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邁向亞洲命運共同體,推動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重要論斷。這表明建設亞洲命運共同體不僅是促進亞洲國家共同繁榮與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內容。2019年5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指出,“亞洲各國人民希望遠離封閉、融會通達,希望各國秉持開放精神,推進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共同構建亞洲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眾所周知,亞洲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亞洲文明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人類文明和社會發展離不開亞洲各國人民的積極探索與創造。如今的亞洲正日益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新動力和重要板塊,亞洲各國應積極順應時代發展大勢、世界發展潮流和人類發展夢想,攜手共建互敬互信、安全穩定、發展繁榮、開放包容、合作創新的亞洲;深化對亞洲文化多樣性、發展目標和價值遠景共同性的認識,以互聯互通引領亞洲地區利益共享、協同合作和共同繁榮,推進亞洲命運共同體建設走深走實、行穩致遠,努力把亞洲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成現實。
第一,積極推進開放包容的亞洲命運共同體建設。當前,世界面臨的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突出,人類面臨許多共同挑戰。亞洲各國需要攜手共進、共同發展,借助整體性優勢和互聯互通機制,協同化應對和克服時代問題、社會挑戰和發展瓶頸。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亞洲人民期待一個開放融通的亞洲。亞洲近幾十年快速發展,一條十分重要的經驗就是敞開大門,主動融入世界經濟發展潮流”。在“一帶一路”倡導和共建中積極推進亞洲命運共同體建設,打造更加開放的亞洲區域互信、合作、共贏的新格局,以開放包容精神致力于亞洲文明和人類文明的共同進步與整體發展。亞洲的和平安寧、共同繁榮、開放融通要始于亞洲、依托亞洲、造福亞洲,大力推進亞洲命運共同體建設正是亞洲繁榮發展之路的正確選擇,是符合亞洲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價值追求,也是推動亞洲文明發展和世界文明發展的時代潮流。
亞洲命運共同體是基于維護亞洲各國利益的聯合協同合作體,并非政治聯盟、經濟聯盟,也不是走向超級結盟、勢力結盟,它建構的是在一個多元化、多樣化和多維化亞洲基礎上的相互往來與合作共贏,它滿足的是亞洲共同利益、各國國家利益和人民根本利益,它呈現的是一種基于共同責任與命運的合作共贏和共同發展。眾所周知,歐洲聯盟是世界上有著重要影響的兼具經濟和政治雙重性質的區域性組織,但它也并非是一個“超級緊密的聯盟”,歐洲聯盟內部也存在債務危機、難民危機、恐怖襲擊等問題分歧,未來前景充滿了諸多不確定性。為此,亞洲國家應始終致力于多元多樣的亞洲命運共同體建設,摒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打破文化交往壁壘,在互聯互通中互學互鑒,共同發展。應當充分認識到,在“一帶一路”倡導和共建中積極推動亞洲命運共同體建設,并非是走向歐盟式的政治聯盟,更非共同立憲基礎上的“主權亞洲”,而是深化亞洲國家的共同歷史淵源,提升亞洲文化共同體認同,促進亞洲各國的共同繁榮。
今天,我國積極倡議和參與建設的“一帶一路”是推動亞洲命運共同體建設之路,它決不是西方國家抹黑中國的所謂“地緣政治工具”或“國強必霸之路”,而是促進亞洲各國共同繁榮與發展的“機遇之路”和“普惠之路”,它建構的是亞洲各國之間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新平臺、新模式。
第二,積極推進互信合作、開放共贏的亞洲命運共同體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在亞信第五次峰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亞洲是當今世界最具發展活力和潛力的地區之一,同時面臨政治互信不足、經濟發展不平衡、安全和治理問題突出等共同挑戰,實現持久和平和共同繁榮任重道遠。”為此,亞洲各國需要在相互尊敬、相互信任和相互理解的基礎上,全面增強合作意識、開放合作領域、拓寬合作渠道、豐富合作實踐、積累合作經驗,共同協調解決亞洲各國政治、經濟、社會和科技等方面的問題,為破解亞洲面臨的各類難題尋找新答案、好答案,積極推動亞洲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朝著建設互敬互信、安全穩定、發展繁榮、開放包容、合作創新的亞洲奮勇前進,攜手共創亞洲安全和發展新局面。
