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mp id="sgkyk"><pre id="sgkyk"></pre></samp>
    
    

    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滇藏緬印交角地區交流互動發展史研究中期檢查報告

    2017年12月11日10:33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一、 研究進展情況

    1、研究計劃總體執行情況及各子課題進展情況

    (1)研究計劃總體執行情況

    調整優化項目總體設計和實施計劃,召開滇藏緬印交角地區交流互動發展史研究開題報告會。2016年7月5日,開題報告會順利召開。會議邀請西南民族大學原校長趙心愚教授、中央民族大學原副校長喜饒尼瑪教授、四川大學長江學者石碩教授、大理大學校長張橋貴教授、云南省社科院原副院長賀圣達教授、云南大學原副校長林超民教授、云南大學長江學者周平教授、云南大學方鐵教授、云南大學王文光教授,基本囊括了國內對這一領域的主要研究專家組成開題會的評議專家組。課題組負責人周智生教授、子課題負責人何耀華研究員、高志英教授、李曉斌教授、呂昭義教授、何躍教授等參加了開題報告會。會上,評議專家對課題進行悉心指導,認為該項目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課題組開題準備充分,團隊結構合理,研究基礎扎實,研究思路清晰,研究內容充實,評議專家組一致同意項目通過開題;專家組同時對項目研究內容的調整優化、研究目標的進一步凝練、項目最終成果的呈現形式等,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課題組認真聽取了專家組的評議,并就相關問題及時進行請益交流。同時,開題專家和課題組還圍繞滇藏緬印交角地區交流互動發展史研究的相關熱點和難點問題,展開了學術討論和對話交流,加深了課題組對這一特殊區域歷史問題研究的認識、拓展了資料獲取線索。開題討論會結束后,課題組立即根據專家意見和建議,對相關研究問題進行論證、修訂和完善。

    全面搜集整理課題資料。作為一個歷史學的基礎類研究課題,歷史資料的搜集整理是課題研究能否順利完成和取得創新突破的關鍵工作。開題會結束后,課題組及時召開會議,討論吸收專家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并就接下來的課題資料搜集整理工作進行安排部署。首先,制定各子課題的資料收集計劃,建立子課題之間文獻資料共享機制;其次,各子課題根據研究需要確定了資料搜集和調研的地點;最后,確定了資料搜集整理的重點,除了漢文文獻資料外,還要注重和加強對考古資料、藏文資料和相關外文資料的搜集工作。會后,各子課題按計劃開始分頭搜集相關資料,并根據研究需要進行必要的整理和分析。為保證課題資料搜集整理的進度和質量,除各子課題分頭搜集整理相關資料外,課題組還在學校選聘了冷婷、孫彥閣等多名碩士研究生作為科研助理,指定課題組成員張黎波帶領他們常年在辦公室專心從事課題資料的搜集整理工作。2017年4月14日,課題組召開碰頭會,各子課題組分別匯報了課題資料的搜集整理情況和下一步的工作計劃。目前,課題組已完成了課題資料的初步搜集整理工作,編成了“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滇藏緬印交角地區交流互動發展史研究’參考資料要目”、“《申報》有關緬甸史料輯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滇藏緬印交角地區交流互動發展史研究’史料初編”等階段性成果,接下來將隨著課題研究的新進展和新發現,進一步深入挖掘補充相關資料。

    組織成員赴印度東北部和緬北地區考察,調研搜集資料、建立研究合作紐帶。2017年1月15日至1月30日,課題組成員楊慧芳副教授、張媚玲副教授等帶領研究生兩名在當地景頗族同胞幫助下,前往印度東北部的偽阿魯納恰爾邦即我國的藏南地區景頗族(新福族)和傈僳族人聚居村寨進行了調研,搜集了較有價值的族群遷徙、流動及于周邊互動的口碑資料,并于當地景頗族研究會建立了友好聯系。2017年3月10日至25日,課題組成員林延明博士和張黎波博士赴印度東北部阿薩姆邦調研,與印度OKD研究所座談、拜會了高哈蒂大學歷史系普坎教授,主要就本課題研究中的相關歷史問題進行了學術交流、建立了學術聯系,調研中還搜集了印度東北部歷史文化、云南德宏傣族西遷印度史料等資料。

