神支柱,是每一個共產黨人的崇高信仰。對于實現共產主義遠大目標的共產黨人根本“初心”,我們必須永遠堅守,在任何條件下都不能動搖,這是區別真假馬克思主義、真假共產黨人的試金石。因此,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共產黨人的初心永遠不能改變。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歷史、告慰先輩,方可贏得民心、贏得時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無前。對于我們黨在各個歷史時期提出的階段性初心,必須根據實踐的發展與時俱進。比如,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綜合分析國際國內形勢和我國發展條件,從2020年到本世紀中葉可以分兩個階段來安排。第一個階段,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斗1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二個階段,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斗15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后,我們黨必將提出新的奮斗目標,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繼續前進,向著共產主義遠大目標進一步靠近。這就是說,我們必須站在人生信仰的高度來對待“初心”、堅守“初心”、不忘“初心”。同時,也要根據時代發展和黨的事業發展的需要不斷與時俱進,實現共產黨人“初心”的不斷創新。
(作者為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科研規劃部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