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mp id="sgkyk"><pre id="sgkyk"></pre></samp>
    
    

    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李曉峰:鑄牢中華民族文化共同體意識

    李曉峰2018年05月08日15:19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國家社科基金專刊

    作者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新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研究史”首席專家、大連民族大學教授

    從長遠和根本上看中華民族大團結,必須持續增強文化認同,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進而積極培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文化共同體意識在這個意義上成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根基。從這一視角出發,我們需要不斷展開中華民族文化尋根和文化建構的有機互動,需要在文化傳承中創新、在多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中豐富和發展中華優秀文化,以實現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培育走向自覺。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華民族文化共同體意識的歷史血脈

    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史,也是中華民族文化形成和發展的歷史。其中一個重要規律,就是中華各民族文化始終在相互對話和碰撞中交匯、交融、交流;一個主導趨向,就是以漢文化為主體,各民族之間文化認同不斷加深,中華民族文化整體實力不斷壯大;一個最終結果,就是形成了源遠流長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歷史血脈,這是中華民族文化共同體寶貴的歷史資源和思想財富。

    中華民族文化共同體的發展歷經5000多年滄桑歲月,堪稱人類文化史上的奇跡。隨著華夏族“滾雪球”式的壯大,伴隨著農耕文化的進步,至夏商周三代初步形成了以禮儀為核心的文化體系。春秋戰國時期,以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思想為代表的開放多元的思想體系,進一步促進了文化的發展。物質、精神、制度等方面的發展成果,全面體現在哲學、史學、文學、音樂、舞蹈、繪畫、建筑、天文、軍事、醫藥等方面。與此同時,在物質、精神、制度等層面的對抗與交鋒中,其他民族在各自歷史發展中也形成了本民族獨具特色的思想文化體系。特別是游牧文化和漁獵文化的匯入,豐富了中華文化的結構類型。各民族之間的文化交往、交流也從未間斷過對其他民族先進文化的借鑒。

    其他民族對中原地區漢族文化的吸收、借鑒與接納,有力推進了本民族文化發展。如,遼代契丹族學習漢語,對唐宋典章制度的借鑒,對孔子的尊崇;蒙古族、滿族、回族以及南方各少數民族對中原先進文化的借鑒,都有生動的案例。而中原地區漢族也廣泛吸收其他民族文化。如,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漢唐以后“胡樂”對中華民族音樂體系的完善等,意義和影響都為歷史所見證。同時,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和影響從來都不是單向的。文成公主跋涉“唐蕃古道”,把中原文化的火種播入雪域高原,大批藏族子弟也沿“唐蕃古道”赴長安研習漢學,成為漢藏民族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話。契丹后裔耶律楚材的儒學修養深厚,不僅將儒家治國理念融入蒙古治國理政方略,而且深諳農耕文化和游牧文化之間的差異,為兩種文化的交融作出了歷史貢獻。

    由此,中華各民族血緣基因也呈現出以本民族基本血緣為主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歷史圖譜。范文瀾曾用黃河之水從星宿海一路吸納無數溪流而成浩蕩之勢,形容漢族血統構成的復雜性,“誰也不能取一杯黃河水說這是星宿之水”。漢族如此,其他民族也是如此。這是由中華各民族自古至今共同的生存空間、共同的自然地理和文化地理決定的,是由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決定的。正是在祖國的這片遼闊土地上,形成了中華各民族文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歷史血脈。

    歷史證明,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積極、主動的交融與借鑒,將共同推進民族關系高度融洽、民族文化高度繁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創造性繼承這種歷史血脈,創新性延續這種歷史血脈,是鑄牢中華民族文化共同體意識的歷史根基。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中華民族文化共同體意識的思想基礎

    在如何處理各民族文化關系問題上,費孝通提出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并將之視為“天下大同”的基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在繼續倡導“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同時,還要從培育和鑄牢中華民族文化共同體意識的高度,賦予更新的要求和更高的目標:要將“各美其美”強調的每一個民族都有認同本民族文化的權利,提升到每一個民族都有培育好、發展好本民族文化的責任和義務的高度;要將“美人之美”從倡導尊重各民族文化差異,提升到促進各民族文化共生并存、共同發展的文化共同體意識的高度;還要提升“美”的品質,無論是“各美”之“美”,還是“美人”之“美”,都應是各民族優秀文化,特別是優秀傳統文化。