    2016年2月28日至3月5日,課題組成員李燦松等奔赴果敢地區,就果敢發展現狀、歷史上果敢與邊境民族的交流進行了深入的調研。調研地區主要集中在老街、楊隆寨、新街、大水塘等地區展開,收集了《果敢》、《果敢志》等一些地方性的資料,并對果敢政府官員、商人、百姓等各階層人士就相關問題進行了訪談,獲取了諸多口碑資料。2017年4月15日至2017年4月21日,課題組成員李燦松等受邀參加了在緬北第二特區邦康舉辦的第四次邦康峰會,對緬北地區社會經濟發展,與中國經濟文化交往情況等進行了深入的調查和研究,收集了《守望金三角》等當地人撰寫重要歷史資料。

    取得了一定的階段性成果。在開展上述兩項工作的過程中,課題組對較為成熟的研究內容,撰寫了多篇研究論文和報告。其中《民國時期滇藏川毗連地區藏傳佛教寺院的嬗變及對地方社會的影響》》、《景頗/克欽古代先民研究的學術史評述》、《唐代吐蕃與尼婆羅關系研究述論》、《論邊疆外交與良性邊疆外交》4篇標注有基金資助的階段性成果在《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社版)等CSSCI源刊上發表,1篇調研報告《中緬邊境怒江段邊民回遷問題研究》獲國家民委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獎三等獎,1篇咨詢報告《關于構建滇藏緬印交角地區安全聯合體的對策建議》被《光明日報內參》采納。另外,課題組還積極參加各種學術會議,積極與學術界進行對話和交流,具體情況詳見下文。

    (2)各子課題進展情況

    子課題一“滇藏緬印交角地區的族群遷徙流動與族際關系”。歷史時期活躍在滇藏緬印交角地區的各族群是區域互動交流發展的主體和前提,族群的遷徙流動和族際關系是區域互動交流的重要內容。目前,該子課題的進展情況是:(1)召開子課題組成員會議,擬定研究大綱,明確研究任務分工;(2)基本完成子課題資料的搜集整理工作,接下來將進一步加強對外文文獻資料的搜集、翻譯工作;(3)在《學術探索》上公開發表課題階段性成果《景頗/克欽古代先民研究的學術史評述》;(4)另外還完成了一篇階段性成果《當代中國學者景頗/克欽研究的學術評述》,該文目前已經被《西南邊疆民族研究》采用,即將在2017年下半年公開發表。

    子課題二“滇藏緬印交角地區商貿交流史研究”。商貿是滇藏緬印交角地區最活躍、最顯著的交流紐帶,也是持續時間最長、影響最廣的互動載體,對交角區社會發展、文化交流、政治互動等都有著深遠的影響。目前,該子課題的進展情況是:(1)進一步細化了研究內容和計劃,明確劃分研究任務;(2)完成了國內有關“滇藏緬印交角地區商貿交流史”的中文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同時還收集了大量英文資料,內容涉及跨喜馬拉雅、印度東北部民族認同與多民族形成、印度東北部民族與中國藏區、緬甸等的族際交往等;(3)在《中央民族大學學報》上公開發表課題階段性成果《民國時期滇藏川毗連地區藏傳佛教寺院的嬗變及對地方社會的影響》,在SSCI檢索期刊Geoforum上公開發表課題階段性成果Variegated borderlands governance in Dehong Dai-Jingpo Autonomous Prefecture along the China-Myanmar border,期刊年度影響因子為2.067;(4)課題組核心成員參加了第一屆中緬智庫論壇的國際會議,就中緬之間的交流、關鍵區域的治理和發展進行了深入的討論和交流。

    子課題三“滇藏緬印交角地區文化交流史研究”。歷史以來滇藏緬印交角區就是一個多元文化的交匯區,文化的交融碰撞對區域社會歷史發展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成為滇藏緬印交角地區交流互動發展史不可或缺的又一重要內容。目前,該子課題的進展情況是:(1)完成課題組成員的調整工作,具體劃分了成員的研究任務;(2)已完成基本面上的資料搜集工作,接下來將對資料進行整理和分析工作,資料成熟部分將著手撰寫研究論文。

    子課題四“滇藏緬印交角地區的政治關系史研究”。滇藏緬印交角地區歷史上曾是中國中央王朝、南詔、吐蕃等政權經營管治的地區,是多重政治勢力相互博弈的角力場,政治歷史關系較為復雜。19世紀英國人入侵印度和緬甸之后,區域政治關系更顯敏感而復雜,是子課題資料搜集和課題研究的重點。子課題四要解決的問題就是:系統梳理歷史時期滇藏緬印交角區的政治關系,特別是古代滇藏緬印交角區政治關系,以及19世紀英國入侵印度和緬甸之后對區域政治關系的復雜變動及其影響。目前,該子課題主要開展了以下工作:(1)擬定研究大綱,細化任務分工;(2)劃分資料搜集整理任務,基本完成中文資料的搜集整理工作,編成“《申報》有關緬甸資料匯編”、“《申報》有關印度資料索引”、“滇藏緬印交角地區政治關系史研究資料初編”等;(3)課題組成員在《北方民族大學學報》等刊物公開發表課題階段性成果《唐代吐蕃與尼婆羅關系研究述論》、《論邊疆外交與良性邊疆外交》,目前正著手撰寫子課題階段性成果《滇藏緬印交角區政治關系史研究的回顧與前瞻》。

