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mp id="sgkyk"><pre id="sgkyk"></pre></samp>
    
    

    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抗戰“大后方”數據庫建設》開題簡報

    2017年06月23日16:19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3月26日上午,由我校承擔的國家社科基金2015年度重大項目《抗戰“大后方”資料數據庫建設》(15ZDB047)開題報告會在歷史文化學院報告廳舉行。

    項目首席專家張守廣教授圍繞項目的研究狀況與選題價值、總體框架與預期目標、建設思路與建設方法、重點難點與特色、已有基礎和所遇困難等方面內容做了簡要報告。與會領導做了熱情洋溢的致辭和講話。專家組成員從項目預期目標、建設內容、進行方法、經費使用等方面提出了不少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張守廣教授和各課題組負責人分別針對專家所提意見做了簡要回應。開題報告會取得了圓滿成功。

    《抗戰“大后方數據庫”數據庫建設》開題報告

    一、研究狀況和選題價值

    1、相關資料整理出版情況;

    抗戰勝利70年多來,學界持續關注抗戰“大后方”原始資料整理工作,編輯出版了大量的民國時期、抗日戰爭時期的資料匯編,這些資料匯編有較多內容涉及到抗戰“大后方”。具體情況大體可以從綜合類和專題類資料、文史資料三個方面去分析。(1)綜合類資料匯編涉及到抗戰“大后方”資料情況;(2)專題類資料匯編涉及到抗戰“大后方”資料情況;(3)文史、方志類資料匯編涉及到抗戰“大后方”資料情況。

    2、相關資料數據庫建設情況

    重視構建大規模資料數據庫已經成為國內外史學界共識,國內一些學術單位、研究團隊以及相關文化產業公司,已先后建起了若干不同類型(包括歷史文獻類、研究論著類)的服務于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資料數據庫,其中影響比較大的有:《瀚堂近代報刊》數據庫)。

    已經立項、正在建設的若干數據庫項目。

    3、 本研究團隊前期成果及比較優勢

    本研究團隊依托重慶市級2011協同創新中心“中國抗戰大后方研究協同創新中心”,長期致力于抗戰“大后方”歷史文化研究。2008年以來,服務于重慶市委啟動實施的“重慶中國抗戰大后方歷史文化研究和建設工程”,在該領域上取得了突出的業績,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研究基礎扎實雄厚,研究團隊朝氣蓬勃;(2)研究成果豐碩,資料基礎充實;(3)得到重慶市委市政府和西南大學強有力的政策支持;(4)引人注目的高水平研究平臺;(5)迅速擴大的學術影響。

    4、選題價值

    習近平總書記說:“抗戰研究要深入,就要更多通過檔案、資料、事實、當事人證詞等各種人證、物證來說話。要加強資料收集和整理這一基礎性工作,全面整理我國各地抗戰檔案、照片、資料、實物等,同時要面向全球征集影像資料、圖書報刊、日記信件、實物等。要做好戰爭親歷者頭腦中活資料的收集工作,抓緊組織開展實地考察和尋訪,盡量掌握第一手材料。”抗戰“大后方”資料數據建設項目就是基于國家戰略需求與現行科研、社會服務方式之間不對稱的現狀而提出的,旨在通過資料整理、學術研究、社會應用服務等工作,在中國近代歷史上由衰敗走向振興的重大轉折時期的歷史文化中吸取經驗智慧、文化價值和精神力量,這對于增進國際社會和海峽兩岸的歷史認同,構筑政治互信,解決中日之間、兩岸之間遺留問題,探索國際社會及海峽兩岸的合作新路,以及加強歷史遺產保護,促進文化建設,弘揚民族精神都具有重要的戰略價值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二、總體框架和預期目標

    (一)總體建設框架構成

    第一部分:抗戰“大后方”資料的審定及數字化。

    1.研究類資料的審定及數字化。已有100卷《抗戰大后方歷史文化叢書》的數字化并支持全文檢索;

