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mp id="sgkyk"><pre id="sgkyk"></pre></samp>
    
    

    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文化哲學思考

    鄒廣文2019年05月30日09:06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原標題: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文化哲學思考

    “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理念正是基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客觀歷史現實,創造性轉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繼承發展馬克思主義所提出的中國方案,將對建立國際新秩序和全球治理作出巨大貢獻。因此,從文化哲學的角度深入探討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科學闡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一個重要學術生長點。

    當今中國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經濟的高速發展不僅帶來了國民生活水平的飛速提升,也帶來了中國世界影響力的日漸增強。中國有能力也理應為國際新秩序的構建貢獻自己的力量和智慧,而“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理念正是基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客觀歷史現實,創造性轉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繼承發展馬克思主義所提出的中國方案,將對建立國際新秩序和全球治理作出巨大貢獻。因此,從文化哲學的角度深入探討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科學闡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一個重要學術生長點。

    面對錯綜復雜的全球化問題所作出的中國判斷

    現如今,雖然人類發展已經進入一個全球化的新時代,但是在“人類命運共同體”提出之前,人類仍然沒有完全打破資本邏輯為全球化秩序所戴上的陳舊桎梏。眾所周知,現代世界秩序是在西方工業文明、資本邏輯主導之下建立的,它的形成與發展同時伴隨著資本主義全球擴張與經濟掠奪的過程。回望歷史,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及麥哲倫環球航行的成功開啟了人類的全球化時代,但也拉開了資本主義蓬勃發展及其面向全世界進行殖民侵略的序幕。資本主義在全球商貿活動與世界市場的開拓過程中,制定了有利于自身發展和擴張的國際交往規則,影響持續至今。誠如馬克思所指出的,資本主義雖然帶來了“歷史向世界歷史的轉變”,但是并沒有帶來真正的公平正義、共同發展的實現。人類的普遍聯系雖然日益緊密,但是兩極分化卻也愈加嚴重,人類社會的共同發展依舊面臨重重阻力。

    在此時代語境之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不但在發展戰略層面極大地豐富與發展了新時代中國的外交思想,而且也為當代動蕩的世界走向和平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毋庸置疑,“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提出,展現出的是完全不同于舊全球化秩序的、全新的國際關系理念,并從全人類的高度為人類未來的發展制定了一個最高目標。“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公平正義、相互尊重、共同發展、互惠共贏的共同體,是對以往“利己必損人”邏輯展開的全球化秩序的否定。中國期待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理念維護未來的世界和平,構建新型國與國之間的關系,以期實現全人類命運休戚與共、攜手發展并進的美好愿景。

    中國不僅是全球化發展的受益者,同時也是當代人類全球化發展的實踐者和貢獻者。“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提出,是一種面向世界的中國表達、中國態度。習近平主席多次強調,中國要一如既往地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要“順應世界發展潮流。要樹立世界眼光、把握時代脈搏”。“要堅持合作共贏,推動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要努力展示開放包容的國家形象,堅定世界和平發展的信心,體現坦誠開放、求同存異的大國胸懷。當代中國通過改革開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功已然受到全世界的關注,在此語境下,中國實踐摸索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也可以成為人類未來發展前景的有效實踐。就其價值訴求而言,“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倡導的是通過協商、合作的方式追求雙多贏和共贏,其核心是從全人類的角度思考人類命運,因而這種理念便超越了狹隘的民族國家利益以及傳統的國家關系,謀求的是在休戚與共的共同體中實現共生共享、和平發展。這無疑是現階段國際社會中最優的發展方向。可以說,“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提出超出了一般的概念性描述和價值判斷層面,實際上提供了一種不同于傳統西方國際關系理念的“中國特色”的國際關系理念,這一理念作為不同于西方世界觀的思想理念,集中表達了關涉人類文明未來走向的中國判斷。

    凸顯了民族與世界的文化關系

    面對世界歷史格局的變遷,需要我們從學理層面思考不同文化間如何交流互鑒,如何做到美美與共,天下大同。

    文化多樣性可以說是人類歷史上普遍恒久的特征。文化多樣性,是我們所倡導的理念。在一般意義上說,文化多樣性主要指人類文化在其表現形式上的豐富多樣,如文化內容上的差異、文化地域上的特色等。多樣性是世界文化擁有魅力的前提,無論對于世界還是一個國家,只有保持文化的多樣性,其發展與進步才是真正富有意義的。本來,文化多樣性是世界的“原生態”:處于傳統的、離散時空社會發展階段的各個民族,其文化基本上都是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下形成與發展的,因此也是各具特色的。然而,全球化使得文化多樣性面臨嚴重威脅。全球化加劇了不同文化系統之間的緊張。在世界舞臺上,每個國家和民族都期望展示自己的文化個性魅力。但是,文化發展的實際情形卻常常是:處于強勢文化一方對于弱勢文化采取了“文化霸權”或“文化殖民”,試圖將自己的文化價值觀強加于對方。由此導致的文化沖突就在所難免,英國史學家湯因比曾經用“挑戰與應戰”來指稱這種文化互動模式。

    今天,許多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經常在“文化普遍性”與“文化個性”之間糾結。在人類全球化發展的今天,守護文化多樣性,是關涉人類文化發展未來的大問題。習近平主席在2014年9月舉辦的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開幕會上講話時強調:“應該維護各國各民族文明多樣性,加強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相互借鑒,而不應該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這樣世界文明之園才能萬紫千紅、生機盎然。”那么,如何致力于文化多樣性的形成與發展呢?