    子課題五“滇藏緬印交角地區交流互動發展的歷史反思與當代重建”。作為本研究的最后一部分和落腳點,子課題五擬解決的主要問題就是:在前面四個子課題研究的基礎上,對滇藏緬印交角地區交流互動發展的歷史進行總結反思,并結合當前該區域交流發展面臨的問題和挑戰,為新時期滇藏緬印交流重建和中印緬命運共同體建設,提煉可資參考借鑒的歷史經驗和科學路徑。目前,該子課題的進展情況是:(1)完成課題組成員的調整工作,根據新成員調整了研究的任務分工;(2)召開會議明確資料搜集整理任務,已搜集到的資料有:《迦摩縷波早期史》(Early History of Kamarupa)、《阿薩姆史》(History of Assam)、《上阿薩姆、上緬甸和東北邊疆史》(History of Upper Assam, Upper Burmah and North-Eastern Frontier)、《19世紀的印度東北邊境》(India’s North-East Frontier in Nineteenth Century)等一批重要英文學術專著,以及《印度東北地區基礎統計數據(2015)》(Basic Statistics of North Eastern Region 2015)、《近現代印度對華關系史料匯編考釋(未刊稿)》等一批一手資料;(3)子課題五作為重大課題最后的總結反思部分,課題組已結合前期研究完成了咨詢報告《構建滇藏緬印交角地區安全共同體的對策建議》,課題組成員正在撰寫《國內外學者關于印度東北地區民族問題研究綜述》、《印度波多—卡恰里族群集團的淵源與演變》、《“東北難題”與印度的治理困境》等課題階段性論文。

    2、調查研究及學術交流情況

    (1)調查研究情況

    為了到各地搜集課題資料,深入研究交流互動的影響及影響遺存,從中發現更有力線索和發展脈絡,加深自身對所研究地域山川形貌、風土人情的認識,深入了解和把握當地民眾對歷史交流互動的認識和觀感,課題組開展了多次調研活動,主要包括:

    2017年1月15日至1月30日,課題組成員楊慧芳副教授、張媚玲副教授等帶領研究生兩名在當地景頗族同胞幫助下,前往印度東北部的偽阿魯納恰爾邦即我國的藏南地區景頗族(新福族)和傈僳族人聚居村寨進行了調研,搜集了較有價值的族群遷徙、流動及與周邊互動的口碑資料,并于當地景頗族研究會建立了友好聯系。

    2017年3月10日至25日,課題組成員林延明博士和張黎波博士赴印度東北部阿薩姆邦調研,與印度OKD研究所座談、拜會了高哈蒂大學歷史系普坎教授,主要就本課題研究中的相關歷史問題進行了學術交流、建立了學術聯系,調研中還搜集了印度東北部歷史文化、云南德宏傣族西遷印度史料等資料。

    2016年2月28日至3月5日,課題組成員李燦松等奔赴果敢地區,就果敢發展現狀、歷史上果敢與邊境民族的交流進行了深入的調研。調研地區主要集中在老街、楊隆寨、新街、大水塘等地區展開,收集了《果敢》、《果敢志》等一些地方性的資料,并對果敢政府官員、商人、百姓等各階層人士就相關問題進行了訪談,獲取了諸多口碑資料。

    2017年4月15日至2017年4月21日,課題組成員李燦松等受邀參加了在緬北第二特區邦康舉辦的第四次邦康峰會,對緬北地區社會經濟發展,與中國經濟文化交往情況等進行了深入的調查和研究,收集了《守望金三角》等當地人撰寫重要歷史資料。

    (2)學術交流情況

    2016年10月29日至30日,周智生、何躍、張媚玲、董曉京等課題組成員,參加中國現代史學會2016年年會暨“現代中國的歷史轉型”學術研討會,在會上交流課題階段性成果;

    2016年12月22日,周智生、何躍、張媚玲、董曉京、丁瓊等課題組成員,參加在云南師范大學舉辦的“首屆邊疆研究論壇”,提交課題階段性成果在會上交流;

    2016年8月26日至8月28日,方天建受邀參加在昆明云南大學召開的第三屆“東亞秩序與近代中國”國際學術研討會,并在會議上分享相關學術論文成果;

