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可謂碩果累累、成就斐然。如何理解“一帶一路”建設正在從“大寫意”轉向“工筆畫”的高質量發展階段?我認為,當今世界百年不遇的大變局,是聚焦重點、深耕細作所需把握的重要背景。
第一,西方國家正在動搖、弱化甚至否定二戰后由他們自己確立并推動的經濟全球化秩序、模式和規則,這是百年不遇之大變局的重要特征之一。
以美國為首的主要西方國家,正在帶頭動搖、改變、否定由其所建立起來的一些重要國際組織和國際條約。WTO是美國建立起來的,現在美國卻聲稱要退出或另起爐灶;世界人權組織是美國建立的,美國已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是美國建立的,美國也已退出;伊核條約是美國主導的,如今也被推翻了。
這是百年不遇的。究其原因是,主要西方發達國家越來越不愿意承擔相應的責任。當然,還有其他諸多原因,包括西方社會在內外發展和治理中出現的越來越深刻的體制性、制度性問題,以及影響全球經濟政治格局變化的力量消長等因素。
曾經主導過全球合作、交流、交融、交鋒的一些模式受到挑戰,引發了民粹主義、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逆全球化思潮在全球范圍涌動。這增加了國際經濟政治的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與這個百年不遇之大變局不期而遇的中美關系——這個世界上最重要、最復雜雙邊關系所發生的變化,不僅對兩國關系而且對世界局勢都將產生深刻影響。
第二,重視逆全球化、零和思維、霸凌政策帶來的復雜性。
在大變局背景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國際輿論氛圍、投資環境、合作與競爭博弈的難度、復雜性和風險均可能明顯增加。特別是,當民粹主義、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逆全球化這四股勢力交織而來之時,更有加劇之勢。
面對全球范圍內各式各樣的問題,中國提出的方案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美國則直接亮出了“美國優先”的口號;中國政府通過各種場合向世界表明堅定不移走改革開放、合作共贏的道路,一些西方發達國家卻遮遮掩掩,嘴上說要尊重全球化規則,行動上則是在搞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和關門主義。
總體來看,各經濟體關門的多、門關小的多,都在不同程度通過貿易保護主義、民粹主義方式來迎合逆全球化的勢頭。更為嚴峻的是,這個勢頭還在發展。
一方面,當“稅收外交”成為特朗普外交政策主旋律的時候,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在影響別的國家趨向單邊主義,或不得不采用貿易保護主義來應對同別國的關系。歐盟的選舉顯示各方力量基本上已趨于保守或極端,拉美政治局勢也有保守傾向。
另一方面,美國內部的“零和思維”正成為主流且越來越固化。針對中國高技術發展所推行的“斷供”和“長臂管轄”,其溢出效應、連帶效應的負面影響不能低估。特別是,對美國在國際上通過國家力量干預、制約中國企業正常發展的動員力,我們要有一個客觀評估。
在這個大環境下,深入推進“一帶一路”的國際輿論環境、投資環境、講故事的環境、文明和文化交流的環境以及制度障礙、地緣政治影響、合作與競爭的博弈與風險也將趨于復雜。
但也應該看到,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一帶一路”所倡導的理念和舉措的價值系數倍增,深遠意義更加凸顯。這也是中國人民和中國共產黨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上的必然歷練。
第三,加強對“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地區和機構基本情況的研究。
目前,已有150個國家、地區和國際機構參與共建“一帶一路”。但我們對其中相當部分國家、地區和機構的了解是滯后的。如果我們在這些必備知識的掌握和理解方面存在重大缺失,就有可能因為缺乏宗教、文化、政治制度的強有力支撐而承擔政治、外交風險或陷入其他困境,甚至抵消經濟合作的成效。
除了要了解相關國家的經濟、政治、人文、法律、社會政策等基本情況外,還要研究這些國家的宗教團體、多黨制度、選舉制度、軍政關系等,包括對其與主要西方國家關系有所了解和研究。
第四,研究共同價值取向,研究“一帶一路”合作共贏的道德制高點。
在共建“一帶一路”的過程中,要高度重視我們同合作方的共同價值取向研究。這不僅有助于將“一帶一路”倡議與以往西方國家的國際經濟援助、合作方案作出明確區別,也有助于“一帶一路”合作各方在利益、需求出現矛盾,文化、宗教、生活和思想方式出現沖突時,有一個可以共同維護、共同遵循的價值基礎。
這是“五通”理念的本質要求,也是畫好合作共贏“工筆畫”的題中應有之義。
(作者為中國外文局原局長、中國翻譯協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