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透視】
編者按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高等院校應該立足自身資源,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高校教師更應該積極提升并保障自己完成這一重大任務的能力。這是必須在實踐中推進、提高的探索。今天,我們提供一些院校在這方面的努力,以推動這一探索在更多院校中走向深入、形成共振。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這是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我國高等教育要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必須重視思政教育,建立有效的保證體系,并落實于高校各項工作之中。
思政工作
立德樹人的思想保證
思想政治工作是學校各項工作的生命線。高校要全面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必須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
要創新思想政治工作。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高校要遵循教育規律、思想政治工作規律、學生成長規律,把握師生思想特點和發展需求,推進理念思路、內容形式、方法手段創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
要深入實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堅持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充分發揮課程、科研、實踐、文化、網絡、心理、管理、服務、資助、組織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機制,優化評價激勵,強化實施保障,切實構建“十大”育人體系。
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育人實效。深入實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體系創新計劃,讓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此外,要發揮課堂的育人作用,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
要主動占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全面加強校園網的建設,融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服務性于一體,利用校園主題網站和網頁為大學生學習、生活提供服務;積極開展生動活潑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對大學生進行教育和引導,使網絡成為弘揚主旋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形成網上網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思政隊伍
立德樹人的組織保證
思政隊伍是開展思政教育的關鍵,更是立德樹人的組織保證。
要明確工作隊伍的主體。落實根本任務,高校人人有責。其中,黨政干部和共青團干部負責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組織、協調、實施;思想政治理論和哲學社會科學課教師根據學科和課程的內容、特點,負責對學生進行思想理論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人文素質教育;輔導員、班主任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輔導員按照黨委的部署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班主任負有在思想、學習和生活等方面指導學生的職責。
要配齊配強思想政治工作專門隊伍。嚴格按標準配備黨務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隊伍,重點是配備好輔導員、思想政治理論課和心理健康教師。加大教育培訓力度,構建高校、省(部)和國家培訓項目體系,分級、分層、分類開展培訓。強化項目支持引領,分級實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計劃”,支持出版理論和實踐研究專著,培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項目,建設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名師工作室。
要建立并完善黨務和思想政治工作專門隊伍的激勵和保障機制。制定黨務和思想政治工作隊伍職業發展規劃,明確職務職級“雙線”晉升辦法,讓從事黨務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者有尊嚴、有地位、有奔頭。制定高校干部隊伍建設規劃,將黨務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者作為黨政管理崗位的重要來源,特別優秀的列為重點對象,有組織、有計劃地進行系統培養。完善黨務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隊伍的職稱評審辦法,努力實現職稱評審單列計劃、單設標準、單獨評審,鼓勵他們安心本職工作,盡力實現專業化職業化發展。
高校黨建
立德樹人的政治保證
辦好我國高等教育,必須堅持黨的領導,牢牢掌握黨對高校工作的領導權,使高校成為堅持黨的領導的堅強陣地。
高校黨委要進一步強化管黨治黨、辦學治校的主體責任。堅持扎根中國大地實際辦學,堅持傳播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把正確的政治方向、價值導向貫穿到立校辦學、育人育才全過程,特別是在進行發展規劃、重大改革設計時,確保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不折不扣得到貫徹和落實。
院(系)黨組織要進一步強化政治把關作用。在教師引進、課程建設、教材選用、學術活動等重大問題上把好政治關,嚴格課堂管理和教學秩序,加強對院(系)學術組織、研究機構和學生社團的引導和管理,管好院(系)網站、新媒體等宣傳思想文化陣地,堅決不給錯誤思想言論提供任何傳播渠道。
基層黨支部要進一步加強建設。要突出政治功能,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充分發揮黨員師生立德樹人的先鋒模范作用;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加強黨支部書記配備和培訓,把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真正落細落實,使黨支部成為立德樹人的堅強戰斗堡壘。
校園文化
立德樹人的氛圍保證
一所高校的校風和學風,猶如陽光和空氣決定萬物生長一樣,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成長。高校要充分發揮文化育人的功能。
要涵養優良教風。師德師風是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組織教師深入學習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的新要求,開展師德師風建設主題教育活動,加強教師教育體系建設,提高教師綜合素養,增強教師的光榮感、使命感和責任感,自覺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
要建設優良學風。合理增加學生學業負擔,嚴格課堂考勤、平時作業、學期考試、成績評定和畢業出口等學習過程的學生管理,改變學生輕輕松松過關的情況;開展朋輩教育,選樹優秀學生典型和杰出校友榜樣,引導學生珍惜韶華、勤奮學習、立志成才。
要形成優良校風。堅持開展“中國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主題教育活動,舉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傳承創新等活動,引導學生全面客觀認識當代中國、看待外部世界,堅定“四個自信”。
(作者:張艷,系四川外國語大學黨委副書記,本文系重慶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科研示范團隊資助項目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