    2016年10月21日至24日,方天建參加在成都西南民族大學召開的中國民族史學會第19次學術年會,并在會上分享相關學術論文成果;

    2016年12月9日至10日,課題組成員張黎波參加“抗戰公路‘二十四道拐’國際學術研討會”,提交課題階段性成果在會上交流;

    2017年5月10日至12日,課題組成員李燦松參加“首屆中緬智庫高端論壇”,在大會上報告交流課題階段性成果;

    2017年6月13日,周智生在昆明參加第五屆中國——南亞東南亞智庫論壇,并在會上做了《滇印歷史交往的啟示經驗與當代發展思考》的學術報告;

    2017年6月16日至18日,方天建參加在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召開的第五屆邊疆研究青年學者論壇,并在論壇上分享相關學術論文成果。

    3、成果宣傳推介情況

    由于課題研究尚處于資料收集和梳理消化階段,還未進入系統研究和成果撰寫階段,所以課題組暫未舉行相關成果宣傳推介活動。

    不過,課題組舉行了幾次與課題相關的宣傳推薦活動:項目獲得立項時,《云南師范大學學報》2016年第1期、云南師范大學校園網等刊物和媒體曾進行過專門宣傳報道;2016年7月5日舉行開題報告會之后,曾將開題報告會相關情況寫成通訊稿,專門報送云南省哲社規劃辦,在云南省哲社規劃辦網頁上進行宣傳報道,云南師范大學科研信息網等媒體對該報道進行轉載宣傳。

    4、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改進措施,研究心得、意見建議;

    需進一步加強對外文資料的搜集整理工作。雖然目前我國學術界已經對部分研究成果、歷史資料進行過翻譯整理,但還有不少外文資料、地方檔案資料特別是海外檔案文獻資料等尚待系統搜集整理,以便為課題的深入研究突破提供支撐。課題組中的青年學者李燦松、林延明、金珍、王麗萍等成員,均有較強的外文基礎并已在各自研究專長領域跟蹤國外相關研究多年,接下來要充分發揮他們的能力,為課題組在外文研究資料的搜集整理上作出有力支持。

    目前課題各子課題主要還在資料梳理和消化階段,所以導致目前的高層次具有更強展現度的核心成果還未發表。課題組下一階段將加緊課題研究進度,督促協調好各個子課題的進度,全力改進課題進展進度,力爭在余下時間里產出更多高水平論著。

    5、其他需要說明的問題

    目前課題組在所撥付經費上使用不多。主要是云南師范大學較重視該項課題的研究,專門于2016年9月為項目配套經費25萬元,但學校因財務管理的原因,要求盡快使用。因此,課題組目前的經費開支主要是使用學校配套經費,目前配套經費已經基本使用完畢。在下一階段的研究中,課題組將根據研究需要加快撥付經費的合理使用。

    二、 研究成果情況

    1、周智生、李燦松:《民國時期滇藏川毗連地區藏傳佛教寺院的嬗變及對地方社會的影響》,載《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1期

    文章研究認為:近代滇藏川毗連地區交流互動狀況的演變,與藏傳佛教寺院與鄉村之間的纏聯關系有密切的聯系,這也是藏區傳統社會發展演變形態的基干性重要表征。以滇藏川毗連地區在民國時期這個特殊歷史時段為背景,著重從基層社會控制、經濟資源供給兩個主要角度,梳理藏傳佛教寺院與鄉村纏聯關系的基本形貌,并在此基礎上,多維度審視二者關系變動的特殊影響及其歷史作用,可辨析藏傳佛教寺院與鄉村之間的相互纏聯的傳統關系,并不是固化不變的,而是在國家治邊、基層僧俗力量博弈、藏區資源分配等多界面相互交織中因循歷史時代和社會條件的變化而起伏。該文對于深入研究民國時期滇藏川交角地區商貿交流史的演變有一定的拓展作用。

    2、方天建:《唐代吐蕃與泥婆羅關系研究述論》,載《北方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5期

    該文對唐代時期的吐蕃和尼婆羅之間可能存在的互動發展關系進行了必要的梳理和論證。最后作者認為,無論是從地緣,還是從宗教文化,社會互動交流,或是從經濟互補層面思考,唐代吐蕃與尼婆羅間均存在著必然的互動發展關系。這種關系結構,雖然在史籍文獻中記載較為粗略,但是結合相關考古材料佐證,它們已經能夠較好地展示出了那個時期吐蕃與尼婆羅間存在的交流互動關系圖景。這為我們綜合考察中國西南邊疆與尼泊爾、印度之間的互動發展關脈絡系,提供了必要的歷史積淀基礎。