    首先,要注意把握文化個性同普遍性、民族性與世界性之間的合理張力。人類的現代化實踐推進了全球文化的交流和溝通,但不可能完全取消文化生產和消費的本土性,因為人類需要結構的差異性和理想欲求的豐富性,只能由文化的多樣性來表達和滿足。文化的恒常價值常常是滲透于文化多樣性之中的,因此我們必須以文化多樣性來抵抗、糾正、平衡單一的資本與市場邏輯,不能讓現代化、工業化以及物質的增長取代文化的進步、精神的富有。唯其如此,人的全面而自由發展的理想才可能真正實現。

    其次,在今天文化多樣性背景下,不同文化間需要培養寬容精神。寬容性原則是文化一體化時代不同文化間理解與溝通的基本準則,它意味著我們要以一種包容的、不抱偏見的心態來看待與自己相異的文化。尤其是不要看到別人的文明與自己的文明有不同,就感到不順眼,就要千方百計去改造、去同化,甚至企圖以自己的文明取而代之。誠如習近平主席5月15日在出席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并發表主旨演講時所指出的,“人類只有膚色語言之別,文明只有姹紫嫣紅之別,但絕無高低優劣之分。我們應該秉持平等和尊重,摒棄傲慢和偏見,加深對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異性的認知,推動不同文明交流對話、和諧共生”。唯有寬容,才有文化的繁榮與人類的進步。那種把他者文化視為異端,只將本位文化定于一尊的時代必將終結,人類未來將在寬容的心態下體認各種文化的生動性內涵。

    再次,在不同文化主體之間,要倡導有創建的交流、理解與對話。這種文化理解是一個雙向承認的過程:首先是接觸“他者”文化以認識“自身”文化,然后是了解“自身”文化以理解“他者”文化。前者是自覺、內省,后者則是寬容禮讓、平等開放。我們提倡在平等基礎上的對話,就意味著承認“他者”文化的合理性、存在價值,通過平等對話來借鑒、吸收有益于自己文化的因素,實現自身文化的創新與發展。

    努力從各個層面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具體實踐

    與過去兩百年世界范圍內的現代化、資本化有所不同,新時代全球化意味著不同的主體與主體、主體與共同體或者說不同的共同體與共同體之間一次次突破固有屏障、日益展開密切的全方位交流,尤其在進入21世紀以來,互聯網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技術、量子通信技術的爆炸式發展,人與人之間的聯系愈加緊密,人類的普遍交往呈現出“零距離”“零時空”的態勢。而習近平主席所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迄今為止中國在世界舞臺上發出的最強有力的聲音。從文化哲學的視野看,習近平主席對未來人類文明將走向“命運共同體”的判斷,是著眼于未來人類和平與發展所做出的文化交融中如何實現“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的新詮釋。因此,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具體實踐中,最重要的還是每個國家民族要自覺維護文化多樣性,強調彼此之間相互培育、相互欣賞、相互借鑒。

    我們要葆有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情懷。今天的中國,已進入與世界深度互動階段。國與國之間的相互尊重一直是我們所恪守的外交理念,各國體量有大小、國力有強弱、發展有先后,但都是國際社會平等的一員,都有平等參與地區和國際事務的權利。所以必須堅持各國間的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堅持不同文明之間的兼容并蓄,在不同文化主體之間,要倡導有創建的交流、理解與對話。尤其要尊重各國自主選擇的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中國作為正在走近世界舞臺中心的國家,意味著要對世界和平與發展肩負起更大的責任,對人類文明進步作出更大的貢獻,積極推動和諧世界的建構。

    我們要努力涵養“上善若水,有容乃大”的實踐智慧。只有包容,才能讓世界更美好。開放的中國正走在發展的途中,中國正以自己的行動告訴世界,中華民族是寬厚包容的,我們正在努力求同存異、聚同化異。在強國心態、大國心態逐漸替代弱國心態、窮國心態的過程中,中國人并沒有累積起“國強必霸”的心理基因,而是更多地體現出“包容中庸,協和萬邦”的情懷,正努力致力于建設一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作者系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清華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研究員)

    (責編:孫爽、程宏毅)
    国产第一福利精品导航| 国产亚洲精品看片在线观看| 久久永久免费人妻精品| 国产真实乱人偷精品| 亚洲精品成人网站在线播放 | 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区| 国产精品真实对白精彩久久| 精品免费tv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播放| 精品人妻久久久久久888| 国产亚洲精品拍拍拍拍拍| 国产精品香蕉在线观看不卡| 青草午夜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久久| 中日精品无码一本二本三本 |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www|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偷拍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亚AV| 2022国产精品视频| 精品福利资源在线| 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无码| 国产精品夜夜春夜夜爽久久小|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精品一区| 国产一成人精品福利网站| 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不卡|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精品秒拍| 亚洲人成色777777精品| 亚洲欧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免看国产| 精品无人区麻豆乱码1区2区 | 国产精品国产国产aⅴ| 久久精品日韩av无码| 精品国产第一国产综合精品| 99re5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福利青草精品资源站|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福利| 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1024精品免费| 亚洲国产精品碰碰| 欧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