    2.抗戰“大后方”原始文獻資料及非文獻資料的數字。

    3.正在編審的研究類資料的數字化。

    4.挖掘抗戰“大后方”新資料,充實數據庫內容及功能

    第二部分:數據庫的設計、開發、試運營、管理、維護

    (二)本課題子課題由六個子課題構成

    子課題一:抗戰“大后方”政治類資料審定及數字化

    子課題二:抗戰“大后方”經濟類資料審定及數字化

    子課題三:抗戰“大后方”文化類資料審定及數字化

    子課題四:抗戰“大后方”社會類資料審定及數字化

    子課題五:抗戰“大后方”軍事類資料審定及數字化

    子課題六:原始文獻資料集成及數據庫的管理與維護

    三、建設思路和建設方法

    1、建設思路

    構建量化數據庫通常包括數據采集、數據分類、數據編碼、數據存儲、數據信息挖掘和定量分析等多個環節,數據庫建成后還可能需要數據管理和維護等多種工作。相對于以數據為中心的“科學化”、“電子化”研究方式,傳統史學研究顯得有些手工藝式的陳舊。歷史學者從事研究時多是“單打獨斗”,而構建大規模、量化史學數據庫并對其進行分析與研究,通常需要構建起一個研究團隊,由多學科專業人員合作參與。這種社會科學化的研究,無論對經費還是組織管理都有相當要求。另外,量化歷史數據庫要發揮更大學術價值,開放是非常關鍵的。

    2、建設方法

    建設方法主要為文獻分析法、文獻整理法、文獻分類法及數據挖掘、數據庫設計等方法。

    四、重點難點

    難點之一:所需工作量大、資金多。

    難點之二:數據庫檢索的有效性。

    難點之三:數據庫資料的權威性。

    五、創新之處

    1、問題意識方面:立足于解決資料數據基礎;順應大數據時代要求;人文社會科學話語權。

    2、建設方法方面:制定高標準的統一技術規范,并能熟練掌握和運用,以保障數據庫內的數據共享性好,冗余度低,易于擴充

    3、資料整理方面:將盡全力在全面數據、完整數據、系統數據上有根本性的突破。

    六、關鍵所在

    關鍵性問題之一:解決海量抗戰“大后方”歷史資料的搜集與整理問題,資料的多樣性、復雜性問題。

    關鍵性問題之二:解決抗戰“大后方”歷史資料的數據處理問題。

    與會專家就項目順利推進提出的建議和意見

    以華東師范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朱英教授為組長的專家組在充分肯定該項目重大學術意義和現實意義的同時,對項目順利推進提出了不少寶貴的建設性意見和建議。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近代史系虞和平教授強調說:抗日戰爭是中國近代史上轉捩點,而這個轉捩點的重要關鍵在大后方。建設抗戰大后方資料數據庫對于研究抗戰大后方的意義非常重要。數據庫建設是整合歷史資料,使現有的資料完整,并開發尚未利用的資料。這個項目難,不好做。難在兩方面:1、資料是否豐富,有沒有新東西;2、數據庫好不好用。具體而言,首先是資料收集的范圍問題。這涉及到對于大后方概念的理解問題:抗戰大后方也可以理解為抗戰的大后方(與抗戰直接有關的大后方)和抗戰時期的大后方(與抗戰直接有關的和與抗戰并無直接關系的)。不同的理解,包含的資料范圍是不同的。其次是要做好框架,以備隨時擴充。分類框架很重要。分類中要處理好主題不明確資料的分類問題,以及分類中的交叉問題:歷史文獻資料中經濟部分中的人物、非后方的人物、結局問題等;社會類中的大小資本家問題;有些重要部分涉及到工人、農村。主要的東西要放進去。虞和平教授建議:征集資料應不限于大后方,還可通過合作的方式,把地方性的抗戰文獻,甚至大象中國抗戰文獻叢刊500余冊,抗戰時期的公報都應該爭取放進去。

    浙江大學歷史系陳紅民教授提出四點建議:第一,要充分認識到困難。在有限時間、有限目標、有限資金的條件下完成后項目,時間很緊;實際操作過程中要縮小目標,可以解脫一點,重新考慮,抓緊時間,時間快得很快。第二,內涵外延問題,空間上的大后方問題(不能主要講重慶);時間上的8年、14年問題。第三、資料范圍問題,相關時期產生的文件;抗戰勝利以后的研究資料,研究生論文資料的上傳。第四,要先易后難,先集中后分散。陳紅民教授因為也在負責相關歷史資料數據庫的國家重大項目,他表示可以在數據庫建設中下相互支持和加強交流。

