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mp id="sgkyk"><pre id="sgkyk"></pre></samp>
    
    

    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莫迪連任影響下的印度科技創新政策

    封穎2019年06月20日08:40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莫迪連任影響下的印度科技創新政策

    當地時間5月30日,此前剛贏得連任的莫迪,率領新內閣主要成員在新德里總統府前院宣誓就職。莫迪此番連任,是近14億印度人口盼望邁入現代化物質世界、追逐世俗財富的愿望寫照,也是為甘地-尼赫魯主義的反工業化本質和國大黨希望回到田園牧歌式的古老印度教傳統畫上了一個醒目的句點。這位兼有印度教民族主義者、赤貧階層賑濟者和“資本之友”三重身份的強人總理連任,無疑意味著印度擁抱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助力印度在21世紀上半葉崛起。

    印度發展的硬件優勢

    近年來,印度的經濟勢頭向好、人口紅利充裕、國際舞臺地位提高是,這三個硬件發展優勢,決定了印度在21世紀上半葉的崛起是大概率事件。

    一是從經濟體量來看,普遍預計印度11年內將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30年內將成為世界第二。據國際貨幣經濟組織數據,2014年至今印度每年GDP增速幾乎都在7%以上,是世界經濟增長最快的大型經濟體。2018年印度GDP總量位列全球第七、距離第五第六已很近。據美國農業部、高盛銀行、渣打銀行、OECD等多家機構的一致預測:印度GDP總量在2019年會超過法國,2020年左右會趕超德國,最遲2030年左右將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僅次于中美)。從環比增長勢頭來看,對比美日中德法英意俄西印韓11個國家2008年和2018年的GDP總量,中美在狂奔,印韓小步跑,其他國家要么原地踏步要么開始衰退;如果計入這10年的通脹率,全球僅有中美印韓四國經濟上有增量,拿走了這10年全球新增財富的大部分。據國際貨幣組織預測,未來3年中美韓的增長勢頭會下降,唯有印度卻在2022年增速達8.2%。從人均GDP來看,印度與我國僅有13年的差距。2018年印度人均收入2030美元,同年中國人均收入9900美元。我國2006年人均GDP為2099美元,2007年人均GDP為2965美元,與印度去年數據處于同一水平。

    二是從人口紅利來看,印度人年輕、養老負擔輕、少兒占比大。從人口結構來看,2017年印度人年齡中位數僅27歲(中國人38歲)、60歲以上人口占10%、人均預期壽命68.3歲(中國17%、人均預期壽命為76.7歲),14歲以下人口占29%(中國17%)。從人口總量來看,多項研究預測2022—2024年,印度將取代中國成為全球第一人口大國。從未來勞動力增量來看,從2019年到2030年亞洲新增勞動力人口的50%以上在印度;估算2040年前后,印度適齡勞動人口的數量將由現在的8.85億進一步增加到10.8億,并且會比上一代人接受更完善的教育、更容易無縫融入全球化大循環。屆時,印度將成為亞洲人口紅利最新一波受益者——類似于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中國。

    三是從國際地位來看,隨著印度未來經濟實力的上升,全球格局將為之改變。不少人認為,未來20年至30年,印度在國際格局演化和變革中的地位和作用將日益重要。相比于上個十年,歐美大國普遍對印度態度向好。因此,印度未來在國際舞臺上發揮作用的國際大環境比較優越,所處的國際地位也將日趨重要。

    印度發展的軟件優勢

    莫迪治下的印度政府施政關鍵詞就是工業化。在莫迪的第一個任期中,他主要致力于掃除大規模工業化的制度障礙,如加強中央集權、統一全國稅制、統一全國消費市場、實施廢鈔令、逐步打碎土地政策、勞工政策等限制印度工業化桎梏以凝聚發展要素。