    3、方天建:《論邊疆外交與良性邊疆外交》,載《學術探索》2016年第9期

    文章研究指出:在國家建構良性周邊外交的大背景下,處于周邊前沿地帶的中國邊疆地區,有必要施展自身的地緣綜合優勢。因之,建構邊疆地區特有的良性邊疆外交體系,既可謂是對國家大戰略需要的現實理論構想,亦是思考邊疆地區如何發揮特殊地緣綜合優勢的必要前瞻。而邊疆外交,其實質更多層面是邊疆地區綜合民間外交體系的一種地緣性理念概括。所以,建構良性邊疆外交,就是要充分調動邊疆地區積極的對外民間交流優勢,特別是以跨界民族為主要互動載體的邊疆地區民間對外良性互動優勢,進而彌補國家開展周邊外交大戰略過程中的不足,最終彰顯邊疆地區民間對外綜合互動層面的軟實力。該文對于課題組深入思考一帶一路倡議下如何推進中國西南邊疆與印度、緬甸等國家間良性邊疆外交具有一定鋪墊作用。

    4、張媚玲、江也川:《景頗/克欽古代先民研究的學術史評述》,載《學術探索》2017年第4期

    該文認為:學界對于景頗/克欽先民在古代歷史文獻當中的記載的研究已經十分豐富,但是到目前為止,尚未有專文對此進行系統梳理和評述,尤其是對于其民族源流的認識,出現了超出歷史認知的新的論述,且已產生一定范圍和程度的影響。對此,應做如何看待?對于景頗/克欽如此一族跨三國的族群而言,無疑是其歷史研究中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因此,本文擬就達成上述目的進行分析論述。該文對于課題目前對于滇藏緬印交角地區藏緬語族民族流動遷徙把握狀況有一定反映,也為課題下一步深入系統探討滇藏緬印交角地區族群跨國遷徙奠定了一定學理性基礎。

    5、尤偉瓊等:《中緬邊境怒江段邊民回遷問題研究》

    尤偉瓊副教授是子課題一成員之一。在課題組指導下,她于2016年牽頭完成的調研報告《中緬邊境怒江段邊民回遷問題研究》,對中緬邊境怒江段傈僳族、景頗族、怒族等歷史上曾外遷出國境,而今又回流到中國的少數民族邊民進行了調研,摸清了基本狀況,理清了外遷與回遷的緣由,掌握這些回流邊民的生計狀況,并提出了如何進行管理和安撫的對策建議。報告完成上交后,得到云南省省委書記陳豪同志肯定性批示,該報告2017年3月獲得國家民委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獎(調研報告類)三等獎。

    6、林延明、周智生:《關于構建滇藏緬印交角地區安全共同體的對策建議》

    該咨詢報告在深入分析中國西南的滇藏兩省與緬甸、印度兩國交接地帶特殊民族情勢和邊境情勢基礎上,鑒于我國的云南、西藏與緬甸北部和印度東北部的交角地區,是我國“一帶一路”戰略南向發展的節點和難點區域,對此,有效實現跨國協同合作促進該交角地區的安全穩定,亟待對此區域的戰略定位和紐帶作用重新加以認識,提前謀劃、主動布局,多方面推進構建中、緬、印基于合作對話基礎上的滇藏緬印交角地區跨國安全共同體,為“一帶一路”戰略深入推進提供區域安全保障,同時也為中、印、緬之間通過管控分歧、共促合作提供新的機制和平臺。該報告完成后,馬上被《光明日報》駐云南記者站提交《光明日報》總部,并于2017年4月通知,已被《光明日報內參》全文采用并上遞國家領導人和國務院相關部門。

    課題組供稿

    (責編:王瑤)
    牛牛在线精品观看免费正| 亚洲精品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久久99热精品免费观看牛牛| 国产精品va无码免费麻豆|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妻人人玩| 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99久久精品午夜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国色综合久久 | 国产99视频精品草莓免视看|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天堂| 国产精品一级AV在线播放|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蜜桃| 久久精品成人无码观看56| 国产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手机在线观看精品国产片|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在线播放|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 婷婷五月深深久久精品| 国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色精品VR一区区三区| 在线观看精品视频看看播放|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五月天婷| 四虎国产精品永免费| 国产69精品麻豆久久久久|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 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无码麻豆| 久久久久久久99精品免费观看|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专区| 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白浆在线观看无码专区| 精品久久久久成人码免费动漫 | 国产精品成人va|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AA片| 国产精品亚洲аv无码播放| 国产亚洲精品国看不卡| 精品水蜜桃久久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