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mp id="sgkyk"><pre id="sgkyk"></pre></samp>
    
    

    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在學科體系建設中堅持“有為”和“善為”

    姜春林2019年07月09日08:56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原標題:在學科體系建設中堅持“有為”和“善為”

    學科是學術發展的組織依托和學術管理的基本單元。學科體系是由若干有內在關聯的學科構成的知識體系。學科體系一般以國家和學術組織頒布的多層級學科目錄為呈現方式,具有相對穩定性和動態調整性。學科和學科體系的演化發展具有內在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規律,同時也需要經濟、教育等外在社會條件的支撐。前者基于知識單元的生成、裂變、移植和重組,成為已有學科發展和新學科范式形成的內在動力機制;后者則強調,學科體系結構的變化不能脫離具體鮮活的外部環境。恩格斯說:“社會上一旦有技術上的需要,則這種需要就會比十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一方面自覺與國際主流研究規范相對接,學科規范性程度越來越高,另一方面又注意將學科體系建設根植于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和改革開放40多年的偉大實踐中,注重從中國現實問題出發,提煉中國議題,有效形塑和豐富著有中國特色、中國氣派和中國風格的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

    學科建設重要評價依托

    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多次強調,要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增強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國際影響力。這一戰略部署為當前和未來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提供了思想基礎和行動指南。那么,作為承載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的發表、記載和傳播作用的學術期刊,在學科體系建設中扮演何種角色,發揮何等功能呢?這是一個值得深入探究的課題。首先,學術期刊是一種媒體,而且是一種特殊屬性的媒體。這種媒體一方面要發揮一般媒體所承擔的傳播文化知識、實現信息交流的功能,另一方面還應發揮作為承載系統深入的科學知識和理論新發現,且受眾相對具體的天下公器之職能。從這種意義上講,學術期刊發表某一學科的新知識、新發現和新理論,以推進學科的發展責無旁貸。其次,學術期刊是學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機構或者一個學科是否擁有一種或幾種學術影響力高的學術期刊,成為其學科建設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中國社會科學院所屬的諸多院所中心和國內知名高校的一流學科幾乎都主辦有與之地位相稱的高水平學術期刊。這些學術期刊不僅是本機構本學科的“靚麗名片”,而且還發揮著聚集國內外高水平研究成果、助推學科知識創新和人才隊伍發展的重要職能。再次,學術期刊是學科建設成效的重要評價依托。學科建設成效是多維度的。其中一個核心維度就是看這個學科是否在高影響力學術期刊發表了成果。一般來說,高影響力學術期刊能夠較好地發揮對研究成果的診斷、過濾和篩選功能,真正能夠發表的一定是那些少數的優秀成果。因此,一個學科在高影響力學術期刊發表成果多寡,大體可以反映該學科發展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的高低。

    引領學術方向的在場者和行動者

    在新時代環境下,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給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建設提出了新的課題。學科體系建設的內容正逐漸從單一化走向交叉化,從注重學科規模擴張到強調學科內涵的轉變。學術期刊自身的采編評、成果呈現和傳播方式也隨之發生深刻的變革。網絡期刊、數據期刊、開放獲取期刊等形式正以全新的樣態沖擊著傳統學術期刊辦刊理念,作者的科研方式和讀者閱讀習慣也隨之改變。紙質學術期刊正悄然以一種“刊愁”的閱讀情懷和文化檔案被延續而少量保存。新環境下正確認識學科體系建設與學術期刊的關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學術期刊作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的構成要素和重要建構主體,在助力學科體系建設的過程中應堅持“有為”和“善為”,并保持兩者必要的張力。