    南京師范大學張連紅教授主要講了5點內容:1、框架。每一個主題詞都值得思考,大后方不是地方史概念,是誰的大后方,大后方支撐抗戰的方方面面,哪些是核心的,要有取舍。框架和結構很關鍵,數據庫框架結構后一旦確定改動起來不容易。資料涉及到文獻、檔案、成果(海內外研究),這一架構非常難,難度極大。要規劃好先、后、將來。圖紙很重要,要閉門思考。考慮好課題的階段性、開放性,很重要、很關鍵。2、研究人員和程序技術人員的關系、融合,需要一個過程。3、建議:首先研究數據庫框架;其次確定階段性目標;第三、納入外交關系方面的資料(因為重慶為戰時首都);4、合作問題:與其他課題組互相支持,很重要,共享、分享、努力。5、目錄:名稱、簡要的東西要有英文,以便走向國際化。

    西南大學張顯成教授著重講了三點內容和建議:1、資料搜集為重點難點,非正統的資料要盡量齊全。其中特別是正統的資料(指中共方面)、國民黨方面、日本方面、歐美方面;資料應該以原貌呈現。因為用簡化字,意思就變了;2、數據庫就是基于現代技術的類書,這就是總的框架;3、只收原始資料,不收現代資料,要收大陸以外的資料,日本和歐美的資料,一定要是全方位的資料,要有生命力。以此為一期工程,此后為二期、三期工程。4、版權問題與出版社和作者談。

    專家組組長朱英教授最后提出了總體性、總結性的意見:1、資料整理和數據庫建設近年來開始收到高度重視。近年來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資料類項目多了,開始重視系統全面的專題資料。自己即受益于資料的整理,這與章開沅很早注意到蘇州商會檔案有關,與馬敏到蘇州查閱商會檔案。數據庫建設與資料整理有區別,比資料整理更麻煩,但數控據庫一旦做成,影響與作用更大,應用面更廣,意義更大。2、項目難度很大,會成為一個沉重的包袱。3、該項目肯定是一個集體項目,個人很難完成。4、討論一個實際操作方案、盡量全的框架、階段性的布置(包括經費布置)。5、時空從廣義上理解更好,像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前后,更長的前后一百年。自從辛亥以來,都有與辛亥有關的東西。了解一百年對中國和海外華人影響相當大。抗戰資料整理和研究也有這個問題,這樣做意義更大。6、關于現有團隊,力量很整齊,但還不夠,要加強技術力量。像陳(紅民)教授的課題那樣有公司免費提供技術支持,最好。但這時可遇不可求;要有新資料(原始資料):國內挖掘,國外挖掘。辛亥革命研究中,章(開沅)先生利用其在法日本、美國的人脈來找資料,派人不行。南洋中華商會研究中,自己動手,操作就很困難。7、課題最好根據承擔任務情況給予經費,同時申請經費的滾動,實際上即使滾動,滾動兩次也不夠。應列入重慶的抗戰文化工程,分階段進行。整體性項目向重慶有關方面提出來。章(開沅)先生負責辛亥革命相關研究年度經費400萬元,武漢大學馮天瑜任總編輯的荊楚文庫,一年經費500萬元。8、作為專題特色數據庫,資料要齊全,要有經費。是否好用為技術問題,海外是政府在搞。經費是大限制。難度大,利用團隊力量,分階段進行。

    概括專家組各位專家的意見,主要有一下幾個方面:1、設計好數據庫建設的操作框架是關鍵;2、項目的進行要分階段進行,先進行第一階段的工作;3、難度非常大,要依靠團隊分工合作才能順利進行;4、資料要齊全,要有新的內容;5、數據庫要好用,要加強技術力量;6、使用好現有資金做好第一階段的建設,爭取進一步的資金支持,以充實完善數據庫的資料。

    (課題組供稿) 

    (責編:實習生、李葉)
    日韩av无码久久精品免费| 亚洲AV无码乱码精品国产| 国产精品网站在线观看免费传媒 | 亚洲国产精品高清久久久| 无码人妻精品一二三区免费| 国产精品视频第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品香蕉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一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精品国产三级a∨在线|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久|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网站 |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久久无码专区国产精品s| 四虎成人精品无码永久在线| 亚洲精品人成网在线播放影院| 久久99精品国产99久久| 国产91精品黄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精品*5在热|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A片带套| 久久精品亚洲精品国产色婷| 国精无码欧精品亚洲一区| 成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网站| 国产精品一卡二卡三卡四卡 | 精品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热re99久久6国产精品免费| 免费精品久久天干天干|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人四虎|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蜜臀色欲| 久久国产精品范冰啊| 国产成人精品三上悠亚久久|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精品 美利坚| 欧洲国产成人精品91铁牛tv| 亚洲国产aⅴ成人精品无吗 | 日韩精品福利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网站在线播放| 777精品成人影院|