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是一個民族生命力和凝聚力的重要體現。近代以來,民族精神高揚在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實踐之中。中國共產黨的奮斗歷程,匯入中華民族血脈和民族精神譜系,它產生的一系列精神成果成為偉大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時代激勵中國人民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
第一,“兩個大廈”勾勒偉大民族復興光明前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高樓大廈在我國大地上遍地林立時,中華民族精神的大廈也應該巍然聳立”。“兩個大廈”的形象比喻描繪了偉大民族復興的壯麗前景,是對“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戰略方針的繼承發展,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偉大實踐與偉大民族精神的耦合關系。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遭受了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為了救亡圖存,進行了前赴后繼、艱苦卓絕的英勇斗爭,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得到繼承和發揚。在抵御西方列強侵略的過程中,面對西方先進的文化和技術,愛國主義精神除了體現抵御侵略、保家衛國的一般意義,更加突出了實現現代化和民族復興的目標訴求。以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為核心精神的五四運動,使苦苦尋求救國道路的中國人認識到了群眾的力量,并成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民族精神也有了新的內涵。中國共產黨成立伊始,就極其重視民族精神的激發,近百年來,中國共產黨逐漸成為民族精神最主要的承載者,決定了民族精神的現代走向。在馬克思主義指導和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民族精神獲得了新的動力,煥發了新的生機。
建立中國共產黨、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推進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近代以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三大里程碑,每一個里程碑也同樣是一座精神豐碑。中國共產黨建立后,經過28年浴血奮戰,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新中國,同時也形成了偉大革命精神。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人民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推進了社會主義建設,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成為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現。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人民進行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取得了新的偉大成就,形成了偉大改革開放精神,成為當代中國人民最鮮明的精神標識。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人民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賡續民族精神有了更好的實踐基礎。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重要講話中指出民族精神的偉大作用,并強調“沒有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沒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極大豐富,沒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斷增強,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他把偉大民族精神概括為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斗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形成了一個具有科學性與思想性的民族精神內容體系。創造、奮斗、團結、夢想,是新時代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時代民族精神的發展方向。
第二,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開辟民族精神新境界。回顧總結中國共產黨的近百年歷程,它的每一次攻堅克難、每一個偉大成就,都產生了重要的精神成果,構成了中國共產黨的紅色精神譜系。這一精神譜系不僅繼承和弘揚了傳統民族精神,而且為民族精神注入了新的要素,開辟了民族精神的新境界。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是民族精神發展的思想指引。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中,形成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理論成果,在奮斗目標、道路選擇、精神狀態等方面,為民族精神的豐富和發展提供了指導。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歷程激活傳統民族精神內涵,并賦予其現代意義。毛澤東同志指出:“自從中國人學會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以后,中國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動轉入主動。”在革命斗爭中,無數革命先烈堅定理想信念,不怕犧牲,以鮮血和生命鑄就了偉大革命精神。中國自古以來不乏英雄,英雄是民族的脊梁,中國共產黨人的英雄除了具有愛國和不怕犧牲的傳統民族精神要素,更有對共產主義的堅定理想信念,從而賦予了英雄“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現代意義。
中國共產黨是愛國主義精神的繼承者、維護者、踐行者,是徹底的愛國主義者。愛國主義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華民族團結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紐帶。中國共產黨把愛國主義與共產主義緊密結合起來,把愛國與愛黨、愛社會主義有機融合起來,進而賦予了愛國主義新的內涵和時代價值。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實現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為愛國主義精神的豐富和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和現實依據。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時期,中國共產黨都表現出愛國主義的堅定性、自覺性,并以維護國家利益的光輝業績,激發了全民族的愛國主義精神。正是在愛國主義精神的激勵下,全國各族人民緊緊跟著共產黨,走上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偉大勝利。
中國共產黨在歷史進程中形成的許多精神成果,都體現了傳統民族精神與不同時代精神的有機融合。在革命戰爭年代,中國共產黨的紅色精神譜系中接續寫入了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精神成果。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群眾是真正的英雄。在中國共產黨的精神譜系中,有許許多多閃光的名字,如董存瑞、邱少云、張思德、雷鋒、焦裕祿等。雖然他們都是普通的共產黨員,但是這些普通而閃亮的名字所承載的精神力量卻成為民族精神的重要體現。中國共產黨的奮斗歷程讓民族精神鮮活起來,豐富起來。這一歷程也實現了偉大民族精神的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第三,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實現民族復興。民族精神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動力源泉。在新時代,我們比以往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并需要進一步傳承弘揚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斗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
一是弘揚偉大創造精神。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創造精神的人民。進入新時代,中國人民的創造精神前所未有地迸發出來,推動黨和國家取得了新的歷史性成就,天宮、蛟龍、天眼、悟空、墨子等就是中國人民偉大創造精神的重要體現。要實現偉大民族復興,必須進一步弘揚偉大創造精神。實踐已反復證明,現代化買不來,進口不來,唯有丟掉幻想,依靠弘揚偉大創造精神創造新的奇跡。二是弘揚偉大奮斗精神。“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幸福是奮斗出來的,民族復興也是奮斗出來的。中國共產黨的近百年歷史,就是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接續奮斗的歷史。中國夢的最終實現,只能依靠中國共產黨帶領廣大人民,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不懈,持續奮斗。三是弘揚偉大團結精神。越是任務艱巨,越需要增強民族的向心力;越是艱難險阻,越需要將最廣大人民的力量凝聚在一起。弘揚偉大團結精神,全黨要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全黨的力量團結在一起。要繼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把全國人民的力量凝聚在一起。要維護民族團結,珍視民族團結,各族人民要“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團結奮進新時代。四是弘揚偉大夢想精神。近代以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成為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全國人民為這一夢想奮斗了近180年,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為這一夢想奮斗了近百年。中國共產黨是一個有偉大夢想精神的黨,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夢想精神的人民。沒有夢想,就沒有奮斗的動力。我們要始終心懷夢想,堅定自信,腳踏實地,砥礪前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作者單位:杭州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