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華民族負責,對子孫后代負責”,這是我作為一個中國人、一個共產黨員始終牢記的初心和使命。
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遭受了巨大的苦難。特別是在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軍民傷亡3500萬人,直接經濟損失1000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5000億美元。為了更加清楚和全面地揭露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罪行,全國黨史部門從2004年開始,聯合其他有關部門,開展了主題為“抗戰時期中國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的大規模調研。
我從一開始就積極推動和全面負責這項工程。黨和國家領導同志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這項調研,一位領導同志多次明確肯定這是“為中華民族做了一件十分有意義的事情”。
所以,我一直以此激勵自己,也激勵所有參與調研的同志:“一個人一輩子或一個單位幾十年能有幾件算得上是‘對中華民族十分有意義的事情’?能參與做這么一件,一生都值了!”
這項調研工程規模浩大。歷時10多年,先后有60萬人參加。調研布局實行塊塊與條條相結合。塊塊,是每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負責調查本行政區域內的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情況,調查工作從市、縣一直深入到鄉鎮甚至村一級。條條,是按“慰安婦”、勞工、細菌戰、毒氣戰、難民、華僑、文物等專題,委托某些部門或專家進行調研。調研的主要方式,一是查閱搜集檔案資料,二是對當事人、知情人、有關研究人員等進行走訪,記錄證詞證言。對于特別重要的事件,有條件的進行必要的司法公證。有的還到國外境外查閱檔案資料。整個調研全部用事實說話,用檔案資料說話,用證人證言說話。為了保證質量,我要求所有的調研報告和材料都只許紀實而不用文學語言寫作,所有的形容詞都統統去掉。
在黨中央領導下,我們始終以高度的歷史責任感全力去做這項工作。所有的參與者都有這樣的共識,就是要以對歷史負責、對子孫后代負責、對中華民族負責、對國際社會和人類文明負責的精神,把這項工作當作“基礎工程、精品工程、警世工程、傳世工程”來抓。為此,我們精心準備、精心組織,制定調研方案,召開各種會議,培訓調研人員,檢查調研質量,指導寫作調研報告,審核調研成果,召開統稿會議,克服了無數難以想象的困難,使這項浩大工程得以基本完成。之后,調研成果統一編纂成《抗戰時期中國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調研成果叢書》,從2014年開始分批出版,全面、系統、詳盡地揭露了當年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嚴重罪行,也為子孫后代留下了一份寶貴的歷史資料。
在十多年時間內,我一直負責這項大規模調研的籌劃、論證、部署、組織、協調、推進,以及調研成果的匯編、審定工作。這項工程遇到過重重困難和阻力,所有調研人員都付出了巨大心血,做出了很多犧牲,我也嘗盡無數的酸甜苦辣,但只要能對人民、對國家、對民族有益,我們所有的努力、辛勞,甚至痛苦都是值得的!
2015年我從領導崗位上退下來后,后續事項就不再負責了。但我衷心希望,這項工程能夠有頭有尾地全部完成,對中華民族有個完整的交代。
(作者:李忠杰,系中共黨史學會常務副會長、原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