亞洲命運共同體是認同現代國家特性的有著共同期待、共同目標、共同愿景、共同追求和共同需要的命運共同體。推進亞洲命運共同體建設,決不是在亞洲各個國家之間的簡單求和或排他斥異,而是對亞洲各個國家自身利益訴求和多元文化權利的一種尊重和理解。它需要各國嚴格遵守聯合國憲章確立的宗旨和原則,尊重各國社會制度、核心利益、發展道路、歷史傳統和獨特文明,增進國家之間的政策溝通和相互信任,打破國與國之間的政策壁壘,最大限度地開放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合作,實現國與國之間的合作共建、合作發展和合作共贏,在尊重民族國家發展差異性和多樣性基礎上做到相互承認、彼此理解,促進現代國家交往中的求同存異、聚同化異,全面增進亞洲各國經濟社會發展質量、發展水平和發展能力,攜手共創造福于亞洲人民的共建、共享、共贏新局面。
今天,推進以“一帶一路”為助力的亞洲命運共同體建設,既是順應時代發展、亞洲發展和人民期盼的需要,也是基于亞洲各國利益共享和責任共擔的深度開放合作的需要,更是不斷滿足亞洲人民共同期盼的美好生活的需要。為此,亞洲各國必須摒棄零和博弈與保護主義,在尊重國家主權、政治制度和發展道路的基礎上,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科學技術創新、生態環境保護、文明交流互鑒、打擊恐怖主義等多層次寬領域的深度合作,堅決不搞政治霸權、不搞技術封鎖、不搞文化滲透、不搞軍事威懾,永葆亞洲發展的活力、亞洲崛起的動力和亞洲繁榮的毅力,在全面深度合作中構建理念共通、繁榮共享、責任共擔的亞洲命運共同體,共同促進亞洲各國的大發展和大進步,為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提供區域合作發展的亞洲典范。
第三,積極推進多元文明交流互鑒的亞洲命運共同體建設。亞洲命運共同體不僅是政治互信、利益互惠的命運共同體,也是多元文明交流互鑒的命運共同體。亞洲各國之間不僅具有利益上的相通,也具有文化上的交匯。作為一種文化層面的認知,亞洲命運共同體是基于亞洲地區歷史傳統和地緣區位的一種文化確認,受到亞洲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結構的深刻影響,它并不構成一種同質的文化類型,也不是一種單向度的規范性意義上的文化行動方式,更多是亞洲國家之間攜手合作、共同發展的文化樣態和文化方向。因此,深化文明交流互鑒,在尊重亞洲文明多樣性中樹立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是積極推進亞洲命運共同體建設的必然選擇。
亞洲命運共同體建設既需要經濟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因此,尊重和維護文明的多樣共存、和諧共生、交融共享和繁榮共進,打破文明優越、文明沖突、文明隔閡、文明固化的傲慢和偏見,這是積極推進亞洲命運共同體建設的人文基礎和文明自覺。在數千年的發展歷程中,亞洲人民創造了輝煌的文明成果,開展了廣泛的文明交流,譜寫了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的壯美篇章。亞洲各國絢麗多姿、燦爛多彩的文明,是各國人民長期發展實踐的智慧結晶,是各國人民獨特的價值追求。積極推進亞洲命運共同體建設必須深化文明交流互鑒,最大限度尋求多元文明交匯點、共同點,構建亞洲各國和人民的共同文化文明基點,凝聚亞洲各國和人民的共同文化文明力量,為攜手共建亞洲命運共同體提供強大的價值共識和精神支撐,構筑起建設亞洲命運共同體的文化文明力量高地。
今天,“一帶一路”建設奏響了積極推進亞洲命運共同體建設的新樂章,既有利于深化沿線亞洲國家的利益互惠、經濟融合和政策互通,也有利于深化沿線亞洲國家的文明交流互鑒,是積極推進亞洲命運共同體建設的中國方案。為此,亞洲各國應摒棄霸權思維與強權心態,增強文明自信,把深化文明交流互鑒作為推進亞洲命運共同體建設的重要原則和方法,將自身利益或其所代表的利益關系置于共創亞洲文明和世界文明的美好未來之中,以文明交流促互鑒,以文明互鑒促發展,形成亞洲國家和人民共同認可的文明觀,積極推進亞洲命運共同體建設中的民心相知相通,使亞洲命運共同體建設始終立足于深厚的文化文明內在支撐,氣勢恢宏地走向更加燦爛的未來。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新時代中國社會公共治理制度化研究”(18BKS102)階段性成果)
(作者系南昌工程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