    “有為”,顧名思義就是指學術期刊在學科體系乃至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的建構、完善以及學術方向的引領方面做積極的在場者和行動者,并根據學科發展的需要和學術環境的變化調整自身的定位,創新介入新知識生產傳播過程。我國的學術期刊依據不同的辦刊主體和辦刊宗旨有不同的分類,但從刊載的文章內容看,大體分為綜合性期刊和專業性期刊。綜合性期刊主要以高等學校的學報和社科院的綜合刊為主體,特點是文章的學科覆蓋面廣而全。專業性期刊則以具體學科門類、一級學科或者二級學科為邊界,發表所屬學科范圍內的文章為主,特點是學科精且專。實踐中,不同層級的學科建設和學科評估均會選擇若干對應的學術期刊及其發表成果作為建設的目標和評估的依據。從這一層面上看,學術期刊與學科建設具有一定的對應性,相應地,學術期刊體系與學科體系也必然存在關聯性。當前,我國的學術期刊體系是否已經滿足了中國特色學科體系建設需要呢?現有的學術期刊是否在學科體系建設中做到了主動作為呢?盡管我國的學術期刊數量眾多,但一些期刊尤其是綜合性期刊存在明顯的大而全的辦刊同質化特點,學科特色化和交叉化明顯不足,主動設置特色欄目和特色議題的能力不足。而專業性期刊盡管面向特有學科領域,但也存在學科期刊分布不均衡的局面。例如,社會學專業期刊的數量與其龐大的研究隊伍和學術需求相比明顯不足。部分專業性期刊載文沒能很好地覆蓋所屬二級學科乃至再下一級學科。一些具有重要文化價值和傳承意義的“絕學”和“冷門”學科的成果難以找到合適的發表渠道。因此,健全學科體系,一方面,期刊管理部門要依據學科體系建設的需要,合理布局不同學科期刊數量,新創期刊審批重點向有特色的小學科和“冷門”學科傾斜。另一方面,現有的2000多種學術期刊,應重新審視自身的辦刊定位,在發揚已有辦刊特色和優勢的同時,把握期刊數字化發展的趨勢,深入科研一線與專家對話,主動參與學科知識生產過程,在同行期刊中準確定位,積極設置有中國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學科議題。在參與學科知識體系建構的同時,既要重視發表名家名篇,也要積極參與學科人才隊伍的建設,發掘和扶持學術新人。

    要有“善于作為”的大智慧

    什么是“善為”?學術期刊在學科體系建設中的作用毋庸置疑,但這一作用如果被不合理地放大,則會帶來一定危害。具體體現就是在當前學術期刊尤其是核心期刊和CSSCI來源期刊在學術評價體系中作用被不當放大。非此類期刊成果一概不能進入評價體系。長此以往,必將導致小話題、“冷門”學科和地方性知識的“遮蔽”,造成期刊發表生態的失衡,進而影響學科體系建設。學術期刊要堅持守正創新,不忘初心。不要做學科發展的絕對控制方和評價者,要做有限的引領者。既要有所作為,也要有“善于作為”的大智慧。從根本上看,學科體系的完善是基于包含學術期刊在內的諸多要素相互作用的自組織機制實現的。

    概言之,在助力學科體系建設中,學術期刊只有在“有為”與“善為”之間保持必要的張力,才能真正踐行辦刊宗旨和辦刊目的。同時,通過議題設置、人才培養和評價功能的發揮,學術期刊才能有效促進學科體系與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的不斷完善。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融合多維信息計量指標的人文社會科學代表性學術專著評價方法與實現機制研究”(18BTQ078)階段性成果)

    (作者系大連理工大學科學學與科技管理研究所所長)

    (責編:孫爽、艾雯)
    亚洲午夜久久久精品影院| 黑猫福利精品第一视频| 一色屋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午夜福利麻豆国产精品| 久久久久久久99精品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视频在线看99| 无码精品久久久久久人妻中字 | 日韩国产精品视频| 国语自产拍精品香蕉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无码| 69久久夜色精品国产69 | 亚洲国产精品SSS在线观看AV| 精品国产丝袜自在线拍国| 久久国产精品77777|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精品|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水蜜桃| 国产亚洲精品影视在线| 青草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 久久国产精品偷99|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6| 九九九精品成人免费视频| 精品熟女少妇a∨免费久久|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免费香蕉| 精品天海翼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四虎|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网站| 国产精品五月天强力打造| 国产真实乱子伦精品视频| 久久精品网站免费观看| 精品久久久久久蜜臂a∨| 99精品视频在线在线视频观看| 国产精品原创巨作av女教师| 国产精品一香蕉国产线看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免费| 日韩成人精品日本亚洲 | 一色屋精品视频任你曰| 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不卡|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蜜桃|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人体模特| 精品人妻无码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