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人類歷史上最偉大和最具革命性的理論學說,作為引領我們黨不斷發展壯大進而取得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巨大成就的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因科學的思想內涵、耀眼的真理光芒、崇高的實踐指向和普遍的價值關懷,在全世界和中國大地上經久地高高飄揚。正如習總書記所言:“在人類思想史上,就科學性、真理性、影響力、傳播面而言,沒有一種思想理論能達到馬克思主義的高度,也沒有一種學說能像馬克思主義那樣對世界產生了如此巨大的影響。”全面審視馬克思主義的價值立場,對于我們理解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使命擔當具有重要的理論啟示意義。
一、全面審視馬克思主義的價值立場
馬克思主義的價值立場是什么?我們不能從單一維度來考察,它體現的是階級性、民族性和人類性三者的有機統一,這可以從馬克思主義關于無產階級革命、世界民族運動和全人類解放的深刻洞見中找到答案。
第一,階級性。馬克思主義具有鮮明的階級性,致力于通過無產階級革命推翻資本主義制度,建立一個沒有壓迫和剝削的政治秩序。馬克思所處的時代正是資本主義大繁榮同時也伴隨著大危機的時代。一方面,資本主義推動著生產力的極大發展,創造出了比之前一切時代總和還要多的社會財富。另一方面,資本的貪婪驅使其無節制地追求剩余價值,造成了普遍的社會不公。因此,馬克思始終將為處在社會底層的民眾鼓與呼作為自己最重要的價值底色,將無產階級革命作為其畢生的政治追求。他不僅以其科學的理論體系為建立一個沒有壓迫和剝削、人人平等而自由的理想社會指明了方向,而且還身體力行投入到轟轟烈烈的歐洲工人運動之中。正是由于鮮明的階級立場,馬克思主義一經問世就與當時歐洲國家內部大量處在被剝削和奴役的底層民眾產生了強烈的情感共鳴,極大地鼓舞了他們反抗資產階級統治、消滅私有制的斗爭,從而使社會主義從理論走向實踐,從空想變成現實。盡管當時歐洲建立工人階級政權的努力遭到失敗,但馬克思主義以真理力量和實踐精神使世界開始系統反思資本主義制度的內在缺陷,并推動西方國家逐漸修正自由放任的經濟社會政策,進而通過政府干預、福利保障以提升社會大眾的權利地位,為促使其國內秩序的公正合理提供了重要動力。
第二,民族性。馬恩在創建其科學理論體系的時候主要著眼點是歐洲,但其影響無疑是世界性的,對當時及后來世界各地的民族民主革命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特別是到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自由資本主義過渡到壟斷資本主義階段,世界上的殖民地半殖民地被瓜分殆盡,并被強行納入世界資本主義體系之中。對于廣大亞非拉地區而言,它們遇到的主要問題并非資產階級的剝削,而是本國封建專制勢力和帝國主義列強的雙重壓迫。面對這一新現實,馬克思主義者不斷與時俱進。列寧提出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斗爭也是世界無產階級革命一部分的重要論斷,并號召全世界無產者和被壓迫民族聯合起來,共同推翻世界資本主義強加于他們的奴役。因此,我們看到蘇聯通過建立共產國際幫助世界上很多國家建立馬克思主義政黨,指導和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民族解放運動。而這些政黨一經建立,其核心任務就是外爭國權、內爭民主,掀起了反對帝國主義列強和本國封建專制或買辦勢力的民族民主革命。這樣,社會主義實現了從一國到多國、從西方向東方的重要轉向。可以說,社會主義革命國際化的過程就是廣大被壓迫民族實現政治覺醒,進而爭取民族獨立和主權平等的偉大進程。
第三,人類性。馬克思主義的格局和視野不僅僅限于無產階級革命在一國或多國的勝利,其最終的目標是要實現全人類的解放,實現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實現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離不開政治組織的保障,即馬克思提出的“自由人的聯合體”。《共產黨宣言》對此作了深刻描繪:“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基本條件”。我們可以把“自由人的聯合體”與習總書記關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進行類比。前者描繪的是物質生產力高度發達,人類高度自由自覺的共產主義社會。后者要構建的是一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和清潔美麗的世界。二者都是對未來理想世界的追求,都是以人類的共存和自我解放為終極目標,都要求消除世界上的壓迫和不公。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我們建構起“自由人的聯合體”的必經階段,只有超越世界沖突不止、紛爭不斷的惡性循環,超越國家利益最大化和自我中心主義的思維陷阱,人類才能真正和平共處、合作共贏,進而最終達至共產主義的理想狀態。當然,不管是“自由人的聯合體”,還是“人類命運共同體”都需要與世界的當前現狀相結合,與各國的發展實際相對接,實現遠大理想與階段性目標相統一。只有這樣,這些理想化的訴求才不是虛無縹緲的東西,而是具體地歷史地活生生地社會實踐。
二、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使命擔當
通過上述論述,我們不難看出馬克思主義的價值立場具有鮮明的階級性、民族性和人類性,體現了無產階級革命、世界民族運動和全人類解放的高度統一。彰顯馬克思主義的價值關懷,實現目標宏大的革命任務,離不開一個具有高度政治覺悟、代表先進生產力和最廣大人民利益的政治組織,即馬克思主義政黨。因此,我們看到自19世紀以來,世界各國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不斷發展壯大,尤其是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和發展對于反抗民族壓迫、改變世界不公做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書寫了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偉大中國篇章。
黨的十九大宣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那么,對照馬克思主義的價值立場和不變初心,中國共產黨在新時代的歷史使命是什么?這就是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的:“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人類謀大同”。這“三為”與馬克思主義階級性、民族性和人類性的價值立場高度契合,進一步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價值底色和不變初心。
首先,從馬克思主義的階級性上講,中國共產黨必須為人民謀幸福。“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由小到大、從弱到強,關鍵就是始終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在中國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新時代,我們必須矢志不渝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牢牢把握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這一社會主要矛盾,致力于消除貧富差距和社會不公,建立一個公平正義的社會,讓改革發展成果惠及廣大人民。換言之,在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階級性正是蘊含在我們堅守人民立場、為人民謀幸福的偉大實踐之中。
其次,從馬克思主義的民族性上講,中國共產黨必須為民族謀復興。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我國從一個積貧積弱的發展中國家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國家面貌和實力地位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一樣,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當然,越是接近于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目標,國家面臨的風險挑戰也就越大。因此,在新時代,我們必須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有步驟分階段地深入推進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各領域工作,不斷推進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懈奮斗。
最后,從馬克思主義的人類性上講,中國共產黨必須為人類謀大同。面對世界層出不窮的全球問題,面對紛爭不斷、沖突不止的國際現實,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中國共產黨不能也不會缺席。黨的十九大開宗明義:“中國共產黨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政黨,也是為人類進步事業而奮斗的政黨。中國共產黨始終把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作為自己的使命。”這一表述進一步明確了中國共產黨的世界義務和全球胸懷,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一貫的國際主義精神,為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具體而言,中國共產黨要繼續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牢牢把握中國夢與世界夢的連通,為解決世界共同面臨的問題提供中國方案、貢獻中國智慧,與國際社會一道推動人類進步和正義事業不斷向前發展。
【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西部項目“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全球治理能力建設研究”、西南財經大學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項目“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思想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系西南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西南財經大學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