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產業智庫是以文化產業的發展為中心,關注重大文化問題,旨在促進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新型的咨詢研究機構和智囊團。在“一帶一路”背景下,文化產業智庫應繼續服務于“一帶一路”。通過“一帶一路”課題研究,聚焦具體文化問題,以最新的觀點與最具典范意義的實踐經驗不斷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為政府部門的科學決策提供高質量的智力支持,做好文化產業發展的建言者、評估者與輿論引導者,助推“一帶一路”倡議發展,推動中國文化的交流與創新,努力建設中國文化產業智庫,打造面向“一帶一路”國際文化市場的文化產業發展新格局。
為深化文化資源整合提供智力支撐
文化產業的發展首先需要得到豐富的文化產業資源的支持。“一帶一路”背景下的文化產業資源分布及其開發是跨區域的,所以文化產業智庫也需要繼續用跨區域的視野來深化產業資源整合,促進跨文化交流,從而開拓發展空間。從國際視角來看,“一帶一路”能使文化產業更快地突破空間的距離,實現合作共贏。這需要智庫促進政策溝通,構建多層次的政府間宏觀政策溝通交流機制,促進政治互信,加速信息交流和共享,以便共同協商制定推進區域合作的具體規劃和措施。例如,充分發揮上海合作組織(SCO)、亞太經合組織(APEC)、亞歐會議(ASEM)等現有多邊合作機制與20國集團(G20)、博鰲亞洲論壇、中國—亞歐博覽會等平臺的建設作用,讓更多國家和地區參與到“一帶一路”的文化建設中來。面對區域差異性,文化產業智庫也需要明確“一帶一路”輻射范圍內的區域定位和布局,本著優勢互補的原則,積極主動了解各地區的文化產業項目建設情況,促進省區市間文化產業的合理布局,避免同質競爭。
此外,“一帶一路”是古代“絲綢之路”的繼承與延續,同樣也為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搭建了一個跨越時間的傳播平臺。在“一帶一路”背景下,文化產業的跨文化整合應繼續挖掘跨時代的文化因素,即充分挖掘“一帶一路”沿線的歷史文化遺產,并以此激發國內外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和關注。例如辦好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再如通過歌劇《鄭和》喚醒“海上絲綢之路”國家間的歷史情緣,繼續舉辦國際龍舟邀請賽增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間的友誼等。因此,智庫在研究文化產業發展與國際文化合作時也應立足于本土傳統文化,正確處理好文化傳承與創新的關系,尋求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發展的連接點,研究在新時代促進優秀傳統文化的再生,從而有效提升中國文化產業在“一帶一路”中的吸引力和競爭力。在這里需要注意的是,文化產業智庫應注意引導文化產業,有規劃地發展,促使“一帶一路”沿線文化產業朝著健康發展的方向前進,避免出現唯利是圖與急功近利的現象,即只見產業而不見文化,從而造成優秀文化的缺失。
以專業智庫人才促文化產業發展
“一帶一路”沿線的文化項目要想站穩腳跟,離不開文化產業智庫人才的支持。從另一個方面來說,要想建設高端智庫,以培育專門人才來提升文化產業智庫的質量尤為重要。“一帶一路”不是一個小圈子,而是沿途所有國家的大合唱。但現實狀況是,不同的國家和民族,其政治、經濟與文化各方面都有著不同的狀況。尤其在語言方面,如果不及時消除一些小語種和少數民族語言的交流障礙,將會極大地阻礙“一帶一路”建設的進程,所以“一帶一路”建設亟須構建語言層面的互聯互通。因此,文化產業智庫需要緊密圍繞“一帶一路”沿線的文化產業建設,選拔所需要的語言方面人員。通過已經實行的諸如設立孔子學院、“絲綢之路”中國政府獎學金項目、與沿線國家簽署高等教育學歷學位互認協議等方式加以落實。
當然,僅滿足基本的溝通需要還遠遠不夠,此外仍需繼續儲備更多的智庫研究人員。在這方面就需要有針對性地在人員培訓、掛職交流、能力培養等方面開展合作,更多地吸收國內外文化領域專家、學者積極地參與到文化產業智庫的研究與推廣中來,以此服務國家“智力絲綢之路”建設。例如,可以通過智庫間的國際合作教育培訓,促進絲綢之路主題學術研究和推廣交流活動。中國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合作發起并設立的“絲綢之路青年學者資助計劃”項目就是這一舉措的具體實施。在吸引專家學者的同時,文化產業智庫還應繼續發揮文化產業智庫專家觀點和行業聲音相結合的特點,協同相關政府管理部門開展案例專題智庫研究,以更好地保障文化產業智庫持續健康發展。
提升專業智庫公信力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基于互聯網的文化傳播手段迅速發展,世界各國之間的關系越來越密切。中國文化產業智庫可以通過建設大數據平臺來促進信息交互,快速聚焦國內外文化產業有效發展的核心動態與政策信息,利用市場態勢分析產業形勢,針對各種前沿問題提供建議對策,為“一帶一路”文化建設做好背景支撐工作。
互聯網是向公眾普及政策信息的重要渠道,充分利用互聯網的作用可以有效加強政策信息在公眾中產生的公信力。新聞客戶端和各類社交媒體成為很多干部群眾特別是年輕人的主要信息源。因此,文化產業智庫還應繼續聯合線上線下文化交流合作論壇和公共信息服務平臺的建設,積極推廣現有的以“一帶一路”為主題開展的文化產業智庫項目,提高社會關注度。在確保科學性與準確性的前提下,擴大地域、人群和內容方面的覆蓋面,讓更多受眾不僅聽得懂,還樂于接受,避免出現令人費解的信息,不斷提升公眾傳播效果,從而提升智庫政策公信力。
發展文化產業是建設“一帶一路”的重要切入點之一。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通過文化產業的繁榮發展來推動“一帶一路”的進程,也是文化產業必須承擔的歷史責任。在建設中國新型文化智庫的道路上,中國的文化產業智庫需要積極響應國家文化強國與建設新型高端智庫的號召,體現出中國深入推進世界發展的歷史責任感與促進人類文明進步的文化使命感。相信中國的文化產業智庫有能力逐步建成“一帶一路”文化產業發展的理論高地,并以建設性的視角和理性的態度繼續參與“一帶一路”文化建設。發揮智庫智慧,通過深化文化資源整合,開拓發展空間,再以優秀的智庫研究人員促進產業發展,利用互聯網大數據傳播提升效力與公信力,創造出更加豐富多元的文化產品與文化服務,為共建“一帶一路”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
(作者單位:西北師范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