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mp id="sgkyk"><pre id="sgkyk"></pre></samp>
    
    

    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微信民族志:文化書寫新形式

    潘玥斐2018年05月16日08:34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原標題:微信民族志:文化書寫新形式

      互聯網時代自媒體迅速發展,微信書寫的出現正在悄然改變著人們的生活。作為文化書寫的一種新形式,微信民族志的出現正受到越來越多學者的關注。

      人人皆可為“微田野”工作創造者

      有學者表示,我們正處于一個社會轉型和文化轉型的時代。網絡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強化了這個時代的人們基于網絡即時性共享和跨越空間的聯結方式。從某種意義上講,社會學、人類學和民族學都應該勇于把握時代脈搏,探索發現并研究分析新的文化類型和文化現象。

      所謂微信民族志,可以被看作是基于移動互聯網的網絡現實空間,或微信社群的田野工作文本及參與觀察記錄。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教授趙旭東表示,基于現實的社會情境,出于人類學的學科關懷,將研究聚焦于微信和自媒體這類當前社會標志性技術對中國社會生活的影響,顯得十分必要。當更多人借助微信界面呈現自我、剖析自我、理解自我、表達自我時,一種社會性的力量便會逐漸醞釀形成。我們尤為需要關注這種力量的生成邏輯及其對社會、文化的影響。與此同時,要注意到人類學的田野有一部分也開始從線下轉換到了線上,轉換到了語音和視頻聊天中,盡管線下的田野仍牢固地存在,但也不能忽視這種微信空間提供的田野工作的機會和可能。

      哈爾濱工業大學人文社科與法學學院教授唐魁玉認為,微信民族志為網絡社會結構和虛擬社會生活的研究,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記錄社會記憶或生活史的媒介載體。微信民族志研究對微信空間中的熟人關系、生人關系和半熟關系的人們之間的話語互動、文本交流及田野日志進行匯集,正在使傳統社會人類學、文化人類學的田野工作方法得到一次更新和補充。微信民族志這種人類學田野作業方式的出現,使得我們所處的微信網絡化時代在個體化和社會化維度之間,又平添了一種人類主體記憶的書寫方式。與其說人類學家的研究投向了“微田野”的視域,不如說每個微信生活者皆可成為“微田野”的親密觀察者和創造者。

      關注新時代社會情境與生活世界

      在當前時代背景下,微信民族志研究快速發展,積累了一批研究成果,形成了一些值得關注的研究領域。唐魁玉認為,當前的微信民族志研究最值得關注的領域,包括微信民族志的社會人類學研究對象、意義、概念詮釋與方法論研究,及其與社會發展質量的關系研究等。盡管主要作為自媒體呈現的微生活世界已經不可或缺,但它不只是自我身心釋放的場域,還應該且必須接受來自包括國家相關網絡法規在內的約束與治理。相比之下,人類學家關注的“微田野”現象,是原生態的知識生產和日常生活物化體系的第一手資料。

      趙旭東表示,微信民族志需要關注的,首先是新時代的社會情境和生活世界。需要通過把握微信和自媒體本身的存在方式、運作邏輯及其對于人們生活和觀念的諸多影響,審視真實的社會生活中的微信和自媒體。其次,需要把握基于微信和自媒體的廣泛使用及影響,是否有更新人類學文本書寫范式的可能。最后,要關注這種新的書寫范式甚至新的田野調查方式的出現,更要把握這種“新”的創“新”之處及其背后的隱喻。此外,需要格外關注微信和自媒體使用背后蘊含的社會結構、文化要素和社會、文化、個人之間的互動邏輯。

      加強跨學科多領域集中研究

      有學者認為,隨著微社會、微生活的發展變化,微信民族志研究還會向更全面、更深度、更精細化的自媒體網絡領域延展,海外社群微信民族志、公共社群微信民族志和私人社群微信民族志等,都將進入微世界日常生活的研究視野。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研究員張繼焦表示,微信民族志一般做的是比較分散的個案研究,應當考慮如何把分散的研究集中起來。從表面上看,微信提供了一種新的交流方式,但實際上它也提供了一種新的社會結構、社會關系,應當更加關注這種新的社會結構的形成。

      唐魁玉認為,未來一個時期,微信民族志的發展既有賴于國內外人類學家在學科內部的推進,又有賴于與社會學、傳播學、心理學、歷史學、文學、文化學等學科學者之間的廣泛交流和交叉融合的外部推進。同時,還有賴于將目前微信民族志研究與傳統的現實人類民族志、歷史人類民族志研究維度進行比較研究。未來微信民族志研究還應觀照微社會、微文化的總體結構與精細化生活方式。如此,才能更好地認識和把握網絡微社會的本質與演進規律。

      趙旭東表示,推進微信民族志研究離不開學者的積極參與。目前,越來越多的學界同仁意識到微信和自媒體對于社會科學研究的重要價值,并且已經出現跨學科視角的研究。同時,還需要有大量的基于微信和自媒體方面的田野調查,為微信民族志研究提供豐富的、有價值的資料。除此以外,學者可以與相關互聯網企業合作,了解關于自媒體應用更為全面的知識和信息。當然,在目前大力強調網絡安全的背景下,相關方面的研究也離不開政府部門的支持。總之,期待更多的力量加入對微信民族志和自媒體的人類學研究中,讓學科、學術、學問更好地回應新時代的社會生活和文化轉型。

      記者 潘玥斐

    (責編:孫爽)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2020|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播放器下载| 3d动漫精品一区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无人区无码乱码毛片国产|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国产|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app | 99re66热这里都是精品| 51午夜精品免费视频| 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线第| 99久久99久久久精品久久| 香蕉在线精品一区二区| 7m凹凸精品分类大全免费| 久热精品视频第一页| 国产精品自在线天天看片| 国产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大香伊蕉在人线|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肥胖| mm1313亚洲精品国产| 国产精品欧美成人|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观看不卡| 国产av无码久久精品| 成人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9视频这里只有精品|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 国产A三级久久精品| 日韩精品成人无码专区免费|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99| 久久久久久一品道精品免费看|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日韩av| 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视频|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久久久国产精品va麻豆|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VA| 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 在线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欧洲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