    文化共同體這一概念,承認和強調了不同民族文化的不同特征和結構關系。但是,傳統文化并不都是優秀文化。中華民族文化共同體,應是各民族優秀文化的共同體。新時代“各美其美”首先要求各民族對本民族傳統文化進行“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的甄別,在此基礎上,發揮本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作用,為中華文化增益補闕;同樣,“美人之美”也應對“尊重差異”進行袪魅,要以是否優秀和能否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思想資源和精神動力為價值標準,對不美之“美”說“不”,這樣才能為中華民族共同體提供有力支撐。例如,習近平同志多次強調要“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這本身就是從中華傳統文化中萃取和提煉出來的優秀文化基因。而與之相對應,中國傳統文化中那些陳舊觀念,無疑都在剔除之列。審視其他民族傳統文化,同樣存在這樣的問題。因而,面對新時代人們豐富的文化訴求,如何完成好對傳統文化的去粗取精,要求我們在兼顧對傳統文化進行深入的民俗學、歷史學、文化學等方面學術研究的同時,積極探索傳統文化與現代訴求的創造性轉化路徑,進而既實現對傳統文化“材料”的保存、保護,又從中汲取研究和相應的文化價值。

    因此,如果說“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是中華民族文化共同體意識的事實、價值取向和思想基礎,那么,將“美”的標準提升到優秀傳統文化的高度,建構更高質量的新時代“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價值體系,才能使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在為本民族復興提供精神動力的同時,確保中華文化的先進性,有效增強中華文化共同體的生機活力。

    共有家園,共同建設:中華民族文化共同體意識的行動旨歸

    中華各民族文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歷史血脈的創造性轉化,“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創新性發展,最終體現在共有精神家園要共同建設的理念和行動上。

    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是中華各民族的共同精神歸宿,體現了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共同命運、共同理想和共同信念,它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有了明確具體的指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須由各民族共同建設。能否激發各民族建設共有精神家園的熱情和創造力,成為問題的關鍵。

    要“講清各民族的歷史”,既要肯定民族文化在中華民族文化共同體中的歷史地位和貢獻,又要指出各民族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負有的責任和義務。當前,充分闡釋中華民族凝聚力形成歷史,挖掘弘揚各民族愛國主義傳統和精神,尤其重要。

    要解決好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不均衡問題。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有的民族直接從奴隸社會進入社會主義社會。這些民族與黨和國家一起,共同面對和戰勝了各種挑戰,積累了寶貴經驗。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習近平同志“少數民族一個不能少”的思想,正是繼承和發揚了這一革命文化的優良傳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解決少數民族地區發展不均衡問題,成為培育中華民族文化共同體意識的基礎性工作。

    要提煉好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共有的理想信念、價值理念和思想精華。充分挖掘和匯集各民族文化自信的當代價值,具有重大意義。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靈魂,本質上是對民族生命力的自信,推動中華民族砥礪前行的精神動力,正是這種民族生命力的高度自信。各民族文化自信薪火相傳,中華文化才會生生不息。因此,不能離開各民族文化自信的提煉、匯集來泛論中華文化自信。只有積沙成塔、涓流匯河,共同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才能鑄得更牢。

    (責編:孫爽、程宏毅)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吹潮| 精品国产精品国产偷麻豆| 精品午夜国产人人福利| 亚洲av纯肉无码精品动漫| 亚洲第一极品精品无码久久| 免费在线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区6| 国产精品成人A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婷婷综合在线精品| 久草热8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私拍国产福利在线| 精品人体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精品国产亚洲欧洲| 国产精品入口在线看麻豆|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夜色AV网站| 国产精品成人国产乱一区| 热99re久久精品精品免费| 国产精品福利一区二区|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66| 99热成人精品热久久669|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免费一区二区| 色综合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亚洲|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五月天| 97在线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午夜久久| 合区精品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区| 国产一精品一AV一免费孕妇| 国产精品九九九久久九九|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无码绿巨人| 国产精品视频二区不卡| 奇米影视7777久久精品人人爽| 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久久久g0g0午夜无码精品|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无码| 亚洲区日韩精品中文字幕| 九九精品久久久久久噜噜|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