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mp id="sgkyk"><pre id="sgkyk"></pre></samp>
    
    

    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郭剛:中醫體用論建構的邏輯向度

    郭剛2019年05月23日08:40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國家社科基金專刊

    作者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醫哲學體用論研究”負責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教授

    中醫學在長期臨床實踐中形成自身獨特的體用論,擁有體用可辨、體用轉化、體用可調的內在邏輯,用以指導中醫養生保健和臨床診療,使人體達到“陰平陽秘”的平衡狀態。

    體用可辨

    中醫體用關系之間密不可分,離體無用,離用非體,蘊含著有無、虛實、本末等體用可辨的關系。以醫道和醫術兩個層面辨析體用關系,對中醫臨床思維有著重要指導意義。

    關于醫道。中醫以整體思維模式認識人體生命世界,研究對象是以自然系統、社會系統、生理系統相互協調和作用為“體”,內含著生命系統內外及其系統內部有機感應之“用”。“道”是中醫運思方式中最重要的、靈魂式的哲學概念,貫穿于中醫辨證思維之中,成為中醫整體辨證論治的理論前提和基礎。就本質而言,道不是實體物的認知對象,但又確然實在,是為“至道在微,變化無窮”,“是則至數極而道不惑,所謂明矣”。中醫擁有宇宙生命視域下的醫道精神,把人與自然相感通的根本視為“體”,將內在的互為制約和作用關系視為“用”——以陰陽五行理論闡釋,是以隱喻的形式表征生命存在特質。這種體用相合的研究對象不是機械的、物理的一般存在物,而是“有機的生命宇宙”。中醫的醫道精神揭示了人體生命存在是有著潛在的“盲目”感應性和網絡性的,是有機聯系作用的表現形式,見證了中醫以醫道為體與以變化之機為用的致思路向。

    關于醫術。中醫在醫道精神指導下以人體生理結構為體,以功能和作用機制為用。中醫四診反映人體的體用關系信息,包括形體部位、神情、程度、屬性等體用一源、即體即用的表達形式,被醫家通過望聞問切四診合參來獲取——如以脈象、舌象、面象等形式,得到人體不同部位及其屬性的基本信息和特征。四診合參的本質是將五臟及其所屬五華、五充等相聯系,且與四時陰陽在運動功能之象上達成一致,形成一個個體用一源的相對獨立的系統。它是基于真實器官之上而超越之的整觀功能器官概念的認知方法,能將五臟與陰陽、五行聯系起來,蘊含著以“五臟之象,可以類推”的邏輯推理方法,確立了體用可辨的整體思維方式。

    體用轉化

    中醫臨床診治原則是“治病必求于本”。“本”即陰陽。中醫體用論是基于陰陽學說之上對人體形質與功能復雜關系的理論探究,具體以陰陽的體用關系變化來說明人體變化、臟腑病機,探究病癥特點和藥物功效等。陰陽是解釋宇宙萬物存在的對待關系,且賦予不同存在物的對待特征,卻沒有固定的物質所指,只代表事物的屬性和動靜趨勢。在陰陽對待關系中,陰陽相輔相成,互根互用,體用一源,內含著體用相互轉化的循環路徑,即陰的轉化方向是陽,陽的轉化方向是陰,是為“陰陽轉化”,表征著體用轉化。基于此,陰陽概念的使用將中醫學的研究引向偏重于人體功能狀態,相對淡化器質層面。

    在藏象學系統中,陰陽體用轉化是相當明顯的。陰屬于靜,為體;陽屬于動,為用。陰轉化為陽,則為用;陽轉化為陰,則為體。從體用互變的角度看,中醫藏象學一方面強調藏者為體,通者為用,故五臟為體,六腑為用;另一方面又強調臟體陰而用陽,腑體陽而用陰,且腑以入為陽、以出為陰。而且,從臟腑與情志的關系看,臟腑所化生和儲藏的氣血陰陽是精神情志活動產生的物質基礎,同時人的精神狀態和七情變化也時刻影響著臟腑氣血的功能活動,表征著功能的體用轉化。

    人體疾病也無不體現著體用轉化,主要包括由實轉虛、由虛轉實、由表入里、由里出表等體用互化表現。從致病因素看,即使感受同一致病因素,由于體用關系變化的個體性差異,邪隨體化(從化),可表現出不同的證候。相反,即使感受不同的致病因子,由于體用關系變化相同,邪隨體化(從化),也會表現出相同的證候。正是基于體用互化的多維維度,中醫體用論一方面強調體的可變性(用也是變化不已),位相為體,功效為用;另一方面強調體的相對固定性和用的穩定性,以生理性形態與功能性反映的對待關系解讀生命世界。

    體用可調

    體用可調的本質就是保持體內的動態平衡以及身體與外界的整體衡動關系。中醫理論以生命活動的整體觀為指導,治療疾病講究“以調氣之虛實,實則瀉之,虛則補之”,或補其陰,或溫其陽,或益其氣,或利其濕,或開其郁,或疏其血,以恢復人體的陰陽平衡,體現“以平為期”“治病求本”的治療原則。如此,中醫治療和調理的方法是多元的,如補體助用、補用為主、體用同調等。

    對于個體調理而言,人有先天之體和后天之用的區別,能夠通過后天之用來調節先天之體;然而,體質先天的穩定性是相對的,每一個體在生長壯老的生命過程中,受環境、精神、營養、鍛煉、疾病等內外環境中諸多因素的影響,而使體質發生變化,從而使得體用關系既具有相對穩定性,又具有動態可變性。這種特征說明個體體用關系在先天稟賦、后天生長發育過程中是與外界環境相適應而形成的個性特征,是體用可調的理論基礎。

    就治療方面,中醫體用論強調一方面通過藥物及有關治療方法可糾正機體陰陽、氣血、津液失衡,是以調體為基礎,另一方面通過調節功能形式來糾正偏頗的身體,以調用為主。中醫重視對疾病與證候的內在聯系及對方藥等治療應答的不同反應,是實施個體化診療、貫徹“因人制宜”思想的具體實踐依據。同時,體用可調也是踐行中醫“治未病”的理論指導與臨床實踐相結合的特色。《內經》提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旨在調用和養體的統一,體中有用,用中有體,周而復始,這本質上是與著名醫家張景岳提出的“善補陰者,陽中求陰;善補陽者,陰中求陽”一句互證。這里,體用可調既是調理亞健康的重要手段,又是預測疾病發展、轉歸、預后的重要依據。

    (責編:孫爽、程宏毅)
    9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热6| 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网站|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中| 国产在线午夜卡精品影院| 亚洲乱人伦精品图片| 国内精品99亚洲免费高清| 精品亚洲视频在线| 揄拍自拍日韩精品|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 亚洲福利精品电影在线观看| 玩弄人妻少妇精品视频| 精品国产美女福利到在线不卡| 精品一区二区91| 老司机在线精品视频|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免费网址|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亚洲小说专区| 国自产拍 高清精品| 少妇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6一12呦女精品| 卡一卡2卡3卡精品网站| 思思re热免费精品视频66| 亚洲精品高清久久| 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99| 久久精品无码免费不卡| 老司机免费午夜精品视频| 国内精品videofree720| 精品久久久久久婷婷| 98精品国产高清在线看入口| 国产国产精品人在线视|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午夜鲁丝片 | 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v久久久无码精品| 韩日美无码精品无码|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国产| 日本五区在线不卡精品|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99热门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亚洲视频国产精品|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