    簡單地說,工業化的邏輯是“要想富,先修路;要有錢,流水線。”2014年9月,印度政府啟動了“在印度制造”計劃,目標是要將印度打造為全球制造業中心。2017年8月,印度啟動了以“百城改造計劃”帶動鋼鐵工業擴容的產業升級工程,提升城市化比例的短期目標在于搭建工業化所需要的基礎設施,而長期目標則是把農民大規模趕入城鎮,為下一個“世界工廠”提供血液。2018年統計數據顯示,印度粗鋼產量超過1億噸,首次超越日本躍居世界第二(第一為中國),所有鋼鐵增量產能都將用于“百城改造計劃”中涉及的老舊城市的交通和住房改造項目。不過,這些舉措的落地都需要假以時日。過去5年中,印度政府選擇了3個千萬人口規模的都市圈(德里、孟買、班加羅爾)和一個東部大城(加爾各答)作為推進工業化的試點地區,因為只有這些都市圈積累了足夠的流動資金、高等教育和科研設施及擁有相對完善的市政、交通基礎設施條件。目前在孟買城市圈和加爾各答地區,不僅負責吞吐全球將近50%的集裝箱貨運量,還是印度洋與太平洋交界地帶最大的濱海經濟圈和金融、服務業中心,已初步具備了成為制造業基地的條件。

    印度未來科技創新政策方向預判

    一是將更加顯著地走“以低端制造業為主,中高端制造業為輔”的科技創新發展道路。由于印度低端制造業的歷史欠賬太多、基礎較差,預判其科技創新發展道路將可能較為長期地以低端制造業為主,其科技投入和資源布局將更加顯著地圍繞如何從無到有建設低端制造業的過程。

    像印度體量這么龐大的國家,工業化路徑分為兩步:一是將聯合國的所有工業體系門類全部建成,成為低端制造大國;二是進入所有工業體系門類的中高端,以舉國之力啃下汽車、造船、半導體、鋼鐵、通信等硬骨頭,成為制造強國。未來5年,印度將要走的是第一步。通過專注發展低端制造業,才能使大量閑散農業人口轉型成產業工人,并且帶動整個國家的大基建。發展低端制造業和基礎建設是同時發展的兩條線,制造業的進步會倒逼基建增長,直到2018年印度高速公路也只有942千米,僅為中國的1%;高鐵僅508公里,僅為中國的2%。

    二是將更加急迫地希望迅速建成一支上億人的產業工人隊伍。由于印度從事低端制造業的產業工人缺口極大,預判其科技創新人才政策將更加急迫地圍繞如何促使上億農業人口轉型成為從事低端制造業的產業工人隊伍。與中國工業化過程的經歷相反,印度缺少一支上億人的低端產業工人隊伍,卻不乏高端研發人才。一方面,面向歐美和中東市場的金融、法務、研發和IT外包優勢顯著,在班加羅爾、金奈、浦那等地承接了如英特爾、德州儀器、英偉達、通用電氣、意法半導體等一批歐美芯片巨頭的高端研發業務,其就業人員多為印度精英和中產階級子弟;另一方面,農業人口的熟練技工卻缺口奇大。后者將是未來5年乃至更長時間印度科技創新人才政策的重點所在。

    三是將更加鮮明地力促以印度為潛在核心國的區域產業分工鏈的形成。隨著中國產業鏈向中高端轉型升級,預判其科技創新產業政策將更加鮮明地圍繞如何促使印度PK越南、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等諸多國家,贏得區域產業分工鏈的核心地位。

    人口紅利是一把雙刃劍,由于工業化起步的進程較晚,數億青年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和勞動熟練程度也相對遜色,目前從中國轉移的產能較多地流向了越南。如何在與越南、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的競爭中勝出,能否承接到最大量的轉移產能、有效提升印度在國際資本主義分工體系中的地位是印度政府的所思所慮。

    (作者:封穎,系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政策與戰略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責編:孫爽、程宏毅)
    亚洲精品熟女国产| 日本久久中文字幕精品| 久视频精品免费观看99| 精品一区二区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麻豆精品国偷自产在线91 | 99精品久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国产| 国产精品剧情原创麻豆国产|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凹凸| 久久亚洲美女精品国产精品| 精品97国产免费人成视频|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东京热 | 99久久精品美女高潮喷水| 国产精品免费观看视频| 久久综合日韩亚洲精品色| 麻豆AV无码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98|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 久久免费观看国产精品|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高清在线| 99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CHINESE中国精品自拍|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精品 | 久久99精品一久久久久久|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任我爽爆在线播放| 99re最新在线精品| 国产亚洲午夜高清国产拍精品|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久| 亚洲av永久中文无码精品综合| 精品一区高潮喷吹在线播放|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高清 |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高清视频免费在线播放 |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国产精品| 国产午夜久久精品| 最新69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动漫 | 国产精品另类激情久久久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