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的文化藝術界、社會科學界委員時強調,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沒有靈魂。文化文藝工作、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就屬于培根鑄魂的工作,在黨和國家全局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彰顯了黨中央對文化文藝界、哲學社會科學界高度重視和親切關懷。
要正確處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關系,做好培根鑄魂工作。市場經濟條件下文藝不能迷失方向,文藝不能當市場的奴隸,文藝不能沾滿了銅臭氣,當兩個效益、兩種價值發生矛盾時,經濟效益要服從社會效益。文化文藝界、哲學社會科學界要“勇于回答時代課題”“描繪我們這個時代的精神圖譜,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
文化文藝創作要守正創新。我們要明方向、正導向,轉作風、樹新風,出精品、育人才,在正本清源上展現新擔當,在守正創新上實現新作為。新擔當,就要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要守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之正,要守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創造的革命文化、紅色文化之正,要守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之正。只有在守正基礎上,創新才是真正的創新,才是有生命力的創新。
文化文藝創作要表現時代的精神圖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70年砥礪奮進,我們的國家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無論是在中華民族歷史上,還是在世界歷史上,這都是一部感天動地的奮斗史詩。希望大家深刻反映70年來黨和人民的奮斗實踐,深刻解讀新中國70年歷史性變革中所蘊藏的內在邏輯,講清楚歷史性成就背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優勢,更好用中國理論解讀中國實踐,為黨和人民繼續前進提供強大精神激勵。這一重要論述彰顯了我們黨對文化文藝工作重要意義的深刻把握,是我們黨對文藝“為了誰”的價值基點的再次重申,是我們黨對文化文藝工作者的殷切期待。文化文藝創作要表現時代的精神圖譜,勇攀文藝高峰,精品奉獻人民,要成為文化文藝工作者的自覺追求。要讓文化文藝工作者的身影活躍在脫貧攻堅主戰場、在深化改革的最前沿、在普通勞動者的生產生活中。
好的文藝作品要植根于人民。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藝,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精神。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推動文藝繁榮發展,最根本的是要創作生產出無愧于偉大民族、偉大時代的優秀作品。人民是生動故事的創造者,也是精彩藝術的釀造者。文化文藝創作要植根于中華文化的沃土,好的作品要植根于文化文藝工作者對人民的感情,這種情感偽裝不來,移植不了,更改編不成。人民是創作的源頭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創作才能獲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
文藝作品要追求作品的精神高度。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文化文藝工作者、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都肩負著啟迪思想、陶冶情操、溫潤心靈的重要職責,承擔著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大家理應以高遠志向、良好品德、高尚情操為社會作出表率。要有信仰、有情懷、有擔當,樹立高遠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國情懷,努力做對國家、對民族、對人民有貢獻的藝術家和學問家。要堅守高尚職業道德,多下苦功、多練真功,做到勤業精業。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尊自重、自珍自愛,講品位、講格調、講責任。
培根鑄魂,絕不能見物不見人。中國不乏生動的故事,關鍵要有講好故事的能力;中國不乏史詩般的實踐,關鍵要有創作史詩的雄心。文化文藝工作者應成為中華傳統美德的踐行者和弘揚者,以高遠志向、良好品德和高尚情操為社會作出表率,以實際行動詮釋什么是對國家、對民族、對人民有貢獻的藝術家。
(作者:仲呈祥,系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