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意識形態工作。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一系列有關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講話,為新時代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指明了方向。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論述為根本遵循,從關系黨和國家事業興衰成敗的政治高度與戰略全局出發,深刻領悟意識形態工作的極端重要性,切實加強新時代意識形態工作,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
第一,深刻領悟意識形態工作的極端重要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經濟建設是黨的中心工作,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當前,國內外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復雜。從國內看,面對社會變革和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人們思想活動的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強,思想文化領域出現了理想信念缺失、思想道德敗壞等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從國際上看,西方敵對勢力長期把中國的發展壯大視為威脅,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呈現出長期性、復雜性、尖銳性特征。對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能否做好意識形態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在集中精力進行經濟建設的同時,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識形態工作”。
第二,牢牢堅持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加強新時代意識形態工作,必須始終堅持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全面領導,牢牢把握意識形態工作的正確政治方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政權的瓦解往往是從思想領域開始的,政治動蕩、政權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間發生,但思想演化是個長期過程。思想防線被攻破了,其他防線就很難守住。”為此,他特別強調:“我們必須把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時候都不能旁落,否則就要犯無可挽回的歷史性錯誤。”
第三,充分發揮意識形態工作在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作用。馬克思主義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旗幟和靈魂。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中,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首先必須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解讀中國實踐、構建中國理論上,我們應該最有發言權,但實際上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在國際上的聲音還比較小,還處于有理說不出、說了傳不開的境地。”而且,“實際工作中,在有的領域中馬克思主義被邊緣化、空泛化、標簽化,在一些學科中‘失語’、教材中‘失蹤’、論壇上‘失聲’。這種狀況必須引起我們高度重視”。為了從根源上避免落入諸如修昔底德陷阱、意識形態終結論、文明沖突論等的誤導,我國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應當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始終旗幟鮮明地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立時代之潮頭、通古今之變化、發思想之先聲,在建設中國特色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上下足功夫,以更好發揮意識形態工作在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作用。
第四,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最深層的精神內核。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核心價值觀是文化軟實力的靈魂、文化軟實力建設的重點。這是決定文化性質和方向的最深層次要素。一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從根本上說,取決于其核心價值觀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在新時代,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是實現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大眾化的關鍵路徑,其目的在于增進群眾認同、服務人民群眾。在理論上,我們應當立足中國國情和改革開放的具體實踐,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將“三個倡導”的核心價值觀念作出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價值闡釋與創新發展。在實踐中,我們應當不斷將《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的要求落細、落小、落實,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國民教育的全過程,融入社會治理、輿論宣傳、法治建設及群眾生產生活實踐的各個方位,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廣大人民群眾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價值信仰。
第五,著力增強意識形態領域風險化解能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今世界,意識形態領域看不見硝煙的戰爭無處不在,政治領域沒有槍炮的較量一直未停。”新時代加強意識形態工作,應著力防范化解意識形態領域的重大風險問題。首先,各級黨委特別是宣傳思想部門必須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加大對意識形態工作的巡視力度,對于違反黨性原則的錯誤言論要敢于亮劍、堅決遏制,著力防范化解黨員領導干部政治蛻變的風險,切實做到守土有責、負責和盡責。其次,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視供給側與需求側協同發力,切實抓好經濟建設這一中心工作,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著力防范化解經貿摩擦和經濟下行的風險,不斷夯實意識形態工作的物質基礎。再次,互聯網是意識形態工作的最前沿陣地。要掌握網絡意識形態工作的主動權,就必須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管理、企業履責、社會監督與網民自律的網絡綜合治理體系,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依法懲治網絡違法犯罪行為,著力防范化解網絡輿論陣地失守的風險,堅決打贏網絡意識形態攻堅戰。最后,應全面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不斷強化國家戰略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大力拓展國際合作新空間,建設“一帶一路”安全保障體系,積極參與全球治理,著力防范化解國際沖突升級的風險,為構建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以及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作者單位:華僑大學黨委學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